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企业技术联盟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15-01-02 17:04罗慧慧
当代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系国家企业

○罗慧慧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我国的企业技术联盟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罗慧慧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普遍比较落后,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从市场机制、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推进企业技术联盟的步伐。

创新 企业技术联盟 国家创新体系

一、企业技术联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以下要素: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主要从事知识应用活动;公共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国立研究院所、非赢利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知识生产活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知识传播和扩散活动;金融机构,主要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政府机构,制定有关政策,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中介机构,为创新活动提供辅助支撑要素。可以说,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一个由企业和其它各种机构组成的庞大技术联盟。

企业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联合,致力于技术创新的行为。是企业联合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十九世纪末开始,企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联合之路,从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到现代企业联盟,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企业联合经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企业之间每一次联合的升级,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联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的变化,又都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调整和资本主义科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变化和科教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企业联合全面进入了一个以技术联盟为中心的战略联盟阶段,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西方国家政府也一改过去的反垄断政策,转而支持企业的联合,并以此为基础去构筑其国家创新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在产品和生产工艺中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但对单个企业来说,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生产所有相关的知识,或把新知识应用于创新产品或工艺中已经越来越困难。为减少风险,缩短市场化时间,企业必须专业化。因此,为保证在创新过程中取得成功,企业更加依赖于其它企业中的互补性的知识和技能。创新不再是单个企业的活动,它需要一个积极寻找过程,去开发新的知识和技术支援,并将其应用于产品和生产工艺中。从互补能力和不同企业组合中获得的协同作用,对环境依赖性应对的必要性,都是这种合作关系发展的推动力,并增加了参与者的创新性和竞争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出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通过合作,实现人力资源与技术储备的互补,形成新的技术资源、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

二、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落后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制约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无论在规模还是水平上,跟国外企业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尽管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联盟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国内企业之间的联盟却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技术联盟总体水平的落后已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创新投入的增加

在任何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都主要由以下主体构成,即政府、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但从技术创新的投入来源看,则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一直就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的一个重要考虑,正是为了扩展技术开发资金的来源。而且通过对技术联盟进行投入,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技术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成为技术投入的主体。由于财政收人有限,整个技术创新的投入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2、影响创新的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弱小和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的缓慢,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仍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在国外的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的技术创新投入只是一个信号,一种导向,或是一种支持,目的是要吸引更多的私人(主要是企业)投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更是处于中心的位置,它既是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的具体实施者。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已严重影响到了其它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影响了整个国家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3、影响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

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技术创新项目(甚至包括一些国防项目)都是由企业来完成的,当然这有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完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创新能力强。随着新科技发展的日益升级,单个企业(包括大型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因而才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技术联盟的形式。技术联盟的出现,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升级,因而得到了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而在我国,单个企业的力量普遍弱小,技术联盟又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水平提高的难度可想而知。

4、直接影响我国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国家开放的核心是企业的开放,科技领域的开放更主要是指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这种联合,主要是实力相当的企业之间的水平型联合。从实践来看,今天国际领域的技术合作,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实力相当的企业之间。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小,一方面影响了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进行技术联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有国外企业愿与我国企业进行技术联盟,由于实力相差悬殊,也主要是低层次的合作,并且我国企业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无助于推动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推进企业技术联盟,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技术联盟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应通过推动企业技术联盟,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传统竟争观念,形成良好的企业技术合作氛围

我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基础的,但它并不排斥合作。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完全意义上的竞争越来越被合作竞争所取代。在市场经济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本身就集中体现了一种合作的思想。既要求各级政府、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还要求各级政府之间、高校之间、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但强调合作,也并不是否定竞争。只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竞争已具有了全新的内涵。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你死我活的简单竞争,而是合作竞争。在今天,大部分成功的经营是建立在其他人成功的基础之上的。美国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例子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微软公司推出更加强劲的软件为英特尔公司芯片销量的提高创造了黄金般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当英特尔公司推出运行速度更快的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才变得更有价值。

2、完善企业技术联盟的市场机制

企业技术联盟是一种在市场中形成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介于市场与公司之间的交易方式。它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首先要彻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坚决按市场规律办事,树立起技术创新中的成本效益观念;其次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的主要承担者。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再次,要加快技术市场建设,建立起从技术投入到开发、保护再到转让或转变成生产力的一整套完善机制。最后,要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尽快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沩企业技术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二板市场”建设进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广阔的筹资空间。

3、实施有助于推进企业技术联盟的宏观经济政策

(1)运用计划手段促进企业技术联盟建设。通过制定技术联盟攻关和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通过支持长期的、高质量的技术开发合作,协助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一些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科技价值的综合性、奠基性战略工程和项目,政府应当出面协调企业,集中财力、人力协同攻关;鼓励企业技术联盟参与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制定。(2)制定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联盟。通过制定与实施相关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可以引导产业相关度较高的企业组成技术联盟。比如对某些领域组织技术联盟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财政资助或给予减免税;提供政策性贷款;或者对某些产业的企业技术联盟实行倾斜政策等。日本企业研究经费中政府负担的比率仅占2%(1986),欧美企业研究经费中20%~30%由政府提供,日本取得的成效反而超过欧美,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将R&D资金大幅度地向联盟倾斜。(3)为企业技术联盟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OECD的研究同时表明,组织和管理失效通常也是影响技术吸收的主要原因。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实践总结,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政策、法规,如美国制定了《史蒂文森·威尔德勃法》、《联盟技术转移法》、《国家合作研究法》等一系列法规,用于规范约束技术联盟的行为,保证了技术联盟的顺利发展。我国近年来制定了一些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如《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等,为企业技术联盟营造了初步的法制环境。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有关技术联盟的法律,以更好地确立企业技术联盟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1]钟书华等著:中国企业技术联盟[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佳责主编:战略联盟.:现代企业的竞争模式[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高广文: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及启示[J].科技发展研究,2008(12).

[4]胡争光、南剑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战略联盟的产业拓展[J].改革与科学,2010(10).

(责任编辑:谌盼)

猜你喜欢
体系国家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