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福建农业转型升级战略

2015-01-02 14:24马晓红
金融经济 2015年24期
关键词:福建农产品农业

马晓红

(福建社科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新常态下福建农业转型升级战略

马晓红

(福建社科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福建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福建农业面临的环境,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 、安全农业、生态农业等促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农业;转型

一、新常态下福建农业转型升级必要性

农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举足轻重。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1、资源环境严重透支,发展方式须尽快转变。

在农业资源方面,农机、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福建省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加上工业化城镇化又占用了部分土地,农业耕地更加短缺,农民进城和工资上涨,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土地、农资相叠加,农业生产成本高居不下,而同时国外低价农产品竞争,农业效益下降,到了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刻。在福建农村环境污染被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本身带来的环境危害。我国每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使用化肥、农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2013年福建化肥用量120.57万吨,农药5.78万吨,大棚农业的地膜污染严重,造成土壤中残膜量不断增加,破坏土壤结构。二是农村畜禽养殖场布局过密。每年福建仅养猪就相当于增加3.5亿人的排泄量,福建许多养猪厂,没有进行无害生态化处理,随意排放污染物,其中生猪养殖500头以上而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户数占43%,给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站等,生活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严重污染环境质量。

2、消费结构变化,产业结构需作相应调整。

消费需求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导航灯。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全省实现GDP24055.76亿元,人均GDP达103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这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人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吃的好、吃得营养,食品消费结构中肉、奶,水果等比例提升,二是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增长动因改变,转型升级具备一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在中央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通过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来加快推动福建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福建现代农业已起步,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福建省“十三五”打造的7个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福建省蔬菜、水果产业正在做大做强。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85.8万亩、产量1697.1万吨。从2013年开始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大棚、设施水果大棚。目前,全省设施蔬果面积120万亩,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蔬果基地达到近50个。通过设施蔬菜、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集中区30多个,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变,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二、福建农业转型升级战略

福建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1、立足资源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提出,福建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新常态下的福建农业调整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相比北方一些农业大省,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无法以大量占用耕地经营获得现代农业的效益和竞争优势。但同时,我省山海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可以依据资源优势和特点来培育和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根据最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原有扶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划进行新一轮科学调整,对市场认可度好、辐射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进行综合评估,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领域集中投入,扶持发展。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特别是发展前景广阔、能带动农民增收的茶叶、花卉、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国内知名品牌、传统特色产业,出台具体扶持政策,拓展其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构筑果蔬、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花卉等七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现就地转化,把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应从几个方面者手:一是抓好优质水果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各地的特色种植业,如:三明市的建宁县的黄花梨产业,永安市的脐橙产业、尤溪金柑产业等,建成海西最大的优质早熟梨基地和主要的柑桔生产、加工基地。二是抓好花卉、苗木园艺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漳州等地的农民创业园建设,建成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三是抓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重点是加强省内各地的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如:建宁莲子、永安莴苣及各地的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使这些基地成为我省乃至周边城市居民蔬菜的重要供应地和海西特色食(药)用菌绿色产品区。四是抓好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黄羊、河鱼、生猪、蛋鸡等现代渔业(养殖)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建成海西重要的绿色健康养殖基地,并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养殖业、饲料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实施品牌农业战略,走安全农业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高产依赖化肥、农药等物资的高投入,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破坏环境,其残留已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来看,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品牌意识,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品牌的宣传、保护和推广力度。特别是拥有“三品一标”桂冠的农产品,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树立安全食品品牌,全面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同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条中,种、养、收以及初加工等环节决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传统农业是以小生产为特征的,粗放经营、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存在很多监管盲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的应用,实行优质农产品标签制。

3、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发展的应该放弃过去依靠资源消耗、污染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应当立足于当地资源环境特点、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的特性,对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种进行科学布局,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以运用生态食物链原理以及物资能量多级利用原理来构建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强调废弃物利用,是一种与环境境友好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通过生物能的转化、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获得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统一性,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它具有高效性和持续性,福建省的猪沼果、生态猪场立体林业模式、庭院生态经济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模式等都充分利用了农业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控制了废物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益。“畜-沼-果”、“猪-沼-渔”、 “畜-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中,以沼气为纽带,沼气可供给热发电,而且沼液可灌溉、沼渣可做有机肥,废物都得到充分利用,其效益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立体林业遵循林木以及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林地、森林或林木、林荫构成的空间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种植花卉、药材)和林下养殖(林间放养鸡羊、蜜蜂等),福建目前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蜂模式、林禽模式等发展较广泛。以林禽立体种养为例,在林区养鸡,鸡可以消灭杂草害虫,粪便利于林木生长,这样就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投入成本,控制了农业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立体林业的发展业符合福建人多地少的省情和多丘陵的地理自然环境。

4、开拓农业多样功能,走休闲农业之路

福建省山海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多种类型休闲农业产业的独特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条件,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宣传农村历史文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截至2014年,福建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2200多家,资产总额387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年营业额85亿多元。目前,福建省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23家,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15个,获牌数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方式上,休闲农业应从自发发展、低层次的个体经营为主,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为主;空间布局上,从局限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布局转变;功能定位上,应从单一的观光、采摘、农家餐饮向体验农事、展示教育、休闲度假、拓展健身等多类型、多业态发展,初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休闲消费需求。此外,农业旅游为避免同质化,应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祖地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茶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建设。

5、强化支撑体系建设,走科技兴农之路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项目,以相互参股等形式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等。

重视种业发展,切实加强种业研发、选育和资金投入。福建省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种业使用的种子几乎都是来自台湾地区和国外,致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成本增加,受制于人。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集中力量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扶持建设一批研发中心、品种改良中心;采取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方式,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果蔬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农业品种试验基地和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提升种业市场监管能力。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栽培和畜禽养殖的设施化。设施栽培方面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智能温控大棚,花卉智能温室建设、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渔业方面重点发展环保型塑胶养殖网箱、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等,设施畜禽重点发展漏缝地面免冲洗养猪模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等。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有效管理。比如施肥自动化管理、节水灌溉管理自动化、花林虫害的监测及防治、畜禽管理自动化、农产品信息服务等各个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二是加强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商发展将是今后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国际化重要渠道。在促进农产品电商健康发展上,应加强与电商平台联手合作,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加快电商交易、物流配送、纠纷处理等方面服务,做强做精农产品电商行业。

参考文献:

[1] 王莉莉: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台湾农业探索》2009 年6 月.

[2] 林国华曾玉荣林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休闲与旅游农业——提升海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福建论坛》2010 年第3 期.

[3] 王迎春:调整农业结构 以转变促发展 《农民日报》 2015年8月27.

[4] 周琼:福建省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3月.

[5] 许建松 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问题与对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5月5日.

[6] 罗钦文农村环境污染凸显 福建引入循环农业新概念中新网2009-1-12.

[7] 菜雪雄: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前景展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福建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那个梦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