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系列报道:攻坚克难 圆梦足球
王素芳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创建于2008年11月的淮阴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是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分校,学校拥有一个标准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四周看台座椅2000多张,有一个标准的天然草皮足球场,是一所建在农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学校初办时只有从老校区转过去的全托班155名孩子,这些孩子平时吃饭、住宿、学习全天在学校,只有周六、周日回家,他们的家境非常好。从2009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施教区的农村孩子,这些走读班的农村孩子和全托班的孩子同在一所校园,如何让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到一块,同享阳光,共同成长,为新校区找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是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关心的大事。2010年9月,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学校决定:充分利用好体育资源,以足球为媒,助推学校发展。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现代足球活动有序进入校园?如何让校园足球成为学生成长的优质营养剂?如何解决学生人手一球问题?如何让孩子们走进足球、体验足球、喜欢足球……一系列的困难,考验着老师和学校的智慧。敢想就要能做,能做还要巧为。为普及校园足球,淮阴师院附小人,动足脑筋,想尽办法。
我们的想法:调动家庭全员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我们的做法:让孩子牵着家长的手,一起爱上足球!
行动的效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喜欢上了足球,积极来校参加亲子足球运动会。
我们的策略:
2010年8月,淮阴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学生人手一个足球问题。校领导本打算由学校统一购置,但有些教师提出,如果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选购足球,会不会更有意义?于是,学校做了大胆的尝试,没想到第一周就有85%的学生带着新买的足球在操场上踢了起来,第二周全校学生几乎人手一球。对于个别因家境问题没有购买足球的学生,学校家长委员会主动为他们解决了买球问题。有了家庭的支持,学生们踢球更加富有动力。就像种庄稼一样,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踢球获得更多的成长。
学生的心语:我爱亲子足球运动会!
五(1)班 蔡毅君:得知学校要举行向阳足球文化节,而且要进行颠球比赛,我和同学们都踊跃报名,而后就开始了一番苦练。一开始练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脚面也会疼,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位颠球高手,他一次可以巅96个,我彻底被征服了,并主动向他请教。从那时起,我每天坚持一小时,练习用头顶球、大腿巅球,汗水润湿了我的头发,我还踢坏了一双鞋子,但我凭借努力刷新了学校头顶颠球的纪录。
我们的想法:用网兜足球,让零基础的孩子熟悉球性,学会踢球。
我们的做法:“四操”普及足球。
行动的效果:孩子们喜欢上了踢足球。
我们的策略:
刚开始,学生拿到足球,没有技术,不会踢,一着急就用手拍球。只要用上脚,就满地的找球,玩了一两天,学生们对于踢球的兴趣就减弱了,怎么办?如何让零基础的孩子学会踢足球?于是全校教师开动脑筋。学校给每个学生买来了一个网兜,把足球装在网兜里,用手拎着,用脚的不同部位练习踢球技术。这真是个好办法,学生们就像踢毽子一样,认真而专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们的控球技术都有所提高,足球变成了学生们足下的“乖宝宝”。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快地熟悉球性,体育组在创编了首套“网兜足球操”后,紧接着又创编了第二套“灵动足球操”,整套操时长四分二十秒,手上动作只占15%,脚上动作占85%,主要是拨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脚下控球的能力;第三套“快乐足球操”,主要是儿童化的足球游戏,强化了双人合作与配合的动作组合。第四套“秀足球”,学生主要练习左右脚颠球、大腿颠球、头顶球,跑动中传接球等高难度技术,为举行班级间的足球联赛做准备!
学生的心语:快乐足球,我的爱!
五(1)班 宁忠航:我颠球不到十个,很多同学说我是菜鸟……我伤心地决定放弃足球,远离它!可是过了一会儿,足球好像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又把我召唤过去,我终于没有抵挡住足球的诱惑,被它“抓”了回去,就这样我如饥似渴地训练着足球,脚踢到了墙上,流了血,我没有停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用足球打败了很多同学!我爱足球,踢足球是一种享受,它已经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我们的想法:校园足球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
我们的做法:献计献策,营造良好的踢球环境。
行动效果:无论天气好恶,学生随处可以练球,玻璃不再被踢坏。
我们的策略: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说:“体育是教育的基石”。校园足球是体育中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键说:校园足球不能等同于“竞技足球”,它的目标确定为“育人”。我们认为,一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踢好球”不是最重要的,“做好人”才是最终目的。淮阴师院附小在校园足球顶层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分踢球,七分育人。”
学校的声音:撞坏玻璃不用赔!
孩子们劲头十足,每天上学、放学都抱着足球。一天,6位班主任一起找到校长,要求学校不要再搞足球,原因是那一周,学校走廊的钢化玻璃接连被踢坏了。另外,学生带来的足球放在课桌下,上课时,还不时的用脚踢两下。校长刘庆怀笑着说:“孩子天性好动顽皮,在楼道里踢球可以理解,撞坏的玻璃就不用赔了!至于孩子们的足球没地方放,我们可以想办法。孩子将球朝玻璃上踢,说明学校考虑不周全,没有给他们提供可踢球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只要踢球对孩子们好,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我们不能只教他们踢球,而不管球。”
当天下午,学校召开校务会,专门针对学生课间踢足球撞坏玻璃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与会者针对问题,献计献策。紧接着,学校又开了班主任会、体育教师会、少先队大队部会、全体教师会、学生会。两周后,校园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每个班级教室外墙上都有一个直径为1米的足球形状的知识版面;楼与楼之间的走廊玻璃上贴满了各种踢球剪影画;每层楼的平台、通道的墙面上和教学楼前花坛壁四周,都画有生动有趣的卡通球门,每个球门长4米,宽0.6米,中间标有彩色数字1分,稍偏的地方标上2分,最靠边的地方标上3分,表示踢中的难度越大,得分越高;教学楼二层的足球俱乐部里有一面足球荣誉墙,有世界、中国足球比赛的实时赛况播报专栏,校园足球小明星画像,书架上摆放着有关足球的图书;教学楼顶上拉起了一张又长又大的网,孩子们踢飞的足球还会乖乖地回到脚下,再不用担心足球到处乱飞和安全问题了……
我们的想法:靠人不如靠已,变无为有。
我们的做法:外聘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编写校本教材,创编足球游戏。
行动的效果:全校教师都成为了足球教练或助理教练,学校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校本足球教材。
我们的策略:
国际足联为发展世界足球运动,实施了草根足球发展计划。中国为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决定力争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但是中国“校园足球”在体制上、物质上、师资上、教育上、课改上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师资的匮乏,让学生无师指导,踢球技术得不到传授;教材的缺乏,让足球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怎么办?靠、等、要!等是等不来,要是要不到,靠也只能靠自己。
学校的行动:多措并举大发展!
打铁须得自身硬,历练队伍谋发展。经多方联系,校领导从大学请来专业的足球教练,利用每天晨练时间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早晨7∶25,校园里响起欢快的音乐,教师们便会自觉的来到操场。领操台前有体育教师早已准备好的四框足球,教师们拿起足球,和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脚下的盘球、踩球、踢球等练习,5分钟时间熟悉球性;接下来,广播里传来《来吧,来踢球!》的乐曲,教师们开始做起了足球操;5分钟过后,大家开始学习新的足球技能。每天20分钟的培训,一学期下来,教师们掌握了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个别悟性好的教师还成为了足球高手,当上了足球社团的兼职教练。
现在学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世界级”足球俱乐部,全校教师担任起各班足球俱乐部的教练或助理教练,学生们很开心的成为俱乐部的会员。会员们不需要交纳会费,便可享受足球俱乐部所有的待遇,参加足球俱乐部开展的校园足球“世界杯”联赛、校园吉尼斯颠球比赛、足球亲子运动会、足球知识抢答赛、小小裁判培训班、向阳足球文化节等诸多活动,了解世界上各家足球俱乐部的历史文化和知名球星的成长经历。
学校足球课堂教学是淮阴师院附小新区校园足球建设的组织保证。学校秉承“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校园足球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建设。因此,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增加足球课的比例,保证每班每周至少上一节足球课。在教学内容上,低年级以熟悉球性为主,中高年级坚持以普及为主,选择一些较为基础的技术。为了更快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学校创编了足球校本教材,制定了各个年级的足球课堂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对足球课程的需求,同时,为建设足球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奠定基础。学校在普及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增加足球理论、足球战术、足球裁判等理论课在足球课中的比例,创编室内和室外足球体育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和足球操,以理论推动实操,以实操保障理论。
校园足球的主体是人,核心元素是足球,核心理念是快乐足球。三者之间相互融合,使学校足球向着良性,健康、生态方向发展。为了让同学们在足球活动中健体,在足球运动中求知。师生们共同创编了“螃蟹行”、“保龄球”等200多个足球体育游戏,体育教师将每一个游戏的名称、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游戏教学建议等用文字撰写下来,每个游戏配上游戏的开始、游戏的主要过程、游戏的结束等关键动作环节且有代表性的照片,并把游戏全程拍摄成视频,供全校师生使用,逐步形成共享足球游戏文化。学生们在强健体格的同时,更享受着足球所带来的快乐,快乐足球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我们的想法:兴趣决定行动,行动成为爱好,爱好养成习惯,习惯改变命运!
我们的做法:成立足球社团,播报国际、国内足球大赛实况。
行动的效果:走出家门看球赛。
我们的策略: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健康的体魄不仅是学生当前快乐学习的保障,更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适应社会工作节奏、生活压力的基本保障。2010年,学校确立“点一盏校园足球之灯,圆学生体质健康之梦”的体育特色创建目标,以足球健体,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全面普及足球,以足球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以球健身的兴趣,进而形成爱好和习惯?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首先,我们成立足球社团,在社团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把音乐和足球操、足球素质练习、足球游戏等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的兴趣。小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唱歌、跳舞。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尽量多编、多做游戏类足球活动,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进行足球技术、足球技能和身体素质等专项训练。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练足球的快乐和趣味,从而提高了对踢足球的兴趣。足球社团里还有足球绘画科目,教师要求学生们把所知道的足球知识、踢足球的活动场景用画笔勾勒出来。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绘画中创造出可以看得见、触得着的足球“形象”。
环境润泽,育人无声。学校在围墙上书写踢足球的标语,画以足球强身健体的图案,楼内悬挂足球名人画像,各班有学习园地,张贴学生的足球绘画、足球剪纸作品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校园主道旁设置橱窗,及时发表学生足球方面的作品和足球有奖征文,这里成为一道“足球文化”风景线,点燃了学生们心中想踢足球的欲望和火花。让他们在踢足球的玩乐中求知,活动中健体,达到“以玩增长智慧、以玩启发思考、以玩提高兴趣,以玩形成爱好,以玩培养习惯”的效果。
学生的行动:走出家门看球赛!
六(1)班 孙芳菲:我踢足球5年了,是一位老队员。但很多人认为,女孩不能踢足球,可我跟他们想法不一样,男孩能踢,女孩一样可以踢。我不但对踢足球感兴趣,还特别喜欢看足球比赛。清楚的记得,2013年我通过电视,观看了一场广州恒大淘宝VS首尔FC的冠亚军决赛。在那场比赛中,现场球迷挥动着手中的红旗、横幅等热情的呐喊,观众席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这让我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足球的魅力。2015年4月26日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坐飞机去广州看足球比赛。我既激动又兴奋,这可是第一次亲临足球比赛现场。晚上八点,中超联赛第七轮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开赛。我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现场真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球迷们热血澎湃,不约而同吹着胜利的号角。
足球如人生,人生如足球。我的兴趣是踢足球!我要当学校女子足球队射门高手!我要通过踢足球,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足球,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力,使我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也提高了我抗挫折的能力,我深爱足球,它赋予我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