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永久”的符号

2015-01-02 09:51:08撰文杨文庆
创意设计源 2015年3期
关键词:竹材材料设计

撰文:杨文庆

一、原乡的追寻

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永久”是与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父亲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擦拭他的“永久”自行车,每一个部件都光洁锃亮,好似刚刚从生产线下来时那样一尘不染。物质匮乏时,情感或许就成为了唯一的寄托。一辆辆“永久”,承载着一户户人家最真切的生活岁月。作为那个时代的奢侈品,“永久“所象征的符号意义,远远超出其在功能上带来的便利。

图1 高分子合成材料男车

那种对所拥有之物无比珍视的情感,如今早已踪迹难寻。但是,即便过来人对“永久”仍然存有浓浓的眷恋,也无法阻挡这个老字号的日渐式微。在上海向金融、高科技和汽车工业升级转型的路上,“永久”与很多同时代的老字号一样,曾一度落难。2001年,中路集团的入主使“永久”有了新起色,“永久C”系列的诞生,给予了这个老品牌重生的契机。“永久C”系列将一代人记忆中的自行车符号与现代社会的功能与审美进行嫁接,将这份情感在当下社会成功还原。不论是有着深刻时代烙印的祖辈父辈,或是有着依稀童年印象的年青一代,都能够与“永久C”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共振。

对于年轻人来说,“永久C”或许将成为他们的第一辆自行车,而这也恰恰是“永久”所希冀的。“永久C”固然能够满足部分人群对故乡重回的期待与梦想,但在当前这个二进制的世界中,今时已非彼日了。每一种人造物的出现,其背后无不反映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我们又必须承认,某个特定时代的符号,在另一个时代注定只能作为一种怀念而存在。依靠遥远的回忆证明自身的价值,这显然并不是那么可持续的做法,任何一个品牌都不会满足于此,“永久”也一样。“永久”需要缔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符号。

然而,符号的革新谈何容易。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大部分传统的企业大都沿袭技术导向的思路,其产品开发完全依托于技术层面的研发,“永久”便是典型代表之一。这样的做法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年代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升级转型的脚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企业萌芽崛起,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面对市场空前的激烈竞争,“永久”将注意力转移到市场上,从技术导向转变为销售导向,希望依托销售手段提升竞争力。尽管此时产品相对于技术而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销售导向本身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基础,其被动性导致了市场嗅觉的反应迟滞。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用户的需求、行为,甚至社会文化时刻都在迁徙,因此要想更加主动的掌握并推动市场,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工业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永久”与龙域设计的合作,即以此为出发点。每年,“永久”与龙域设计都会根据用户行为、文化环境并结合当下技术,为其面向年轻用户的“永久C”系列构建全新产品。从制造前端对产品进行整体规划, 使整个开发流程更加合理和系统。

图2 高分子合成材料折叠车

二、原型的建构

自行车本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物,巧妙设计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快进的可能。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自行车曾经在汽车工业的蓬勃时代一度让位,但几度轮回,最终仍带着一种更为动人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与此前所不同之处在于,自行车不再是仅仅承担起代步和运载的使命,而依靠其机械传动结构与人力的关系,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内涵。自行车本身的结构与动力原理赋予其超越自身的能力,在人的影响下,逐渐伸展出不同种类型的枝桠。正是由于这种演化,模糊了自行车本身的概念,同时打破了代步通勤与娱乐消遣的惯常界限。经由不同消费受众的择选与生产厂商的锤炼,自行车的目录手册日愈增厚,构建出一个成熟的产品体系。

但是,在这看似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选择中,却充斥着很多不合理性。诚然,自行车的边界打开了,原本小众而边缘的产品类型在蜂拥而至的文化浪潮中被无限制地放大,山地车、公路车在这个本不属于它们的城市街道大放异彩,年轻人则迷醉于专业而昂贵的参数与配置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行车最基本的功能反而被无情的淹没。多年来,城市自行车始终停留在缓慢的成熟期,似乎也不曾努力想要改变过。难道当下的自行车已经能够非常完美地适应城市骑行了吗?显然没有。这是一个值得发问的问题,幸运的是,“永久”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将聚焦点从自行车的技术工艺上转移到城市人的生活模式上,如果解决当下城市人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对城市人“有意义”。“意义”将唤醒全新“符号”的存在领地。

图3 青梅竹马竹自行车

对于骑行而言,城市的环境与户外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一切与城市相关的因素都需要纳入考量。山地车面临着的是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需要专业的变速器和零配件,而城市车面临着的则是无法预估的社会环境。城市车不仅仅要考虑到动态的骑行,亦需考虑到静态的存放,以及动态与静态之间在不同的场景中的状态切换。在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共通而又相悖的问题:移动性。在静态存放时,在外需要考虑安全性,这意味着自行车必须满足不易移动的特性;而在动态与静态之间的状态切换时,需要考虑便携性,这又意味着自行车必须满足易于移动的特性。在这两者中寻求权衡时,“永久”选择了一个颇为大胆的解决办法:对自行车材料进行革新。

静态存放的安全性问题,“永久”拟使用定位芯片预埋入一体化车架的方式来解决。将芯片预埋入车架,窃贼如欲解决报警问题便必须破坏车架,这与保持车的完整性是自相矛盾的,导致一方面偷窃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效益获得也将大幅降低。但从时下的技术而言,一体化车架唯有碳纤维技术能够实现,但昂贵的造价并不符合这辆面向大众的城市车的定位。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探索其他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可行性。

这个实验性的项目对设计而言无疑是难度巨大的。尽管“永久”成功寻找到一家能够进行合作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但这种特殊材料的调配具有十分不确定的风险性,而材料提供方也不能够保证完全实现设计图纸的内容。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在不清楚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去进行设计是非常危险的,设计的方案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废纸一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师只能尽可能运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将涉及的相关问题考虑周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设计师在完成数字三维模型之后,材料师对材料工艺进行模拟,通过结构强度和材料性能的计算,来为设计方案找到合理的材料组分。

除了要面对复杂的材料问题,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为这样一种新材料找到一种合适的产品语言,这也是全新“符号”构成的重要元素。形式追寻着功能,更追随着材料本身。与钢材不同,高分子合成材料本身具有更加自由奔放的特性。结合城市的使用环境特点,将其定义为“动静相宜”的设计语言,以一种来自高分子合成材料技术本身的特性,体现出优雅、轻盈而又不失活力的产品性格。女车以柔和的曲线传递出优雅与妩媚,静若处子;男车以略微硬朗的线型暗示着活力与阳刚,动若脱兔(图1)。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的使用环境,除男女车外更增设一款便于携带的折叠自行车(图2)。折叠车的车型相对较小,但受到材料的限制,形态却不能过于纤细。为了避免产生过于臃肿的形态,以流畅动感的线条轮廓落笔,在增加塑料强度的同时能够产生收缩的视觉效果,使整体车架更为紧凑。相比男车和女车,折叠车整体的设计过程更加复杂,是权衡了多种限制因素而导出的理性智慧的结晶。

三、意义的重塑

在居住的生活空间里,我们所拥有的物品建立起各自独特的宇宙。设计塑造出人造物被理解的方式,这些物品则通过设计传递出其内在的意义。对于人来说,物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物品,人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

而如今,令人动心的物品似乎永远只存在于精美的产品目录和线上广告之中,却丝毫经不起真实世界的考验。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从未变得像如今一般空泛。多数外形精美的物品,在被磕碰掉第一块漆之后,拥有者对它的爱意便开始急速消退,过不了几个月便荡然无存,还未等与之培育起感情,就已难逃落入垃圾箱的命运。

图4.笃行品牌策划1

图5.笃行品牌策划2

在中国的传统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诸多的描述,如“天人合一”。这并不是什么故作玄虚的概念,简单来讲,即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古代的自然世界如今已变成充斥着快速消费品的人造世界,但人们内心对人与物和谐共处的渴望从未消失过,甚至愈发变得强烈。

永久C“青梅竹马”竹自行车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萌芽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充满诚意的设计,重塑物品与人的关系,产生新的对话与体验,重构当代社会的全新和谐。

(一)CHINA INSI

2011年,龙域设计开始致力于中国设计的研究,并将其成果实践到设计活动中。其间,提出了“CHINA INSI”设计理念,意即“CHINA INSIGHT”(中国智慧)与“CHINA INSIDE”(中国内涵)的融合。运用中国的思维观念,来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的中国符号装饰。最为重要的是要与现代生活和新趋势相结合,这样的“中国的设计”才更有意义,也更具活力。在“青梅竹马”竹自行车的设计中,“CHINA INSI”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与实践。

(二)返朴归真

在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竹材是被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选用竹子作为材料,首先是考虑到其快生、坚韧的特性。中国古代造物讲究“审曲面势,以饬五材”,意即在造物时要尊重材料的性格,因材施用,充分发挥材料特点。竹材具有高度的韧性,与木材相比,承受相同的强度,竹材的体积可以缩减一倍;同时,竹材具有高度的韧性和极佳的吸震特性,是天然的适用于自行车的材料。作为一种快生植物,竹子一般3-4年就可以成材,极具环保性。而另一方面,竹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精神投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竹材都是绝佳的实践材料。

但是,竹材始终没有能够与大工业生产进行很好的结合,尽管之前国内外也有为数不少的竹制自行车案例出现,但均无法脱离手工制作的限制,说明其本身存在着很多“缺陷”。另外,竹子韧性虽好,但普通毛竹的刚性并不能满足自行车需要承受反复振动和冲击的要求。目前没有实现并不代表没有革新的可能,就这样,“永久”与龙域一同踏上了寻竹之路。上千公里的日夜兼程,在云南中缅边境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理想的竹材被找到了。

图6.笃行系列生活衍生品

在设计阶段,“真实”是最核心的设计准则。精心挑选的竹材与自行车完美适配,这使得材料本身的纯粹性得以很好地体现出来。有意识地最大限度保留材料原始面貌,有意暴露工艺、结构,而不作掩饰,真实地表达事物的本质。这也袭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装饰主义“手法,以暴露的结构件传达出真实的技术之美,如斗拱、明代家具中都有所体现。同时,竹车上的每根原竹都刻上了竹子的生长年份和海拔高度,相当于唯一的身份印记,这为每辆自行车都增添了富有意味的独特性。

随后,为了能将竹材适用于自行车的使用环境,“永久”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包括防腐、防潮、防暴晒的处理,

前后需经过20多道工艺方能完成。上万次的强度测试和不断改进,最终呈现出眼前这两辆成熟的量产型竹自行车(图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的命名源于李白《长干行》,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对情感单纯与美好的向往。最初,物品是故事的讲述者,而最终,她将成为故事的承载者。“青梅竹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在这个被消费品围裹的时代,为心灵带来休憩的契机。

(三)特立“笃行”

随着时间的消逝,“青梅竹马”却能与拥有者共同分享岁月,这源于竹材独特的材料特性。竹子表面的质感会随着使用者的触摸,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得温润而富有光泽。让物本身携带使用者的印记,而变得更加具有价值,这也是设计中的情感化表达方式之一。

在“青梅竹马”竹自行车诞生的同时,也孕育出了“笃行”品牌(图4、图5)。“笃行”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提倡“知行合一”。“笃行”所推行的生活态度,是离尘脱俗的行事方式,以及回归到真实、质朴、简约的生活本质。“笃行”并非仅仅局限在自行车。自行车作为原点而存在,以此为中心,辐射到的是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城市生活。“笃行”系列遵循着以创造低碳环保和健康生活的新生活为导向的产品策略,在自行车的基础上,以自行车内胎、自行车链条、自行车配件等为材料,推出了相配套的邮差包、手提袋、饰品和附件,并逐步延伸到单车家具等一系列生活产品,提供更丰富的骑行乐趣和生活体验(图6)。“笃行”潜移默化地传承了属于东方、属于中国的文化与情感。

四、为系统的设计

作为出行方式的一种,自行车不仅仅需要与人进行适配,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更大的系统——交通系统中。当将其纳入到全局之中时,自行车便不再以个体而存在。它变成系统中的一个元素,从而作为一个全新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由自行车与人共同组成了交通系统中的动态组成元素,其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同一系统下的其他元素,如行人,另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或者是由人驾驶着的汽车。因此,有必要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大系统中这一人车合一的小系统的稳定性,减小其可能出现并影响系统中其他组成元素的问题源头。与此同时,如若能够提升这一小系统的效率,那对于整个交通系统来讲也是极其有益的。

自行车本身是人的机体的延伸,自然地,我们期待它能够与骑行者无缝相连。这将大幅度提高这一人车小系统的稳定性,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自行车无法正确理解或传递出骑行者的意图,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不稳定。例如,转弯这一动作对于骑行者而言有提前的心理认知,而自行车却无法做出“提前”的信号并预警于环境,这就往往导致了与行人或车辆的冲突问题。就这样,做一辆“聪明”的自行车——智能自行车的想法,被“永久”和龙域提上了日程。

图8.智能自行车交互界面

在这个项目中,自行车的形式反而变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相比之下,一切存在的元素是为了服务于人与整个系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其合理的发挥和使用。换言之,形式以任务的形态存在,关键之处在于各个元素之间的统筹规划是否具有足够的合理性 (图7)。

对于骑行而言,最重要的是路线与方向。在不熟悉的路况下,当下最为“聪明”的做法也无非是在车把上安装导航工具,或是使用APP(图8)。实际上,这样的导航方式与自行车本身是脱节的,同时,对视线与注意力的转移,平添了骑行的风险。其实,控制路线的方式本身并不复杂,左转或右转,两种选择。在这辆智能自行车的设计中,APP设定路线之后,导航这一功能交由自行车车把来完成。与APP相连的内置GPS进行工作,在导航指令需要左转或右转时,车把上相应的左导航灯或右导航灯将提前亮起并闪烁,同时车把左侧或右侧震动提醒导航指令,提供更加符合骑行环境的交互方式。

此外,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细微的差错有可能会使整个系统面临紊乱的危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形式来告知行驶状况,在日益复杂的道路状况下,自行车也有相同的需求。在这辆智能自行车中,具有车头灯、转向灯、导航灯、车尾灯、后叉灯、装饰灯六种灯光模式,辅以具有易用性的交互方式,实现不同骑行状况的需求。

骑行记录、寻车与防盗、社交…在这辆智能自行车上,“永久”与龙域仍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五、结语

意大利建筑师厄内斯托·纳森·罗杰斯曾评论道,只要检视一只汤匙的设计,就可以看出创造这支汤匙的社会能建造出什么样的城市。设计以其特有的语言和基因,塑造着我们周遭的世界,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设计的作用将在一个又一个人造物的产生中日益凸显,并逐渐被激发出其自身结构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基于这些成功的合作案例,“永久”与龙域也将在未来的合作中进行更多可能性的尝试,以及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革新性的实验与探索。

猜你喜欢
竹材材料设计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竹子学报(2021年1期)2021-10-29 13:24:00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