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东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为维持我国经济增长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自2008-2012年期间,我国政府通过调整适合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包括放宽、紧缩和稳健,有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长足性稳定进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通过融资行为,不断提升和满足现有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核心技术创新和市场投资。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和银行贷款,而随时股票市场从2007年的6214最高点回落后,一直处于震荡和调整过程中,上证指数持续性低迷,侧面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上市动力不足,这在于一个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于企业融资行为过程产生何种影响,逐步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问题研究,唐建新[1]通过不同企业融资行为和过程研究,指出融资信贷发生概率值,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差异,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不断增加民营企业融资性成本和困难难度,不利于我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罗劲博[2]依据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财务资产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性结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实际贷款和支出性增长呈现负相关性;聂文忠[3]指出不同货币政策的利率结构性调整,对于上市公司资本性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差异性,短期利率与公司负债结构显著正关系;而长期利率与公司负债结构呈现显著负关系。上述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和探究货币政策对于不同性质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性和实践性基础,这些研究都试图分析出货币政策或者是宏观经济因素对于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程度和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在于将我国制定宏观货币政策作为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稳定存在条件,未能进行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微观性传导机制和运行机理分析,而研究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上市融资行为,对于有效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探究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企业融资行为运行机理基础上,建设性提出完善和提高不同产业上市融资对策。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货币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宽松性货币和紧缩性货币,在经济处于相对回落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宽松性货币政策,调整存贷款利率,为社会提供更多货币铮亮,实现人民内部消费总需求量增加,反之将会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减少和抑制投资,控制通货膨胀和消费指数,有效实现经济软着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由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区域和经济增长效率等多原因,使得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的融资性行为产生重要差异性影响。股权和贷款融资方式是企业获得投资资本注入的主要方式,均易于受到货币政策的导向印象,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性增发配股具有明显区别,从系统分析学角度看,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要超过民营企业很多,例如虽然2012年民营大于国有融资,但是这一方面的融资主要受到国家政策性影响,以及比较宽松非公开增发,而公开和配股比例仅有13%。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整存贷款利率,能够有效的改变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并且造成一定量菜单效应,例如银行贷款机构与企业之间通过借贷关系,获得长期稳定对接机制,由于货币政策利率降低,企业假设需要提前货款重新获取借款,这对前期保持稳定关系银行的投资收益成本减少,这些都是上市公司企业融资性菜单成本决策性考虑要素。可见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能,将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企业融资性成本和机会菜单成本,而上司公司和民营企业之间,由于存在一定的融资差异成本,以及股票市场的再融资和债券融资,势必将会造成货币政策对于不同企业融资行为约束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我国在推进全面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于某些资源性战略产业,给予资源上倾向性配置,以此实现社会就业率指标稳定和增加,通过科学合理化税收,以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战略性政策,促进和保障国有企业发展,这种政策和制度上倾向性,使得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到国有企业;同时,从市场角度看,资本投入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国有股份制公司,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政策倾向性保护和信用评价安全保障基础上,并且能够具有一定政府性融资平台担保,使得投资风险概率值降低,国有企业易于获得比民营企业更多政策性导向收益。以下以货币紧缩政策时期,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一是通过A股上市公司规模分析可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远高于民营企业,规模化差异使得民营上市公司融资平等信息对称程度产业影响,从而造成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信贷差异性现象。二是在国家执行货币紧缩背景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所获得银行性信贷增长率相对于国有企业,出现缓慢增长趋势,这直接说明金融市场货币紧缩时期,出现民营企业融资性贷款的差别性现象;三是货币紧缩政策执行过程中,民营企业负债增长率指标出现缓慢增长,长期借贷增长率下降较为突出,而同期国有企业长期借贷率呈现出增长,直接表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这也将引起股票市场中回报投资利率降低,使得投资民营企业社会性热情减少,不利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20多年间,各项管理制度获得较为充分完善,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依然还处于转型和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软预算差距方面,鉴于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经营过程中,假设出现经营性财务风险时,国家将会通过宏观政策性支持给予一定追加性投资、减税等方式,使得资本市场中,国有企业软预算现象产生。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相比,其政策保障性和社会资源性分配,还存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较难获取政策补贴性融资,同时还存在上述信贷融资性差异,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其股市低迷和2007年的股市崩盘,使得更多社会投资性资本进入力度和决心表现出明显不足,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主要途径就转化为商业性贷款,而上市国有企业公司能够通过一定软预算保护政策,获取必要发展资金补充,能够偿还信用性借贷债务,将会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债务性规模差异性,依据经济学中债务性堆积性理论,随着企业债务性规模逐步扩大,将会造成民营企业公司外部融资性风险增加,我国上市公司银行借贷融资在整个融资中比例较大,例如:紧缩货币政策,鉴于银行性贷款额度受到一定约束和控制,由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政策限制,民营企业将会不得不选择挤压债务,转而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商业信誉方式融资,直接表现结果是我国民营企业商业债务增长率大于国有企业。
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影响,一方面,普遍性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调整,将会对我国上市公司都存在共同性重要影响,即紧缩货币政策对于融资起到约束效果,宽松货币政策对于融资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整对于不同产权结构性质企业,变现出更加明确差异性,通过对于A股上市公司分析可知,在货币紧缩政策下,国有企业融资效率高于民营企业,这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国家在调整货币政策时,要充分强调公司规模和战略产业发展的区别性,注重新产业经济增长点培育和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融资协同发展,提升国有和民营企业协调发展动力,主要完善不同产业上市融资对策建议如下:
我国政府在推进全面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我国战略核心竞争实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货币宏观经济政策性制定过程中,要创新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发展的融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确实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逐步淡化企业中国有产权比例,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实际发展过程中,政府具有一种双重性角色,即是部分上市公司股权的控制者,也是政策和监管的制定者,这也就是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重要利好特征,政府应积极加大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核心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步伐,作为国有企业股东实现企业,企业战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而作为政府货币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结构性优化和稳定,甚至有必要放弃一定国有企业利益,协调好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差异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关于上市融资监管职能,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积极有效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国有和民营融资协同发展机制,创造出更加公平公正融资上市企业融资平台,一是国家制度出更加严格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公司企业应积极有效公开企业发展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靠和理性的投资化判断,减少投资的稳定性变化风险指标;二是建立科学合理国有和民营企业融资管理信息流、资金流和管理流和谐控制,不断减少政府隐形担保所引发投资决策性误导,及时有效引导和公开国有企业经营现状,强化股市投资退市机制,从而避免投资者逆向思维,构建基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价格和市场匹配方式,同时,构建相关投资者权益保护框架,从而减少不同产业性质企业的融资平衡差异性。
在货币政策导向性作用下,我国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强调提升和构建上市公司良好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平台,一是优化上市公司管理结构,上市公司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于企业战略性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内部组织化权利及职能,平衡和协调好懂事会、监视会和股东大会,对于企业实际发展路径的监督和管理;其次,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内部结构化管理需要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员工,确实将自身发展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融合,为企业发展的上市融资,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性平台,最后,建立人才培养激烈机制,将上市公司股权依据专业化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明确企业员工人才晋升和奖励机制,例如股权激励;三是健全企业公司风险评估机制,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上市公司市场性竞争日益激烈,源自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企业融资和生存的关键性力量,首先,企业内部管理性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的任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上市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加强和重视企业风险防范,尤其是财务风险;其次,建立企业内部管理风险识别平台,选择合适风险评价指标,配合好上市企业战略发展实际需要,将风险识别作为一个长期建设和完善的系统,例如通过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分析出企业内部管理中财务风险区间范围,并且通过预警手段,减少和控制由于企业财务内部管理问题,造成的风险发生概率增加;最后,在日益复杂化和满足多样性需求企业内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时刻强调风险管理专项培养,引导和规范企业员工风险意识和敏感指标增加,同时确保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执行效率。企业上市融资需要在一定外部政策引导下完成,实际上更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发展过程性风险,从而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良好平台,促进企业融资效率增加,实现上市公司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增加。
[1]唐建新.货币政策、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J].财会通讯,2014(18).
[2]罗劲博.货币政策、公司治理机制与代理成本: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2014(05).
[3]聂文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13(05).
[4]盛明泉,张敏,马黎珺,李昊.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管理世界,2012(03).
[5]姜付秀,黄继承.市场化进程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管理世界,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