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与市场体系建设

2015-01-02 12:34王国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流通物流民族

■ 王国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是指民族地区的流通商与其流通活动的总和,不仅涵盖少数民族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还包含民族地区的零售业、批发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等范围(周志锋,2013)。

流通产业的演进机理及制约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流通产业的演进机理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流通商逐年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分工的逐步深化为流通商、生产商和消费者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首先,流通商经过为生产商和消费者积极创造市场,进行协调交易,进而有助于发现交易条件,更快更好地克服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同时不断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以便提高物流的效率,为最终减少交易与物流费用(蔡文浩,2010)。

其次,流通产业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损耗与费用成本,流通购销价格差和组织商品的流通成本所形成的流通产业净收益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流通专业化的收益是否能超出流通组织的成本,对于流通商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由图1可知,如果社会分工的水平提高使得流通专业化的收益高于流通组织的成本时,那么流通产业的规模就会不断地扩大;同时流通组织内部的分工也将会逐步深化,使得流通产业得到不断创新,最终流通产业因此得以演进。流通的组织成本出现下降时,由于社会分工导致的净收益以及报酬的递增不断扩大,促进了流通与分工演进的动力增大,进而提高了流通产业演进的动力机理。

最后,民族地区由于其流通具有的特殊性,加上社会的分工比较落后,流通专业化的收益较少、流通效率偏低、组织的成本不高等因素,导致流通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社会的分工难以演进,严重制约了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与空间,导致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与流通市场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如图2 所示。

(二)制约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民族地区的社会分工水平不高,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其流通产业的质量、规模以及效益不高。由于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导致流通组织成本偏高、产业的流通集聚以及福射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流通产业的更快发展。

其次,地理区位以及流通技术等因素。民族地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信息等基础建设存在滞后现象。运输工具以及通讯技术十分落后,使得流通的物流效率居高不下,加大了流通产业物流的运输成本。

再次,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制度、政策等因素,也影响民族地区流通产业与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民族地区的教育以及文化事业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较为落后,各项流通产业的市场体系与机制、法规、政策等仍有待健全与完善。民族地区的信用体系以及市场秩序十分混乱,不利于其进行流通产业的发展。

最后,民族地区的资源与区位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其流通产业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流通产业的发展空间不大,进一步弱化了该地区流通产业的形成以及演进基础。受到资源的限制,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运输与交易效率不高,最终导致流通市场的体系建设进程缓慢,不利于全面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1 流通购销价格差和组织商品的流通成本所形成的流通产业净收益图

图2 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与流通市场体系建设进程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出现失衡

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出现乡村商业逐渐萎缩而城市商业不断繁荣等现象,民族地区各区域与城乡之间的流通业发展出现很大差距,例如京津地区、珠江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很多的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大多也聚集于此。以零售业的发展为例,国内排行前几名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重庆,而西部地区仅有重庆进入前五强,民族地区排后五位的是:内蒙古——青海——贵州——黑龙江——云南。

另外,民族地区的流通商业网点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导致乡村流通的实体出现缺位,最终造成商品市场的交易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民族地区消费结构的优化,不利于民资地区流通产业的顺利发展及其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

(二)流通产业中市场集中度与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偏低

我国民族地区流通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与连锁化程度均偏低,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零售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表现较为明显。2010年民族地区百强企业中仅有少数流通企业的销售额突破了万美元大关;而发达地区的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在2009年早已高达4082.15上亿美元。此外2009年民族地区的零售百强企业的零售规模虽然整体超过了百亿人民币,该数值仅仅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12.5%。

此外截至2010年,我国民族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仅有约22000元,民族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下降0.5%。可见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市场集中度以及消费品零售总额偏低,不利于流通产业及其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与长远健康发展。

(三)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流通产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网络设备、电子虚拟的商品流通、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张海燕,2010)。与发达地区的流通产业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型的流通业态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的网上结算较为滞后、物流的配送覆盖区域有限且运输的效率不高。一方面电子虚拟流通方式、流通信用的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有待健全,流通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不高。对于第三方物流的社会化管理效率较低,规范化的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民族地区的新型零售业态比例偏低,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流通产业的创新力度。

(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内部结构欠合理且缺乏流通人才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在社会流通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急需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中以传统经营的方式及业态形式仍然大量存在。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中的零售额在全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中比重较小,加上民族地区流通产业中复合型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流通产业中的资金与管理严重不足,流通产业的长期发展存在“重生产而轻流通”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其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

完善民族地区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加大科技投入并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与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

积极构建有利的平台,确保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顺利发展,更好地进行市场体系的建设工作。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为此应大力发展商业设施的投资规模,确保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得到切实提高。发展民族地区新型的连锁流通业态,积极鼓励连锁“龙头”企业真正有效发挥企业的资本,进行技术的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此外更应该加强引导民族地区流通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运用先进的科学与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流通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进而全面带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其市场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实现民族地区流通市场的规模化经营

首先,完善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网络建设工作,确保流通市场的稳定与高效运行。一方面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连锁化、农资品牌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快建立统一采购、协同配送的新型流通营销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并有效经营新型的流通业态产业,例如:连锁店、便利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以及折扣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市场;进一步规范各业态市场的经营与管理,较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子虚拟流通体系,推动民族流通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市场体系的建设工作。有效克服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流通产业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需加大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有效深化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结构,促进其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张瀚元,2010)。

(三)打造民族地区的自主品牌并实现流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首先,民族地区应积极贯彻并落实国家、各省市政府有关发展流通产业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优惠或扶持措施,例如充分运用奖励、经费补助或者贷款贴息等方式,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较快实现流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其次,民族地区应根据“十一五”的规划精神,不断开拓各地区的市场,对流通产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积极鼓励流通体系不断向周边地区延伸与渗透;培育并建立适合各地区农民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的零售业态。强化对信息、网络以及技术方面的利用;打破城乡之间的阻隔,不断构建边缘地带与中心地带、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一体化流通网络。

最后,民族地区应鼓励流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的研发工作,将企业的产品做大做强,进一步打造民族地区的自主品牌产品,较快地提高流通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对流通产业的体系进行完善,强化流通产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断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流通企业可考虑通过入股、重组、托管以及承包等方式,全面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具有规模化、现代化与组织化的大型流通企业,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其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

(四)转变观念促进民族地区流通市场体系的建设

转变观念与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以及与各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效发挥市场资源的调配作用;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流通市场的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较快地形成民族地区完善的交通与信息网络,从而提高流通产业的流转与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民族地区流通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真正确保民族地区流通企业的壮大,加快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流通企业也应有效借助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各种电子商务中介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由此提高民族地区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化水平,增强商贸企业的服务功能,真正促进民族地区的特色商贸流通新业态,不断完善民族地区流通市场的体系建设工作。

积极落实流通人才的保障与培养工作,民族地区应积极引进并培育流通人才,更好更快地为促进民族地区的流通产业与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与技术保障基础。

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与市场体系建设分析—以A 地区为例

(一)A 地区简介

A 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交汇地区,隶属湖南省株洲市,地处湖南东部偏北地区,该市面积约11260 平方公里,是壮族、苗族以及汉族等人群聚居的地区。A 地区是中国中南部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湘黔、京广、浙赣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作为中国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 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日接发车达230趟之多。此外A 地区的公路四通八达,境内106 国道与320国道以及211省道、长株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发达;绕城而过的湘江四季通航千吨级船舶能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并达世界各地。

2013全A地区年实现GDP 近1960亿元,增长10.5%;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3 亿元,增长30.0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2 亿元,增长10.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01亿元,增长1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元,分别增长10.61%和13.02%。

(二)A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1.A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A地区的流通产业缺乏专业的市场仓储与运输、配套等服务功能,流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完善规范的流通产业体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均未形成,缺乏流通物流人才;流通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经营方式为主,仓储、运输等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度不高(杨改,2011)。

该地区的流通产业市场门槛低且总量偏小,流通主体主要分布于各城镇与乡村地区;部分乡镇的流通产业仍以简单的商品交换或者是行商赶集的方式进行。缺少流通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导致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与成本偏高,影响了A地区的流通产业顺利发展,不利于A地区流通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

2.A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A地区的流通产业基础设施落后且物流体系未完善,缺少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A地区较为偏远且交通闭塞,部分地区还未能顺利通车,由此制约了流通产业与市场体系的顺利建设。A 地区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部分县、镇、农村地区的小门店出现较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集运与中转中心区缺乏,流通信息与网络不畅。缺少专业的流通人才,不利于该地区流通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A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采取的主要对策

1.A地区积极实施流通产业的总体规划战略。A地区的各政府部门、流通企业积极构建符合当地流通企业自身发展,且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流通产业核心指标体系;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平台可及时客观地反映当前流通业的各运行情况。其次建立大规模物流集散基地,完善流通产业物流的储运设施,提高物流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化水平;全面发挥布局合理、高效的物流配送效率,真正降低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杨以文,2012)。

扎实推进流通产业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制定适时的流通产业结构规划,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建设、不断优化当前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进一步改善A地区的流通与消费环境,完善城乡商品的流通市场,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城乡商品流通新格局;实现民族地区城乡流通产业以及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

2.A地区加快流通产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A地区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流通产业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重点规划并积极建设仓储——包装——加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流通产业的流通效率。完善各县域、乡镇物流的各项基础设施,确保A地区物流网络及信息的畅通,扩建该地区各主要交通干线、进一步完善周边的交通道路;重视改善A地区的市场流通环境,提高A地区流通业物流建设的服务水平。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与城市配送等多联式运输方式,进一步降低A地区流通产业物流的运输成本并提高运输的效率。此外确保A地区公路、铁路的有效衔接,为A地区的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市场体系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3.营造良好的流通产业环境促进流通市场的稳定建设。A地区的政府部门、各区域以及乡镇机构积极落实国家流通市场主体与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的交易行为,同时做好市场的监督调控、管理以及市场信用等方面的工作,完善流通产业的各项法规法律。A地区不断建立、完善有关现代物流市场的管理体系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加快物流第三方的发展,对传统的业态进行改造升级,促进A地区流通产业的顺利发展,提高该地区流通产业市场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4.A 地区不断完善有关流通产业的各项政策与法规。该地区政府部门重视对流通产业网点的布局、规范与建设工作,从强化该地区流通产业的功能并不断向周边县域、乡镇辐射,以便进一步健全流通市场。一方面该地区的政府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城乡商贸统筹协调发展的法规、政策或制度,根据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专业规划,另一方面结合A地区流通产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认真负责该地区流通市场方案的调整以及规划、审批等工作。不断提高A 地区的流通产业得以稳定发展,确保流通产业市场体系的更好更快建设。

此外 A 地区通过积极建立不同的教育培训体系,重视培养流通人才,通过进行流通技能以及营销管理及培训,切实提高该地区流通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管理水平,为该地区的长远发展与进行市场体系的快速建设奠定扎实的人才保障(王艳,2012)。

1.周志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必须重视流通与商业的功能[J].开发研究,2013

2.蔡文浩.甘肃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6)

3.张海燕.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0(1)

4.张瀚元.以信息化带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J].商业时代,2010(17)

5.杨改.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J].物流科技,2011(6)

6.杨以文.江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重点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王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实施对策[J].商业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流通物流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多元民族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