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白琳
Cover Story封面文章
交易银行潮动
文/本刊记者 白琳
国内一些银行已敏锐地嗅到了交易银行大浪潮的即将来临。而交易银行模式如何能真正平稳“落地”中国,国内银行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道路。
交易银行(Transaction Banking)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掀起的变革浪潮的产物。2015年初,招商银行交易银行部的成立,使国内银行业酝酿多时的“交易银行”浮出水面,引发了更多关注。
交易银行是指商业银行针对企业/金融机构客户的日常经营管理需求,通过对内部组织、服务模式整合优化,向客户提供包括国内和跨境支付结算、国际贸易风险缓解、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信托和证券服务等在内的综合化、立体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实践中通常称为全球交易银行(Global Transaction Banking,简称GTB),也被称为全球交易服务(Global Transaction Service,简称GTS)。
交易银行业务最大的特点是低风险、低资本占用、收益稳定。这一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牢牢抓住贸易结算这一传统银行最古老的业务,贴近实体经济发展,使商业银行对公金融业务在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和互联网冲击的双重威胁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大约77%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已将其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支付业务三者合一,统一归集至一个独立的交易银行服务部门进行管理。
近几年,国内一些银行已敏锐地嗅到了交易银行大浪潮的即将来临。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以及企业对资金管理业务需求提升的挑战。交易银行业务不失为国内银行应对挑战、实施转型的良策。
交易银行业务以结算为基础,以贸易金融和现金管理为核心,进行衍生和交叉,展开交易银行网络链条的全方位编织。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现金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面发展迅速,为交易银行业务的实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各家银行也都继续在不同程度上以新的理念和服务模式整合现有产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朝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努力。但交易银行模式如何能真正平稳“落地”中国,国内银行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道路。
2013年8月,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提出,要“由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从做存量向做流量转变”,并将其定位为“未来最有可能体现交行特色的经营领域”;2014年5月,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总裁林治洪表示,“民生银行正在积极筹划以贸易金融业务为核心的大交易银行部”;2014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贸易与现金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明确提出交易型银行的概念。
交易银行业务对实施的银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合伙人吴颖兰认为,交易银行需要高水平的跨部门、跨产品服务条线和跨总分支机构的协同能力,以及以客户为中心能够紧紧跟随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中资银行要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将面临提升协同竞争力和实现信息科技平台整合的巨大挑战。
鉴于国内银行普遍的分散式组织架构很难满足产品服务快速整合和内部协同作战的要求,组织架构的整合就成为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运作效率的关键。
首先将组织架构整合付诸实践的,是同在广东的两家股份制银行——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于2012年最先组建环球交易服务(GTS)架构,涵盖了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两大板块;招商银行则于2015年初,将原有的贸易金融部与现金管理部合并为交易银行部(GTB),并定为总行一级部门,是国内银行向交易银行业务迈进的又一大步。
交易银行组织架构整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尚有待实践的检验。未来或将有更多银行追随这条路径,重塑银行对公业务版图。但对于业务体量和发展程度不同的各家银行来说,还是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客户和业务模式特点的交易银行发展道路。
目前,业内对交易银行内涵、模式在理解和具体做法上并不一致,同时也都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讨。我们期待国内交易银行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找出一条真正的“中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