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夹缬工艺及其现状——浙江乐清蓝夹缬工艺调研

2015-01-02 07:52撰文李雪艳
创意设计源 2015年3期
关键词:染坊染缸乐清

撰文:李雪艳

以靛蓝染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采绿》中就有“终朝采蓝”的叙事性记录,中国目前留存最早的农事记录科学文献之一——《夏小正》篇中亦有“五月,启灌蓼蓝”[1]的农事记载,先秦文献《荀子·劝学篇》中亦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靛蓝制取与染色效果的形象性叙述,以上文献均说明中国先民在二、三千年前已掌握蓝草的人工种植、靛蓝制作工艺及蓝草染色工艺。根据印染工艺技术的不同,使用靛蓝染液进行的蓝染有两个重要品类1:其中之一是以夹版防染,称之为蓝夹缬,目前在温州苍南县的薛勋郎、乐清白石镇的陈松尧均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着生产性保护与传承工作;另一类是以黄豆粉、石灰粉制成防染浆,以雕刻的漏花版进行防染的灰缬工艺,宋人形象地称之为药斑布,目前民间统称其为蓝印花布。

一、夹缬的历史

据历史文献记载,夹缬作为古老的印花染色工艺中的一种,其起源可上溯至秦汉时期2,至隋唐时期,这一复杂的印染工艺开始盛行。目前发现最早的夹缬实物均为唐时所制,如现收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彩色“白地花鸟纹夹缬”、敦煌彩塑菩萨的夹缬彩装、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西域出土夹缬残片[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狩猎纹夹缬绢”等。从唐代传世的夹缬作品来看,当时的夹缬技艺复杂,但是运用纯熟,染后彩色丝织物绚丽多姿,甚至因其材美工巧而一度成为隋唐时期尊贵身份与社会地位的标志物3,并被诗人墨客反复吟诵,如李贺《恼公》诗云:“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白居易《赠皇甫郎中》诗云:“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均给今人留下了对于唐时夹缬绚丽多姿的无限美好想象。

宋代夹缬虽然仍受百姓的珍爱,但是其制作与使用却受到政府政策性制约。虽然宋承唐制,夹缬服饰仍可作为军用服饰,但是在元丰初年民间却已经开始禁止生产、制作、使用夹缬制品。如《宋史》卷一“舆服”条言:“政和二年,诏后苑造缬帛,盖自元丰初,置为行军之号,又为卫士之衣,以辨奸诈,遂禁止民间打造。令开封府申严其禁,客旅不许兴贩缬板。”作为在晚唐已经十分兴盛与成熟的印染工艺,宋政府的禁令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民间私自进行夹缬制作的行为时常有之,如朱熹在任浙江提举之时曾六告台州知州唐仲友御状,其罪状之一就是“乘势雕造花版,印染斑缬之属凡数十片”[3]。彩色夹缬较高的工艺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性禁令的执行,使其在元以后式微,并在其后的历史朝代逐渐被单一的靛蓝染色取代,在主要的印染工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衍生出为后人所熟知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以婚嫁被服为主导的蓝夹缬。但在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几近失传。

二、乐清蓝夹缬的古老技艺

乐清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西北为雁荡山山脉,东南为海积平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乐清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为富饶,为蓝夹缬的染液制取及印染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及自然环境。从乐清大量出土的石铲、石斧等石制农用器具,已知乐清东瓯先民在四千年前就已在此繁衍生息。由此可知,适宜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人文气息,使乐清蓝夹缬得以产生并传承至今。

图1 黄檀硐村染缸

图2 蓝夹缬被套

图3 染坊挂在院落里正在晾晒的作品

图4 传统蓝夹缬板(作者拍摄)

图5 蓝夹缬染缸染坊

图6 蓝草

对于夹缬的定义,198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合订本《辞源》做了较为准确的概括。文中言:“夹缬,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蓝夹缬4的工艺与《辞源》中所说同,但是染液则是单一的靛蓝染液,浙南传统蓝夹缬所用织物则是浙江手工织棉纺老土布。近几年,从社会生活需要出发,白石镇陈氏家族染坊做了丝绸类织物的印染尝试,亦收到较好的印染效果。

(一)乐清黄檀硐村的蓝夹缬

黄檀硐村,隶属于乐清市城北乡,位于中雁荡山区。该村在历史上以种植蓝草、制靛技艺闻名,亦曾经进行过蓝夹缬的制作。目前,乐清市黄檀硐村蓝夹缬已经停止生产5,但是在目前保留完好的老染缸及卢氏后人仍然保存的蓝夹缬被套都还在向我们诉说着黄檀硐村蓝夹缬的昔日记忆。染缸位于村中一栋废弃的房屋内,染坊也因多年无人居住而颓败不堪,三个染缸大小相同,一字排开,均深1.1米,直径内径93厘米(图1)。据村中老人介绍,染缸师傅已经去世,其子在几年前就搬至乐清市居住,这三个染缸至少已经存在了30多年。黄檀硐村的老人们过去家家都有蓝夹缬的被子,但是近年中不断有收藏者或是爱好者来村中收购,老人们便以100元、200元等不等的价格低价销售,以至于整个村庄只有可数的几家还保存着古旧的蓝夹缬用品。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有半个多世纪的一床蓝夹缬棉被套(图3),该被套由四块土布拼接而成,拿在手中的份量感、土布特有的机理以及清晰明朗的蓝染白花与承载其上的鲜活的戏文故事,一床半个多世纪的蓝夹缬被套在今天看来仍令人唏嘘,一切原材料均来自于自然,一方风土人情也以这样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在白石镇与苍南宜山镇八岱村尚延续着历史的足迹,逐步在恢复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

(二)蓝夹缬的手工技艺

据制作蓝夹缬的老艺人们回忆,蓝夹缬的印染工艺主要包括土布准备、靛青染液准备、装土布于雕版上、下染缸浸染、以柴灰吸干、卸布漂洗晾晒等主要环节6。

1.土布准备:取长10米、宽50厘米的土坯布,以宽度对折,并将长坯布折成布块放置于清水中浸泡3至4个小时,晾干,折成四折,在坯布两端以靛青点上记号,将坯布卷在卷布棒上。

2.靛青染液准备: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染缸,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15-20摄氏度,等待12小时左右靛青发酵完全,颜色呈黄色,若由黄转蓝,则是因为发酵过度,必须加灰调整,6-8小时沉淀以后,颜色呈现出碧绿色,就可以将装好布的版子下到染缸,进行浸染。

3.装土布于雕版上:一副雕版共17块,第一块与最后一块是单面雕刻,其余15块均双面雕刻7,装土布的时候,以竹尺对照坯布标志,按照顺序将坯布铺排于17块雕版之间,然后将铁杆竖起,拴紧雕版组框架,将螺帽拧结实。

4.下染缸浸染:利用杠杆吊雕版组入染缸浸染,每次布浸染25分钟左右,将雕版组吊起,离开染液,在空气中停留5分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刚出染液的染布呈现出绿色,然后很快转化为蓝色。5分钟以后再将雕版组放置于染液中,然后再吊出,如此反复3至4次,大致全程在2至3个小时,才能完成染色的工艺环节。浸染过程中要注意将坯布皱褶处理平,防止布与布之间粘连,以免影响染布的品质。8在浙南地区,染布以农历7、8月份染色效果最好,因秋天天气较为干燥,染后干的亦快,夏季多雨的天气会造成染色后久久不干,进而导致霉变,因此很多手工蓝染的染坊会在夏季多雨的季节停染。太冷的天气,如寒冷的冬季,靛蓝染液染色效果亦不好。因此,农历7、8月份是一年中靛蓝染色的最好时段。

5.以柴灰吸干:布染好后不打开夹板,先用清水漂洗一下9,然后用薄布把它包起来,放在柴灰里面(现在因没有过去烧炉灶的柴灰,因此漂洗以后就使用排风扇吹干,但是不如过去柴灰吸湿的效果好)。放到第二天,柴灰将水分基本吸干(夹版外面的染布是干的,夹版里面的布是潮湿而不滴水的状态)以后,再把它打开。如果在湿的时候就打开夹版,那白的地方就会被浸上蓝色染液。

6.卸布漂洗晾晒:将吸干水分的雕版组直接拆开,卸版取布,平铺在河水中漂洗,直至河水中蓝色渐无,然后将布甩于高竹架上进行晾晒(图3)。

图7 陈献武与其父陈松尧

中国传统蓝染工艺,除了均具有蓝、白二色的素雅、福禄寿喜、祥禽瑞兽的吉祥寓意以外,亦各有各的艺术特点,各有各的味道。扎染优秀作品的自由奔放、图底色的相互交融;蜡染作品的冰裂纹、石蜡线条的粗犷、蜂蜡线条纹饰的细腻,浑然天成;型染的断刀艺术,以点、线成面、成型的趣味性,与夹缬的刻味共同形成了中国传统蓝染艺术综合雕刻、绘画、剪纸、刺绣、戏曲等艺术门类的悠长韵味。夹缬版印的刻味、素朴典雅的蓝白二色、传统戏曲的人文气息,使之充满了艺术魅力,并传承至今。

三、乐清白石镇陈氏家族蓝夹缬的传承与创新

陈氏家族的蓝夹缬作坊位于乐清市白石镇中雁村,整个村落位于一峰独高的中雁荡主峰脚下,初冬午后的山峰静默孤高,村庄宁静安详,一如古老的蓝夹缬,耐人寻味。作坊是一栋老式的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被周边逐渐建起来的现代高层建筑包围,一如现代工业化背景下的蓝夹缬,微小却又倔强地坚守。建筑是典型的浙江民居,造型、色调均朴实、端庄,上建有一层阁楼,下建有五间房屋。房屋中间为客厅,中间墙上挂着陈氏先祖的画像,周边墙上挂满了染坊染出的蓝夹缬作品,西室约四十平方的面积又隔成两间,一间用于存放已不能使用的了多块老版子(图4),堆放一些印染材料等杂物,最西面一间则是砌有两个水泥染池的蓝夹缬染坊(图5),门前是一处没有围墙的开阔的可以用作晾晒场水泥场地,院落种着一小片蓝草(图6),显然因经历入冬后的一次霜打而略显颓败。

据陈献武及其父介绍,整个家族是以开蓝夹缬染坊为生,究竟是从哪一代人开始做蓝夹缬,现在已不可考,目前能叙述清楚是五代传承,皆为父子传承,其传承谱系依次为:第一代陈加昌,出生年月不详;第二代陈永登,1903年12月生,1921年开始学习蓝夹缬手艺;第三代,陈岩进,1923年12月生,1941年开始学习蓝夹缬手艺;第四代,陈松尧(图7),1942年5月生,1957年开始学习蓝夹缬手艺;第五代,陈献武,1971年9月生,1993年开始学习蓝夹缬技艺。据陈松尧老人回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浙南百姓家家要用蓝夹缬被子,特别是婚嫁之时,染坊客人传流不息,染缸更是循环操作,不得停息。作为目前最小的家族传承人,陈献武在童年时期耳濡目染,在看着长辈们在染坊忙碌的时候,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高中毕业以后(1993年)正式跟着父亲学习蓝夹缬技艺,初步掌握了制作靛青的剂量、定版放样等。陈献武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在布料、纹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如过去采用梨树、兰子树制作夹版,采用双版合一的印染方式,主要纹饰以童子为多,2013年后,陈献武对纹饰题材进行了扩展,增加了鸳鸯、鱼、松鹤等吉祥纹样,布料也由过去单一的棉布,增加了丝绸材质,以加强蓝夹缬在当下生活中的使用功能。

传统生活中,染坊花版的多寡、花型的丰富与否决定着染坊的生存力。虽然陈献武一家目前并不依赖染坊生存10,但其在继承染坊家业的过程中,自2005年至2014年,不断增加印板,如2005年前有19幅板子,2006年增加了7幅板子,2013年至2014年又增加了4幅板子,目前整个染坊共有30套板子,均放在水池中浸泡保存,用时才将其拿出。

乐清陈氏家族蓝夹缬印染作品,采用自然靛蓝染液,纹饰清晰、多样,蓝白二色色彩清新典雅。过去几年中,其作品多为墙上装饰,近几年来,他们既进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做了部分传统纹饰作品,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亦做了部分床品与服饰用品以及与装潢公司合作做了部分室内装饰品。下图是染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图8、9)。

因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散发着淡淡草药味的蓝夹缬被服越来越远离当代人的生活,虽然包括乐清地区在内的国内各个蓝夹缬染坊也都在做着一定的努力,但是就其生产规模与数量而言,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时代。如何保护、传承这一古老手工艺,是我们今天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图8 八童子百子图 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

图9 蓝夹缬《中国蓝夹缬》

[1]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译注[M].齐鲁书社,2009:380.

[2] 张琴.中国蓝夹缬[M].学苑出版社,2006:5.

[3] 刘道广.夹缬的历史回顾与现状,转引自张琴,中国蓝夹缬[M].学苑出版社,2006:6.

注释:

1中国古代印染工艺根据防染工艺的不同,包括:夹缬、蜡缬、灰缬、绞缬四种,又名为夹染、蜡染、灰染、扎染。四缬是采用不同的防染材料与防染方式,经过在染液中浸染,从而达到印染效果的工艺。夹染以两块夹板将印染织物放置于夹板之中进行防染;蜡染是以石蜡、或蜂蜡等防染材料,加热后在织物上进行画蜡防染;灰染又称型染,通过镂空花版刮花,以灰浆进行防染;扎染,则采用结扎的方式进行防染的印染工艺。

2如《二仪宝录》中有“秦汉间有之,不知何人造”的历史诘问。

3中国传统手工艺,凝聚着民间的智慧,多由一代代工匠在不断的改进中走向成熟,优秀的作品会因各种机缘由民间传至宫廷,并成为宫廷贵族穿着、使用与赏玩之物,夹缬工艺亦是如此。《唐语林》卷四《贤媛》中记载:“玄宗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这一记载,既说明了夹缬工艺由下而上的传播过程,又对于其“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的工艺核心进行了阐释。另外,夹缬作品曾在唐代历史上的尊贵地位由此亦可见一斑。

4夹缬工艺,在中国古已有之,但是强调蓝染,并使之与彩色套染形成区分的“蓝夹缬”的工艺名称则是由学者张琴首次提出,并沿用。

5据村中老人介绍,黄檀硐村的卢发贵、张香翠老人尚且了解这一工艺制作,其他人对于这一工艺的工艺细节都不甚了解。

6工艺环节的介绍结合对于陈松尧及其子陈献武师傅的访谈,参考乐清市城乡规划设计院,乐清市黄檀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证书号:浙设规证乙字,1570301)2008年11月;参考张琴,中国蓝夹缬[M].学苑出版社,2006:149。

7刻好的版子要放于水中进行保存,以防止开裂。浙南蓝夹缬有专门师傅雕刻版子以供出售,一套稍复杂的版子费用都要在3万元以上,版子的价格对于做蓝夹缬染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陈尧兴染坊保存有四套传统纹饰的版子,今年亦自行研发了一些创新纹饰的版子。

8过去因蓝夹缬的需求量大,因此染缸每天都在循环使用,靛蓝染液不会因为长时间不使用而变质,但是,目前陈氏家族染坊,中间会有大段时间的间隔,因此为了保持染缸靛蓝染液的不腐,每天都要对染缸进行人工搅动;此外,每次染布的过程,都会损失一定量的靛蓝染液,因此再染的夹缬颜色会变浅,因此,每次染完一匹布以后要补充一定量的染液,即放点靛进去;冬天染布的时候,因温度过低需要加热。

9因使用的是靛蓝染液,因此染好后的布匹上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几年前有日本客户如久保麻纱会要求保留这股天然药香,要求不进行漂洗,但是不经过漂洗的蓝染表面会有蓝色浮色,因此染坊若是不漂洗,就会在晒干以后用刷子刷一下,去掉表面浮灰。

10陈献武与其妻子在村中主干道的南开有一家小型超市,并以此为主要的生活来源。

猜你喜欢
染坊染缸乐清
掉进染缸以后
到拉萨途中
明清时期“走染坊”的平定人
染缸排产建模及滑动时间窗启发式调度算法
第二十届乐清模具设备塑机工业自动化展圆满落幕
兔子染坊
山东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立方”首次试水 全媒体融合播报——乐清日报两会报道奏响最强音
不忘初心 新闻为民——乐清日报深度融合的实践
石头之辩皮皮猪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