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才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管理会计散见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财政部之所以将其隆重推出,是从国家战略转型角度出发,实施的从微观企业层面的技术规范。会计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是跨越的。现在提出的管理会计是基于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进行升级、整合的必然过程。
财政部推出《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尤其是关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意见,让很多企业一头雾水,这和之前企业已经实施的ERP或者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吗?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管理精细化提供了可能。从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化应用深度和广度,可将企业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会计电算化阶段,时间大体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实现了会计记账、查询、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帮助财务人员逐步摆脱了手工记账的模式、减少了重复的、繁琐的、流程化的日常会计操作,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会计电算化系统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的日常操作,但系统的信息源仍未摆脱手工录入或部分的数据导入,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范围存在局限性、缺乏时效性,特别是与生产经营环节(或其信息系统)脱节,缺乏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监控,信息化对管理提升的帮助仍然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
第二个阶段是ERP阶段,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企业信息系统应用转向支持业务发展,通过内部信息整合、流程再造和过程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并提升产品、服务或客户关系方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使用信息和信息管理能力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
企业进入ERP阶段,实现了采购、生产和销售业务财务一体化,但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很好地与企业核算系统集成,导致了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决策信息不全面、不及时,影响了企业的决策管理效率。
第三阶段是ERP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并存的阶段,严格地说这是过渡阶段。时间从本世纪初迄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了决策支持服务。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软件、资金集中管理软件和ERP软件,全面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
管理会计信息化跨越了财务工作边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管理决策流程。商业套装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促进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横向、纵向信息的集成创造了便利。这个阶段,是企业ERP应用的深层次阶段,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实现了财务对业务的计划、分析、监督、控制及决策等功能,企业财务管理才真正实现相对完整的信息化。
随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
企业由于涉及成员企业数量多、经营业态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规划一方面要兼顾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各级企业的管理现状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制定管理会计信息化规划时,企业层面如何根据企业信息化实际情况,在顶层设计上合理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架构,统筹考虑信息生产系统和信息收集、加工、展示系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实施路径,满足各级管理的需求。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信息化规划缺乏体系化建设思想,有规划无承接,上下级思想认识不统一,相互掣肘,难以调动各级企业的积极性,形不成信息化变革的合力。具体表现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规划上,对系统功能及实现机理以及自身实施环境和条件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简单生硬照搬国外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模式,忽视了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选型和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技术导向和贪大求全的冲动,片面强调系统覆盖面,追求形式上的“集中、统一”,以致出现系统实现机理不清、系统架构分解不合理、运行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保障企业战略落地的有力工具,绝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级企业共同的事情。任何一家出现“短板”,都会影响企业整体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应合理分工,有序推进系统建设,积极整合现有系统,将信息系统建成满足企业要求的集成高效的信息化体系。
管理会计信息化功能众多,包含了核算、预算、资金结算及集中、合并报表、成本费用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部门对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的专业化管理,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下属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相关部门和下属企业用好系统。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需求旺盛,但缺乏明确的统一建设标准,导致企业一方面系统建设无序进行,增加了重复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浪费了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相关资源,造成了需要重点推进的系统却出现资源紧张的局面,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推进,无法发挥企业信息一体化的优势。
信息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优化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项目的终点并不代表是信息化工作的终点,相反,恰恰是信息化工作的起点。
而在国内很多企业中,信息化建设阶段过度依赖于第三方项目实施团队的力量,忽视了配套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能力的建设,最终导致进入后信息化阶段,企业自身被系统绑架,信息化能力提升跟不上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提升。信息化运维上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和考核机制,形成“重建设、轻运维”、“重业务、轻技术”的状况,造成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
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可能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产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基础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流程、制度。因此,业务多元化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会计信息化不等于财务系统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与监督等工作进行信息环境下的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加强财务管理和资金调度、风险控制,推进财务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整合。
而在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将信息化进程简单等同于“上系统、上项目”,缺乏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认为是配合信息人员来做的事情,主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严重脱节,这必然导致信息化的成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负担,制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需要从体系上规范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破解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难题。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建设至少可以包括规划体系、推进体系、组织体系和运维体系四个方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框架设计重点是解决好管理会计信息化“四个体系”之间的关系,便于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安排。
企业应结合国家信息化纲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和管控需求,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适用、成本效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原则,统一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会计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做到与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同步、系统集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管理提升,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是系统建设和流程优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系统需要规范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固化,而流程需要灵活一体化的系统进行支撑。
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确保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职责清晰,责权对等。
系统建设、系统应用、系统运维、系统优化是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其中,系统建设是闭环体系的起点,而系统运维是闭环体系的反馈点。系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运维体系,不断发现日常管理与系统建设间的差异,为后续系统的优化和新系统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必须改变信息化管理中“重建设、轻运维”的状况,加强系统运维工作的管理和投入,保证运维工作顺畅开展。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仅仅依靠IT部门是无法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整体目标的,需要企业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整体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浪潮中,迎来管理会计的春天。
[1]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二版.严建援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