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依玲
(国家外汇管理局张家界市中心支局,湖南 张家界 427000)
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是外汇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外汇数据化、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社会关注增高、工作方式调整加快、数据质量要求严格、统计队伍转型需要等挑战,利用海量外汇数据开展精准分析与监测,已成为各级外汇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泛指社会数据中大量存在的在线文本、图片、信息等。所谓“大”,一是指数据量巨大,即在各个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二是指价值量大,即数据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与监管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这标志着我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在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实践中,大数据已初步得以应用,并已渗透到政策制定、主体申报、申报规程、信息监管等环节,国际收支统计核查人员可通过涉外收付款统计系统来直接查询检验海量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可见大数据与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要做好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应具备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掌握大数据的技术方法,以适应在大数据时代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提升外汇局服务与监测分析能力的要求。
(一)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挑战。国际收支统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准确的国际收支统计信息可以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经济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情况,对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起到基础作用,同时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外汇管理改革持续不断深化,大数据时代的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已经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在社会各界引起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对基层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更是责任。
(二)统计工作方式调整的挑战。在大数据浪潮的背景下,数字化的跨境资金流动记录、直接与间接申报数据、抽样调查信息等大大拓宽了国际收支统计部门收集数据的渠道,统计工作方式也势必发生调整。一方面,人们对数据的需求层次、质量要求、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数据波动的背后都隐藏有经济金融政策的综合影响,单一的数字分析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飞速变化的形势需求。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申报数据,可疑涉外收支交易情况的获取难度加大,熟练掌握外汇非现场监测方法,加强非现场数据筛查,有的放矢开展现场核查,在数据的处理分析方面变得更加重要。
(三)统计数据质量要求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数据更加透明和开放,外汇核心数据不断累积,这为国际收支部门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但保证国际收支数据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近年来湖南省国际收支统计非现场筛查和核查情况来看,收支数据申报差错笔数多,错误类型涉及交易编码和交易附言错误、交易对方国别错误、申报主体错误、基础或申报信息漏报等十六项内容,加上部分银行将个人收支申报操作权上收,前台柜员只需负责资金汇划,申报信息由上级行集中报送,不利于银行落实“展业三原则”要求,也不利于保证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另外,外汇局在《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2014)版》中对交易编码、交易附言、指标解释做了新的调整,除去在统计口径及数据比对方面的变化外,由于银行前台柜员适应新交易编码、交易附言等项目的程度差异,也对保证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国收统计队伍转型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了对广大统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了统计人员对大数据时代的适应性。但是,从履行国际收支统计工作职责的长远性,以及外汇管理系列改革对统计人员的要求看,基层国际收支队伍在人员稳定性、业务能力上还亟待加强,部分基层分支局国际收支人员仅满足于日常数据的汇总和上报,筛查和分析能力有所欠缺;部分金融机构国际收支人员对外汇政策把握不清,工作责任心不强,间接申报差错频繁,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申报宣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间交往越来越密切,涉及国际收支申报的范围和人群越来越广,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宣传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宣传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国际收支申报义务。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广泛进行申报知识宣传,使履行申报义务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主动进行申报、积极配合申报的观念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另外,要进一步加快数据公布频率,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透明度,与公众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最优效能。
(二)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合作。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海关、商务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建立稳定、高效的数据交流协作机制,密切跟踪贸易、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时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新动向及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争取他们对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支持。同时,还要主动加强与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沟通,及时反映和相互借鉴各自在施行国际收支统计标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成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方法。
(三)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监测利用。从全面化、差异化角度,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特色的国际收支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大胆开展国际收支统计区域性分析。充分利用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系统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地掌握跨境资金的流量、流向、性质和背景,高效高质地履行好监测分析工作。
(四)进一步规范银行间接申报行为。针对目前基层外汇指定银行出现的由上级行代为间接申报的情况,外汇局应明确相关规定,按照“谁申报、谁负责”的原则,对上级行代申报行为的具体方式、档案留存、责任归属、内控管理等加以明确,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管理混乱,甚至造成监管真空。
(五)进一步加强国收统计队伍建设。人才是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关键。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必然要求国际收支统计工作培养具有理论水平、精通统计实务、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优秀人才。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使国际收支统计人才敢于发散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人才轮岗交流,改善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既懂经济、统计专业,又善于监测、分析的综合人才;加强对外汇局、金融机构国际收支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深入解读外汇新政及国际收支统计标准,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