吴 锋,仲德涛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 462000)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1]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需求进一步增加,而要满足城镇化的金融需求,就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金融在支持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不畅、金融支持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力度不够、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作用的发挥,也进一步制约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加强金融创新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金融资源,充分发挥城乡金融功能,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这是破解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困局的必由之路,也是现实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
金融创新就是促进各种金融要素新的结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2]金融创新主要特点就是“突破”,即通过改革金融业务多年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的明显创新、变革。[3]
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源泉是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创新的动力是金融机构的相互竞争。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需求是多样性的,这也客观上决定了金融创新主体的多元化。首先,要创新银行金融机构。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明确市场定位,实现真正商业化经营,商业化后的各个商业银行,要为城乡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积极助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二是对信用社产权进行改革,实行股权多样化,建立社区性金融机构,主要职责是促进本地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为广大市民提供金融服务;三是积极鼓励中小型民营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使它们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力量。其次,要创新政策性金融组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策性金融组织,能够满足城镇化多样性与特殊性金融需求,能与一般性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通过提供贷款担保、低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策性的金融业务。第三,要完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是要加强保险组织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保险市场;二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动担保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融合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信用公司;三要促进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行业。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需求的多元化特点决定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的多元化,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指针,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要创新融资产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途径,如发展城市建设融资的BOT、TOT和BOB等投融资模式,发行城市建设债券等;二是要建立新型城镇化金融产品和业务拓展体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机构顺应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深入分析城乡生产、消费和资金需求特点,从而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拓展体系,以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农民向市民转变,因为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子女教育都需要资金支持,金融创新服务如何在满足城镇化需要又满足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中找到平衡点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课题;四是要以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随着信息化发展,金融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来引导金融创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全新、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是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要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作为制定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金融创新既要考虑需要,更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金融创新要在提高城镇的规模效应和综合实力,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和支撑作用。政府部门在要树立科学的金融创新和发展理念,把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提高金融创新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二是要树立法治化的金融创新理念。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促进金融发展,推进经济的进步,尤其是规范金融创新,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因此,要树立法治化的金融创新理念,尽快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体系,为新型城镇化的金融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的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不仅仅可以直接增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还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不断吸引和带动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同时,金融创新通过为财政投资搭建运作平台建立财政补偿金融、金融投资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其次,政府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的信用支持。政府要构建信用评价体系,进而优化金融环境。一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制度。要推动信用评级工作推进,规范信用秩序。二是要实现信用数据共享。要拓宽征信数据采集渠道,同时加强数据的加工整合,帮助金融机构准确了解客户的信用状态,实现信用信息数据共享。三要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进一步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有效降低金融欺骗的概率。四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信用文化宣传,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育信用文化。
实现金融创新,发挥金融作用,需要城镇化的相关制度作为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困扰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许多制度都实现了突破,但关键领域制度突破依然没有实现,这些制度约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进而影响金融创新。要打破这些制度约束,一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建立城乡统一、全国一致的户籍管理模式,改变由户籍造成的身份差别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使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享有同等生存权和发展权,逐步实现居民的有序流动,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支持土地流转和集中,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上抵押品问题,进而为新型城镇化的金融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政府要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一是要推进法治监管,通过加强金融监管的立法工作,做到金融监管有法可依;二是要理顺监管体制,在监管体制设置上的问题,要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三是要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建立同业协会,做好行业自律公约,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完善;四是要进行差异化监管,对于小城镇,监管部门应在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适当放松监管要求,提高风险容忍度,实行灵活的监管方式;对于相对金融发展成熟的地区,监管要严,标准要高。
新型城镇化是集约、效益和质量的城镇化,是包括人口、产业和空间的全面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工农互助、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金融需求与城市的商业金融系统存在差异,同时也不同于传统的农村信贷制度,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这种金融需求的满足需要金融创新。[4]唯此,才能真正发挥金融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促进作用。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必要保障,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最好占GDP的3%~5%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15%,而2010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额为10 624亿元,占当年GDP的3.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5]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凸显了政府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同时也将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6-7]要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投入还必须加强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应区别不同情况,通过金融创新,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满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金融创新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必然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要推进城镇化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必定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只有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共同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我国工业化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全球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95,但我国这一比值仅为1.09,显示出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很高,但项目分散,聚集度不高。[8]因此,我们要发挥工业化在产业调整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重视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为此,通过金融创新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一是要加大对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工业的培育、传统优势工业改造的支持力度,不断拉长生产链条,深化生产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依托不同地区特色资源,择优支持特色产业,将其发展成为集聚产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三是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多元的金融需求。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迫切要求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业产业化,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第一,要加强金融创新支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中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要引导金融市场资金流向,完善金融支农的各项政策扶持,努力增加金融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和使用方向,加大金融资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帮助农民致富、扶持农业发展和支持农村建设。第二,要加强金融创新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要通过金融创新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和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一是金融创新要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二是金融创新要大力支持农业新技术推广;三是金融创新要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第三,要通过金融创新引导多方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发挥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逐步引导社会各个方面资金投向农业,从而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更是难点。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5%~38%,有约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9]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而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有近2000万人口进城,农民市民化的成本将需要巨额的资金(有机构预约50万亿元)投入。[10]因而,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加金融供给,进而促进城镇社会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和市民一样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主要措施有:一是要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要满足新增城镇人口住房需求,就需要金融创新,通过差别化住房信贷的政策来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首套住房刚性需求;二是要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要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城市低保等方面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基本社会福利,增强新增人口的身份认同;三是要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需求。要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灵活运用金融供给对新增就业人口的创业进行扶持。
总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关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其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坚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等的发展,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实现金融行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和优化金融生态,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创新的共同发展。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版,第22页.
[2]何少军.论我国的金融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06(8):133.
[3]段世德.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0):84-87.
[4]刘芬华.农业微观功能转换与金融制度安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24-28.
[5]王元京,张潇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4):36.
[6]《国家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4年 3月.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6/c_119791251.htm.
[7]《2014-2020年中国基础设施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企顾问网,2014年9月.http://www.cction.com/report/201409/112432.html.
[8]刘奂成.以金融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7):78-81.
[9]刘奂成.以金融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7):78-81.
[10]李若愚.新型城镇化路在何方[J].财经界,201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