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剑斌 (浙江省宁海县前横中学,315602)
“if”条件判断下的组合设计—以篮球运球投篮为例
俞剑斌 (浙江省宁海县前横中学,315602)
篮球运球投篮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教学内容。在组合练习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把运球投篮这个练习分为开始(原地)、技术练习、结束返回(移动)、等待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见图1)。
图1
在图1中,运球投篮练习就像一套紧凑的“流水线”,而四个环节如流水线上的四个“生产单位”。在练习中,教师可在“生产单位”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技术、身体素质动作,比如原地运球(A)、原地到技术练习(A-B)的单脚持球跳、投篮(D)、运球返回(D-G)、等待(G-A)的全蹲运球跳(见图2)。
图2
在图2的篮球运球组合练习中,通过巧妙组织,灵活变化,不断变换各环节的锻炼方法与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而且课堂气氛活跃。但是热闹的背后,笔者发现问题有三:一是不管是学生还是笔者对运球投篮技术动作的关注度或多或少降低了,运球投篮的技术关键落实不到位,不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运球投篮技术;二是学生在一阵的新鲜劲之后又懈怠了,情意表现不稳定;三是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存在着差异性,“流水线”式的组合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导致学生“吃太饱”或“吃不饱”。
1.组合练习的特点之一是项目多,少则两个,多则4个以上,学生关注的范围扩大,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点会被转移,技术关键也易被忽视;而且学生一刻不停地跑、跳、投等,练习密度高、负荷大,体能的消耗必然会带来技术动作的下降。
2.“流水线”形式的组合练习,学生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学生都做着相同的组合练习。虽掌握一个技术动作的目的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有差异的。比如投篮不进,有的学生是站位太远或太近,有的是手臂力量欠佳等,不同的问题应该区别对待,“流水线”形式的组合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If是计算机编程C语言中的条件分支语句,它能将程序的执行路径分为两条。其格式是“if……else……”。如果条件为真,就执行if的对象,否则,就执行else的对象。在组合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判断选择路径可以为组合练习带来怎样的效果呢?比如运球投篮的技术关键是运球快、急停稳、站位面正确、砸板准、投篮进、抢球快。在运球投篮的教学的不同阶段,引入技术关键为学生提供一个条件作为判断,如在起始阶短设置准确站在图2的D点的扇形(方框)内为条件,如果站准了的条件符合,不管投篮进否都运球返回,否则在H点10次高低运球;熟练之后设置投篮时擦在篮板白框指定的白线上,否则在图2的H点做2个俯卧撑;设置投篮投进的条件,不进球则深蹲5下;在落地前抢到篮板球,否则在E—F的线段上持球兔跳。“if”条件判断下的组合练习,学生的注意点放在了动作技术的关键点上,促进了动作技能的形成;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设计出针对性的组合练习,及时纠正和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掌握技术关键。“if”的条件判断下,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关注之前的组合,更要谨慎对待技术关键和重要环节或易犯错误,容易在头脑中加深对技术关键的印象,主动练习,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针对不同教材的重难点、技术环节或学生不易掌握的部分,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关键技术点,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改进技术动作。比如根据前滚翻教材,在不同阶段可以把蹬地充分与否、着垫点正确与否、滚翻直与否(左右30°的范围内)、站起与否等作为条件,并设计针对性的组合练习,从而快速掌握前滚翻技术。
2.体现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补偿练习。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或易犯错误,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性加强补偿体能的组合性练习。比如,投篮投不进,有的学生是手臂力量不足、有的是蹬地欠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偿组合练习。比如手臂力量不足,安排俯卧撑、摆臂、举哑铃等上肢力量的组合;比如蹬地不充分,就设定提踵、兔跳、蹲跳的下肢力量的组合练习。当然,如果设计的条件都达到了,从全局出发,也可安排项目以外的组合练习。
3.个性化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if”条件判断下的组合练习,本身就包含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而且评价标准直观显易操作。教师的职责则是加强学法指导和原理解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如何改进,如何提高,通过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懂得技术的原理,认识自身不足,从而掌握练习的方法。
4.引入竞争机制,增强趣味性。在判断选择的组合下,学生直面两个对照:横向比较和纵向对比。与自己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改进哪个方面?与别人比,认知不足,扬长避短,有了鲜明的比较性和竞争性趣味性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