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不清带来的家庭痛苦

2015-01-03 09:13影珺紫
中外文摘 2015年15期
关键词:界限亲戚啤酒

□影珺紫

讲述人:冠平

年 龄:30岁

讲述人:王明

年 龄:26岁

界限不清带来的家庭痛苦

□影珺紫

因历史、文化、宗教等性质的不同,中西方对于孩子所属权的认识截然不同。西方认为孩子是上帝的杰作,父母只是上帝指派的管家,而中国认为孩子是香火的继承,所属权是父母。

这造成了孩子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西方的家庭中,成员间界限十分明确:夫妻是主轴,子女是配轴,夫妻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和平等的。当子女长大后则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父母不会干涉子女对人生的任何选择。

而在中国,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家仍是一个延续性的事业社群,孩子被看作是氏族的延续。家的主轴不是夫妇,而是父亲这个个体,母亲则扮演从属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是纵的,不是横的。在这样—种家庭文化下,父母很难不对子女产生债主心理。

这便是事业社群的特色:亲子间讲究的是负责和服从。于是,父母与子女间界限模糊,子女的生活被父母过度干涉,则成为中国—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某网站的一项调查中显示,4879人中,有80.2%的人表示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都过多地受到了父母的干涉,其中94.7%的人表示父母跨越界限地干涉使得自己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父母最容易在哪些方面干涉子女?

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谈恋爱结婚”(78.2%);其次是“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方向”(60.2%);其他依次是:选择学校(59.3%)、选择专业(54.1%)、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42.5%)、培养下一代(37.7%)等。

父母对日常生活的干涉

讲述人:冠平

年 龄:30岁

我的生活完全被父母用电话操控着。父母从小管我就管得严,每天回家还会翻我的书包。

我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发展,因为计算机专业学得还不错,很轻松地找到了工作。当时我都计划好了自己的人生,30岁之前都待在北京,30岁之后回家乡买个小房子,一个人生活。但这个计划被父母知道后,他们坚决反对,说年轻人出门打工,父母都会给买一套房子,不然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

我并不想让父母买房子,但自从2006工作开始,父母天天电话不断,尤其是我爸,每天跟没事一样,打电话就是三句话:赶快买房;吃了吗;自己做着吃,省钱!打电话还不算,每次回老家,父母会和亲戚轮番轰炸。父母说我,我就认了,可我不明白,买不买房关亲戚什么事!

我最终没能逃脱父母的安排。2009年,父母专门请假来了北京,一门心思要给我买房。无奈之下,我带他们去看房,最终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买了不算完,依然是天天电话不断。其实根本没什么事,无非就是:吃了吗;自己做着吃;赶紧结婚。

或者是告诉我,有个亲戚在北京住院,我必须每周去看望,每次去必须带礼物。还有每逢节日,我妈会打电话告诉我,给各个亲戚打电话或发短信祝福;每次回老家之前,要给老家所有亲戚打电话,告诉他们我要回家了;回家后还要给每个亲戚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回来了。

——事实上,根本没人关心我回不回来。每次这样,我苦不堪言。

当然,最大的痛苦,依然是他们的电话操控,真的是天天打电话,一天可以打七八个电话,有时候我正在忙工作上的事,或者是在洗澡、上厕所、过马路……

我很烦他们这样,但我知道自己懦弱,30岁了还被父母如此操控,没有勇气跟他们对抗。

父母对子女工作的干涉

讲述人:王明

年 龄:26岁

2012年大学毕业时,家里让我去雪花啤酒,因为家父在雪花啤酒东北那边的工厂上班,而我在南方某一线二线之间的城市上学,恰好这个城市也有一家雪花啤酒的工厂,又恰好家父一个朋友在那里工作,于是家母就跟疯了一样要我去,美其名曰“在那里有人指点”。

我拒绝了父母的安排。那儿的工资比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低了一千元(我爸在那里工作了一辈子,涨工资的次数少之又少),而且工厂偏僻到坐公交车进城要三个多钟头。

我坚决没去,因此和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家里几乎每天打电话,告诉我雪花啤酒有多好,而我自己去面试的单位有多不靠谱。直到我面试了一家外企,也顺利拿到了offer。本来我还在犹豫是否要去,结果爸妈这时竟说要来找我,要我千万等他们过来后再决定!他们这个举动促使我毅然和外企签约了。

等他们来了,知道我签约后,我妈大哭了一场,各种控诉我不听话,控诉到让我觉得自己好不孝顺啊……

然后,我在外企干了两年,辞职了,因为那个工作的接触面实在太窄。结果,父母不知从哪儿得知我辞职,又开始强烈要求我去雪花啤酒。我爸还用面子绑架我,说他豁出老脸找他的朋友给我安排了在雪花啤酒的工作,我要是不去,以后他很难做人什么的。然后,他们这次成功绑架了我,我去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雪花啤酒。

收入缩水已是显而易见了,住得偏也是在所难免。我搬去宿舍时都傻眼了,屋子就是一个毛坯房,只有一张床、一个电灯和一个吊扇,连桌子椅子柜子都没有,白墙上的涂料一碰就掉。进入工作后,我也没感觉到所谓的“有人指点”。办公室里,大家热热闹闹地讲当地的方言,我却一句都听不懂,甚至他们开会也说方言……

我真的不快乐到了极点。更可怕的是,父母还不遗余力地否定我。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我透露出一丁点对工作、住宿的不满,他们就会说:“你自己找的工作都不是像样的工作,如果是像样的工作为什么要辞职,这说明你现在一点能耐都没有。”“如果你离开雪花,连跟现在差不多的工作都找不到。”“要不是我们给你安排工作,你是什么工作也找不到的废人。”

这种否定的暗示,一次两次我能顶住,可我被说了差不多整整一年。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说,他们当初没有逼我来雪花,是我自己选择的!这种否定,真的很可怕,会让人怀疑自己。我现在都不怎么往家里打电话了,社交网站上亲戚全部屏蔽,什么都不透露给家里,暗自准备跳槽。

一、父母辈对界限感缺乏感知

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没有底限,比如子女成年之后应该经济独立,父母却给予太多经济、物质上的支持;子女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负责,父母却常常越位替子女做主。分寸感和界限感的缺失,是妈妈boy、婆媳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父母用付出裹挟子女,子女一边享受父母给予的物质支持,一边又挣扎着想要人生自由,都是畸形的思想。

二、父母对子女都存在这样的看法:

1.父母养了子女,所以子女要听父母的话;

2.子女不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就是不孝;

3.对子女的恋爱、婚姻,父母有绝对的发言权;

4.不管子女是否结婚,与父母都是一家人,子女的事就是父母的事,父母的事就是子女的事。

三、父母难以接受以下观点:

1.父母养育孩子,是应该做的事,并不是恩情;

2.成年子女有独立生活的自由,与父母同不同住都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孝顺;

3.子女与父母生活习惯不同,并不意味着子女一定是错的;

4.父母可以不管子女的生活,可以不带孙辈,而且不必因此感到自责;

5.父母可以不在经济上帮助孩子,而且不必因此感到自责。

(摘自《家人》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界限亲戚啤酒
界限
间隙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比亲戚
破次元
哼哼猪买啤酒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把第一部iPhone 6丢进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