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90后”职场商数的策略探析

2015-01-02 06:07
北方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场职业工作

狄 叶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9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学成毕业,部分“先遣者”已步入职场。这群曾被贴上“个性”“非主流”“崇尚自由”等标签的年轻人,他们由学校步入社会,由学生过渡为职场人,而他们职场商数的缺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职场商数简称职商(CQ)是指一个人的敬业、忠诚的职业精神,积极、服务、宽容的职业态度,能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否在职场自由地面对和调节来自上司、同事以及外界的各种压力的能力。“美国著名职业咨询专家BarbaraMoses在其著作《职商—工作生活成功的12条法则》中首次提出了职商的概念。他认为,职商是在动态的职业情境中获取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一种理解自己和世界并对世界做出有效反应的方式。”[1]一个人能否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场商数。

一、“90后”职场商数的现状

“近日,智联招聘网发布了一项“90后”职场调查。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40%的“90后”已经进入职场,逐渐成为职场的新生代生力军。”[2]同时在众人眼中,个性突出的“90后”是一群自我、浮躁、叛逆、眼高手低、怕吃苦的年轻人。复旦大学公布一项调查表明,职场“90后”离职率整体高至三成。因各种原因,“90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有较高的离职率在所难免。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47%的职场“90后”参加工作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47%的职场“90后”觉得他们如今所从事的工作与当初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他们觉得工作失去了激情;53%的职场“90后”在学校时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但步入职场就没有之前那么明确了,有的甚至迷惘了;39%的职场“90后”在上学期间没有为未来的就业做过一些必要的准备,他们只是走一步看一步;46%的职场“90后”在遇到领导的批评时,会感觉很委屈,面子挂不住。

这些“90后”似乎根本就不在乎这区区几千元的月薪,他们在乎的是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从不喜欢压抑自己的情感。他们在工作中是开心了,可单位的领导和负责人却因为他们的离职伤透了脑筋,不得不将计划好的项目推迟,甚至取消,单位不得不临时招人。不难看出,“90后”是现代的新生军,是时代发展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的离职率较高,职场商数比较缺乏,亟待提升。

二、“90后”职场商数缺失的原因

(一)“90后”自身的原因

1.“90后”心理年龄较生理年龄“成熟”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以及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90后”不出门就可以感知这个世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因而他们对社会的新鲜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很小就走进了“成人的世界”,懂得并模仿成人的思维及其生活方式。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阅历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对于“成人的世界”理解的不可能那么透彻,接受的也不可能那么完全,他们只是浅层次的理解,一味的效仿,并没有真正的领会,因此做起事来还是显得幼稚。

2.前卫、个性,以自我为中心

绝大多数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也就造就了“90后”个性突出,不惧权威的特点。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因而不像老一辈的员工们做事怕前怕后的,他们不开心就直说,不满意就辞职。同时,“90后”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追求前卫,看到更心仪的工作时,往往会脑子一热,冲动地辞去现在的工作。“90后”不太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不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而且网络占据了他们太多的闲暇时间,这更让他们忽视了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90后”以自我为中心,事事从自身角度思考,索取意识较强,不易迁就别人。

有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某会议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3]这则“90后实习生拒绝帮前辈订盒饭”的微博引发了公众对“90后”的热议,凸显了“90后”的个性独立和自我中心意识。

3.爱幻想,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许多“90后”大学生生活在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的世界中,徜徉在网聊、网游、微博、人人等聊天工具里,沉迷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这些虚拟化的世界,给了“90后”们太多美好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乏脚踏实地和一切从基层做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致使他们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眼高手低,没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90后”大多受到良好的教育,往往对自身价值和未来的期望估计过高,他们希望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且希望受到重视和认可。但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大的就业压力,面对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被社会认可和重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此,“90后”们总是在找工作和换工作中不停地循环、不断地失望。

4.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的抗压能力较差,踏入工作岗位后,受到领导批评、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等,情绪波动比较大,工作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90后”坦言,在工作过程中,曾经多次因为领导的批评或者因为工作太过辛苦而有过辞职的想法。“2011年11月18日,金汇大厦有一个21周岁的女职工被发现死在厕所,原因是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老板责骂所以想不开而自杀。”[4]父母20年的养育之恩竟然抵不上老板的几句责骂,在刚踏入20岁的花季年华,因为一时的冲动,选择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实在是让人痛心及引人深思的。

5.自尊心强、攀比心理比较重

“90后”因为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没有经受过不顺心或挫折,他们的自尊心强,攀比心理比较重。在生活中,不少“90后”喜欢穿名牌服饰,带耀眼的配饰,iphone、ipad在“90后”手中更是随处可见,一个比一个用得好。所以,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希望自己的工作比朋友、同学的更好,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工资比其他人少的时候,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

正是这种种的原因,使得“90后”们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清晰的择业、就业观念。

(二)企业方面的原因

1.薪酬水平缺乏竞争力,薪酬管理不得当

相比现如今物价的飞涨,员工工资的涨幅却小得多。面对现实,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逐步降温了。此外,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突出的薪资问题,有经验的员工的薪酬普遍较高,而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们,他们的工资大多很低,这对于强调自我,对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90后”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2.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

首先,企业对于人才的关键作用的认识不足,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现在毕业生多的是,你不来自有人来,这使得企业不会去把握住人才。其次,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不够科学,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新进的员工安排在空缺的岗位,并没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初入职场的“90后”觉得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一旦发现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企业,他们就会立即跳槽。另外,企业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不够彻底,在岗位晋升方面,许多企业都是打着公平竞争的幌子由领导来指派人员,这让许多怀有一腔梦想的“90后”觉得留在这个企业自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们会选择辞职,重新寻找另一个天堂。

3.管理者对员工不关心、不重视

管理者对员工的离职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式的企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员工很少能直接见到管理者。这使得员工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得不到尊重,导致员工即使喜欢这份工作也不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特别是强调自我的、喜欢被人关注的“90后”员工,他们是更加不会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工作的。

(三)高校方面的原因

1.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不够完善

现在的大学仍被定位成培养某个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学校只是教给学生应试的知识和技巧,只注重学生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其他的拓展培训,使得学生从书本中来,到考试中去,为了考试而学习,成为工具式的人才,并未真正学到实用的东西。

2.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目前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基本素质和思维模式等都过于狭窄,与社会的需要不适应,这导致大部分已经步入职场的“90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在大学主修的专业毫无关联,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从头学起。

3.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做得不够完善

很多高校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够深入,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类似的课程,但也没有聘请专业教师,大多都是相似专业的老师代上。有的学校会聘请专业老师,但是聘请的人数并不多,有时候一位老师要带好几门的专业课,这些种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和指导?

(四)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1.家庭模式改变,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

绝大多数的“90后”大多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生活以孩子为重心,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味地迁就、溺爱,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大都是随心所欲,这就形成了“90后”骄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性格。他们更注重的是自身的满足感,当有一份更合他们胃口的工作时,则会很轻易地跳槽。

2.父母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获得更好的教育,整天奔波挣钱,忙于应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生活在九十年代的孩子们在不解或者迷惘的时候,一般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这就养成了“90后”孤僻的性格。与此同时,“孤独”的“90后”们与一系列的电子产品成了朋友,他们经常会通过上网来打发时间,久而久之会他们忘记了如何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严重的是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

3.社会发展,婚姻观念的极大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都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体现在如今的家庭中。“90后”的许多家庭打破了传统的婚姻观念,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再追求简单的小幸福了,他们逐渐开始寻求生活的刺激和快感,追求事业的成功,这导致“90后”成长的家庭不少都是经过拆散重组的,使得他们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消极、冷漠与自私。

三、提升“90后”职场商数的策略

(一)“90后”自身的提升

“90后”不断地离职就如同寓言《乌鸦的迁徙》中的乌鸦一直不受人待见,但它并没有改变他的声音,所以不管迁徙到哪都不会受人待见。同样的道理,“90后”要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改变社会对“90后”不好的看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终究不能长久,应该首先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正确处理好心态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提升自己的职场商数。”[5]

1.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管是即将步入职场的“90后”,还是已经进入职场的“90后”,都应该做好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自己获取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改变职业通道的成本;有利于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能最大限度的做到“职得其人,人尽其才”。”[6]

2.调整心态,学会控制情绪

现实中的职场难免会与理想中的有些落差,面对这种情况,“90后”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地融入到企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抛弃“唯我独尊”的观念,谦逊做人。在受到主管的批评和责难,感到委屈或不服,应该克制自己,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然,受到领导的表扬,也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要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去,培养团队意识

习惯了“孤独”的“90后”不应该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应该多与人交流,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正。职场并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所有的职场人,所以应该要支持团队工作,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多与职场中的“前辈”们沟通交流,请他们传授工作经验,并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

4.要有敬业精神

虽然当今的这个社会不反对人才的流动,但是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已经把敬业纳入了考核范围。因此,“90后”在选择职业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是一时的喜好而盲目地选择工作,造成错误。一旦进入了一个行业,就应该修养自身的品行,脚踏实地地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并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二)企业方面的措施

1.尊重“90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不能因为社会的舆论而对“90后”有独特的看法,应该平等地对待职场“90后”,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对于“90后”的个性,企业应该选择尊重,也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将他们的特性培养成他们的“品牌”。企业应该让“90后”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定中,而不是游离在企业之外,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增加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2.为“90后”员工创造多种培训机会

“90后”员工基本都是刚刚离开学校踏足社会的,可以说他们都是一张“白纸”,对于职场以及工作,他们接触甚少,不甚了解,但他们身上还带着学习的热情,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教授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在这些“白纸”上画出企业想要的“图案”,并且通过培训可以让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企业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让员工有自豪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应当把员工当做家人,靠事业吸引员工,用情感温暖员工,让员工有工作的动力,同事间互相鼓励和扶持,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优秀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还应该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听取员工的意见,多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变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命令方式,消除上下级的等级隔阂,营造出自由、宽松、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予“90后”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适应新环境和快速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

(三)高校方面的措施

1.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学课程

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模式。可以增加新型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90后”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成果,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实践项目锻炼“90后”的能力,还应增加对“90后”的忠诚度教育。

2.增强校企合作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联系,及时掌握有效的就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毕业生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的各种需求,辅导他们撰写求职简历,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合适而又满意的工作。

3.为“90后”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教育

高校应当未雨绸缪,对“90后”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学校可以开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并将此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学生在学校的必修课;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

(四)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措施

1.多与子女沟通,走进他们心里

父母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把关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不攀比、谦虚做人的好习惯,多注意子女的内心变化,多与他们沟通,成为他们忠实的倾听者,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会从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站在“90后”的立场上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在他们对工作不满意,有抱怨,与同事关系处理不好的时候,应当站在前辈或朋友的角度给他们建议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培养团队精神,缓解工作压力,提升他们的职场商数。

2.社会可以多方位帮助家长教育子女

社会可以开办一些家长学校,请一些专家过来上课、做讲座,从各方面逐步提高家长的素质。还可以建立家庭关系教育平台,开设热线电话,帮助父母解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还可以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父母和孩子相互沟通,说出各自的真心话,找到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促进家庭和谐美满。

3.社会应该关注“90后”整个群体

“90后”是一代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社会应该及时的关注到这一群体的特点,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职场观念,提升他们的职场商数,从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促进社会的进步。

职场是一个不见血的战场,适者生存,不适者必遭淘汰,提升“90后”的职场商数刻不容缓。“90后”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断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职场,成功地迈出职场的第一步。企业、高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当理解和宽容“90后”,帮助他们提升职场商数,从“职场小怪兽”变身“职场达人”。

[1] 杨从杰,罗 益.职商的内涵及影响研究[J].理论研究,2011(5).

[2]李廷振.“90后”涌入职场个性张扬让人有点吃不消[N].宁波晚报,2011-7-12.

[3] 林晓莹.调查显示:大多90后愿意在实习单位“订盒饭”[N].钱江晚报,2012-11-06.

[4] 沈之蓥.金汇大厦14楼,一女孩死在厕所里警方已排除他杀[N].宁波晚报,2011-11-19.

[5] 杨朝清.90后高离职率背后的“罪”与“罚”[EB/OL].2012-06-05.http://www.qianlong.com/.

[6] 廖泉文著.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职场职业工作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我爱的职业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