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运兰,郭全成
(新乡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河南 新乡 453000)
新乡市地处华北平原,中原腹地,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辖四区二市六县,总面积8249km2,总人口566万人,耕地面积619.48万亩。201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1488.43亿元,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63万元/人。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186.70亿元,占12.54%,第二产业880.67亿元,占59.17%,第三产业421.06亿元,占28.29%。
新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区域差异明显,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3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新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212×108m3,产水模数17.8×104m3/km2。2011年,全市总用水量19.26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总量已远远超过水资源总量,超出的5亿立方米,是农田灌溉的引黄水量。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新乡市人口增长将达到最高值,用水也将达到最高点,接近可合理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地下水超采,近年来,新乡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由2005年的5.7米下降到2011年的7.4米,形成了辉县市峪河—凤泉区—七里营—小冀和汲、延、封、长等地下水漏斗区,漏斗区总面积达1263m2。
当前,新乡市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还浪费大、污染严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生活用水单耗大,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偏低,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水污染严重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可用水资源进一步减少。近年来,由于人类自身活动的复杂性,造成各种灾害性气候频发,这些问题都对新乡的经济发展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大降低,水资源承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新乡市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管理体制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讲的经济,有多方面的含义,从字面上讲,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大的方面,是国民经济,社会经济,小的方面,是指经济效益。具体也可以理解成市场经济、经济措施、经济手段或经济方式。
从2002年起,新乡市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整体划归市水行政主管部门。2005年起,新乡市开始步入节水型社会创建初期,摸索探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从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等活动载体入手,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节水体制,以经济手段为中心,有力推动了新乡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由2005年281.97m3降低到2011年的177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72.99m3降低到2011年的49.32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415提高到2011年的0.55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由2005年124.30升/人·天上升到127.2/人·天,管网漏失率由2005年35.2%下降到2011年的18.58%,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2%以上,建设污水设施处理厂10个,每天处理污水39.95万m3。
新乡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起步较晚,和先进地市相比,除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浪费严重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新乡防洪、供水、节水、排水、治污等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交叉,部门纷争不断,体制不顺,用水定额管理和阶梯水价制度执行颇费周折,无法最大程度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护。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地表水、供水企业等未上缴水资源费,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
节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水权、水市场体系不健全,再生水回用缺乏制度保障,节水产业发展缓慢,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为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乡市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编制完成了《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制订了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具体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制度建设和重点工程布局等。按照《规划》的时间安排,今年已进入第四年。河南省水利厅于上半年专门组织专家对新乡市的节水型建设工作进行了考核,对新乡市节水工作中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给予充分肯定。下面就依据《规划》中提到的2015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从三个方面分析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产生的目标节水效益。
1.农业节水。农业用水量是全市总用水量中比重最大,占总用水量的2/3。2011年新乡市农业灌溉利用系数为0.553,综合灌溉定额263.2m3,和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的节水发展空间。根据现在开展的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进度,2015年节水灌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系数可提高到0.575,综合灌溉定额降至245.7m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4万亩,由此可实现农业节水量0.7242亿m3,可直接节约电费、水费0.4344亿元。
2.工业节水。新乡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进设备工艺,应用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加大用水定额管理力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节水技改的积极性,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可降到40m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可实现工业节水量0.5938亿m3,可直接节约成本2.12亿以上。。
3.生活节水。发挥好经济杠杆的作用,落实好阶梯水价,普及节水器具,强化管网维修检查,降低漏失,强化宣传,提高居民节水意识,通过以上方式,可将生活用水控制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改善相当的范畴。预计到2015年,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7.8%以内,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可实现节水量0.091亿m3,可直接节约水费0.27亿元。
4.生态节水。通过加强城市污水回用建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2015年各水功能区达标率从15.6%上升到50%,城市污水处理从86.7%上升到9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从率达到3.13%。由此产生的效益也不可估量。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能有效缓解新乡市水资源的短缺矛盾,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超采,营造人水和谐的局面,实现水生态文明,可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现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基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防洪、河道管理、城市供水、排水、节水、污水治理、中水回用等管理职能,全部划归在一起,建立高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地方行政法规,强化考核,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工业。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实行差别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健全水权交易市场,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
由于体制原因,用水单位节水资金融资是一大难度。要多渠道多层次加强节水资金的投入,以节水养节水。新乡市某企业研制的XSD电脑控制器主要适用于沟槽式水冲厕所。该企业在推广时使用的方法是:先安装,然后用节约下来的水费抵产品费。这样,就用节水获取的效益作为节水的投入,形成了一种节水投资的良性循环。
新乡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节水管理模式,在以后的实践中,通过查找不足,向先进地市学习,节水型社会建设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新乡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