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海(国家商务部 北京 100731)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2015年1-5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其中网络零售逆势而上,同比增长38.5%,为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购未来能否取代实体商业?网购目前的高速增长是否能够持久?网购中存在的问题该不该、能不能进行整治?对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冷静的思考。
发展电子商务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推进改革的突破口,但不能因此忽视流通领域其他方面的改革。目前,实体商业的改革已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人还以各种方式贬低实体商业。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从市场总量来看,2014年网上实物商品销售额,只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实体商业实现的零售额占据绝对主体地位。2015年1-5月,网上实物商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9.5%,但实体商业的零售额仍然占绝对主体。
按照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预测,2020年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将达到5.5万亿元。今后几年如果按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推算,届时网上商品零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继续提高,但也只有11.8%,仍然无法撼动实体商业的主体地位。
同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创造了大约全国12%的增加值、16%的税收,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的29%。这其中仍然主要是实体商业的贡献。如果再考虑到严重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后,承担稳定市场供应重任的只能是实体商业,更不应该忽视甚至贬低实体商业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从世界商业发展史来看,商品不断淘汰,而且淘汰周期越来越短。但是,尽管商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老的业态却始终存在,鲜有消亡。对手交易、钱货两清的集市贸易业态,维持了数千年,至今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多视角,需要多种业态才能满足其需求。
当前,我国投资和出口增长处于回落状态,消费承担着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任务。不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不论从政策还是从对策层次,对于占零售市场九成份额的实体商业如何改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近几年来,我国网购始终保持了百分之四五十的高速增长,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网购零售总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网购飞速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的信息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依靠其体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流通改革重要目标。同时也应该看到,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因素。
所谓“天时”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经济发展,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国际资本市场也对中国电商企业上市融资表示了极大热情。
所谓“地利”是我国目前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且把价格因素放在首位,网购在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美国是电子商务最早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零售额年增长只有百分之十几,商品品类份额前三位的是电子数码、服装配饰、汽车及配件。2015年1-5月,中国网购“吃”的商品增长44.5%,“穿”的商品增长30.3%,“用”的商品增长41.9%。这种消费结构为网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同时,我国社会消费需求高涨,国内市场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所谓“人和”,既是指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规模、技术支撑、营运模式等方面,都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它们不仅在技术上毫不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结合中国市场进行了大量突破与创新,成为全球电子商务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指80后、90后、00后进入消费舞台,他们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传统有很大不同,“月光族”、“剁手党”的出现也为网购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国外网购企业的物流成本很高,商品送达速度慢,快送需要加钱,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我国目前网购企业的物流成本较低,如多数从业人员没有“五险一金”等劳动保障,送货的电动三轮车不受交通管制,这也间接成为网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这种状况不会永远不变,随着其经营成本的上升,增速也将回落,进入新常态。
为支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长期以来实行“先发展再规范”的行业管理政策,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媒体报道,有网商表示,中外网商虽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外国是100米跑,我国是100米跨栏。这种说法不是实事求是的。一些发达国家对网购都有严格的管理法规,特别是对于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很大,对失信网购企业的处罚很重,而且美国有的州已经在讨论对网购进行征税。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渗透到广大城乡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电商龙头企业不仅在国外上市,而且其销售网络正在走向世界。鉴于这种形势,对网购需要采取“边发展、边规范、边整顿”的政策。一是对于目前严重存在且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络销售假冒商品、侵权商品等行为,必须严格进行整顿规范,依法查处。二是对于编造虚假点击率排名、雇佣“水军”删除消费者差评、甚至威胁消费者等商家的不法行为,依法严格进行查处。三是建立第三方的网购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大型电商企业实际上完全具备网络打假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在这方面“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而这也是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具体是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一节,内容是要求互联网技术同产业结合,要接地气。因此,对于产业而言,更应该强调“互联网”思维,根据流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我为主,深度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前导型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