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倩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1988年,华为在深圳安家,公司主要做产品开发,研究与生产销售以及通信技术等经营,给电信运营公司提供数据通信、移动网、固定网与其他一些增值业务方面的网络规划案,在电信市场供应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此前提下,成功迈入国际通信大熔炉中。华为目前拥有员工超过十四万人,2011年实现销售额两千亿人民币的目标。华为采取国际化战略,在全世界覆盖超过一百多个地区与国家,为排名世界领先地位四十多家运营商提供服务,华为的营销产品与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其销售来源也开始涉足国际市场。
我国自加入世贸以后,国际化变成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从1998年以后,伴随我国电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尤其如摩托罗拉、爱立信等跨国企业占据我国电信市场主导地位,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被跨国企业分食,在国内发展缓慢,华为想通过在国内发展存活下来,渐渐变成十分困难的事情。[1]纵观国内电信市场,步入21世纪,我国电信市场越发不能像上个世纪90年代持续飞跃式发展,根据CCID所提供数据,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上涨率由1996年到2000年的25%,降至2000至2002年的2%,在此以后增长仍旧缓慢。国内市场整体发展放缓,同时因为政策原因导致新技术很难大规模开展,华为也越发不能从国内市场得到自身发展所需,这时国际市场却拥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国际电信骄子还未把注意力投入其中,正是这些外部因素促进华为勇敢对外迈出脚步。[2]另外,华为的网络产品价格性能与技术先进性完全具备国际竞争实力。面对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华为立足中低端市场,由此短期内便可以稳扎稳打,存活下来。华为拥有部分自主研发产品并消化吸收二次研发技术,使出口产品价格具有很大弹性,且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为了获取投资回馈,尽可能将经营风险降下来,华为要依赖空前市场规模把单位产品研发花费降低下来。
首先,通信制造企业领先优势。华为产品技术领先及价格性能具备国际化发展能力,在海外市场中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华为通过核心竞争理念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3]如在阿联酋,它和世界前五名电信设备公司竞争中,通过技术与质量第一,价格第三优势获得3G网络项目,工程创建时有四个项目在全球排名第一位,在2008年将北美市场攻克。这些显赫功绩再次说明华为在国际市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实力和技术,真正能给使用者带来物美价廉的产品。据市场调研企业Del’Oro相关数据表明,华为市场销售份额在持续稳步提升,并且依据份额进行计算,华为在移动设备企业当中排名第二位,已经表现出不俗的发展潜能。其次,综合花费低。华为成功不可否认是依赖国内人力成本巨大优势,它可以为电信市场供给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不断创造成本奇迹。华为成本优势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至最终售后成本都可以体现出来。[4]
再次,技术创新。华为拥有部分自主研发产品并消化吸收二次研发技术,使它出口产品价格具有很大弹性,具备低价竞争综合实力。华为研发水平由专利申请可见端倪,截至目前为止,共申请国家专利五万件左右。此外华为还加入国家标准相关工作之中,大量参加国际上诸多标准组织,它对国际标准和竞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与掌控能力。其四,成功客户服务与营销。国际市场环境下,特别欧美等比较发达的国家中,运营商对产品服务与质量投入了更大的重视力度。[5]华为共建立超过一百多个世界级分支机构,服务和营销网络覆盖面大的惊人,为使用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如今,华为解决方案与产品在众多国家都有使用,为排名世界领先地位四十多家运营商与超过三分之一人口提供服务,为客户全心全意服务与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这也是华为颇受海外运营者青睐的一大原因。其五,丰富的产品与产品线。华为产品包含信令网、智能网和接入网等,除此以外还包括路由器、DWDN和CDMAIX全部产品等,如今很大部分产品占据领先水平,归属下一代先导产品。多样化的产品与产品线让华为可充分满足不同使用者所需,给企业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首先,缺少国际性管理人员。伴随华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为了满足多样化市场环境所需,公司需要更多高瞻远瞩的人才,放远眼光,为公司谋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人员包含金融人员和文化管理人才,对全球法律都十分精通的法律人士,懂得操纵知识产权的人士和一大批技术人才等。[5]其次,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华为对内部控制方面虽比本土企业更具优势,但是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却仍然是不够成熟的,比如像华为董事会仍然不够完善,这会导致华为在管理、市场与技术决策等方面缺少有效链接,和国际通信设备和网络提供商比起来,华为在人资、IBM协助构建、产品研发及费用管理等方面供应链还是存在较多漏洞的,致使和国际市场竞争成本远超竞争对手,这会很大程度拖慢企业发展步伐。
在全球通信市场的大量需求下,我国3G将迎来快速增长,国际市场渐渐苏醒,对我们国家通信企业来讲是具有极大好处的。我国电信重组迎来网络转型和升级及3G项目开通,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国际市场准入壁垒不高,可以将生产产品大批量售往国际市场,同国内比起来,大批海外市场在电信网络方面水平并不是很高,同时经营水平有限,这就为国内电信企业提供大量参与机会,也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盈利空间,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营效率很大程度上是自行支配的,换句话讲也就是由自身所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能够使人物财资源得以优化,凭借和其它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协同作战,对多种多样全球资源予以利用,为企业走进国外市场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竞争优势则更为明显。另外作为跨国企业,华为开拓海外市场还需要对本土化和国际化关系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使消费者铭记其形象和品牌,给品牌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需要面对技术标准和贸易歧视等软壁垒风险。我们国家众多公司跨国投资都以经济发展较弱第三国为主,这些国家无论在信誉、市场,亦或市场和法律等方面都有很多地方欠妥,所以会为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如今我国外部投资风险还不具备完善保障系统,相关保障体系建设还停留在起步阶段。[6]华为在北美还没有立足脚步,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的状况下,华为国际化战略尤其在欧美市场面对的挑战也就更大,而如果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它发展起来也会更加艰辛。其次,行业竞争渐渐趋于白热化。我国的电信设备行业发展整体呈现出疲软态势,伴随市场增量有减无增,传统市场中,想要达到利润和收入增加的目的已然变得非常困难。国内各制造企业陷入恶性价格战阶段,产能过剩,价格急速下滑,市场秩序也早已打破和谐平稳发展的状态,陷入恶性循环当中。但话是分两面说的,尽管华为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因为贸易壁垒等不断受到打压,但不论美国思科竞争亦或澳洲本土主义,在华为眼里,如果加以合理运用,都可以将这些挫折变成动力。
华为突飞猛进发展,除管理与技术创新以外,其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是其他国企需要积极借鉴的地方。华为成功发展经验需要其他制造企业深思的内容如下:首先,对国际市场准入规律进行掌握,对投资对象做充分了解,要尽可能杜绝短期投资行为,要培养放长线钓大鱼的思维。华为从1996年起便打起了俄罗斯与东欧市场的主意,希望在该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到2002年才获取规模销售与认可,如今渐渐占据俄罗斯市场主导地位。其次,不单要打价格战,还要做到物美价廉,产品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客户所需以及服务优质等。华为没有将眼光局限在价格上,大多国际市场客户,还是更为重视产品服务与质量的,还有运营商选择减少采购成本同样非常主要。只有把产品技术、质量、价格等方面都提高上,运营商最后才会买账。
再次,通过融资伙伴的帮助,加强资本监督,确保更快将市场空间打开。华为依靠我国出口政策,信保和进出口金融机构,开展买方信贷业务。在此以后,华为还结合海外银行买方信贷开拓市场,如荷兰银行和IBM等。截至目前华为拥有众多海外融资合伙人。华为还构建内部严密评审与监督机制,这样就有效避开了货币与融资风险。[7]如今,华为坏死账及被拖欠贷款在业内排名最低。其四,依据国际标准对海外市场运作进行优化,从而国际市场准入成本才会显著减少。由1997年起,华为外聘很多专家学者对企业运营、理财、质量监控。品牌宣传及人才培养等进行指导,对企业质量、人资、品牌树立和良性运行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指引,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五,取长补短,逐层渗透,渐进对海外市场进行发展。华为制定国际化战略途中,可以不涉及发达国家的市场,这样做旨在将风险减至最低,通过打价格战,将发展中国家规模较大的国家列为发展对象,不单能避开发达国家贸易壁垒,还给那些知名企业和华为打价格战役加大了难度。
综上所述,针对华为国际化战略,它是存在非常大的外部优势和内部优势的,这就导致公司具有空前的发展潜力,同时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对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可以凭借内部控制来转危为安,内部不利因素还能凭借合理举措取长补短。通过分析华为向国际进军先机及挑战,我们不难发现:其一,国内企业想要真正迈出去,就应当对自身竞争优势充分把握,传统价格优势并非企业长足发展的源动力;其二,管理国家化并不单单是指管理人员国际化,还是要依赖国际化管理体系使自身做大做强;其三,对本土化和国际化关系正确处理,这为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形象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其四,像华为总裁所讲静水潜流,基于目前总体形势,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化浪潮中名列前茅,就务必在白热化竞争态势下强大自身,让自己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从始至终都坚信,选取国际发展战略,正确迈进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正确的发展领域,对国际市场理论正确运用并掌握,同时符合企业特点不断加以改进,无论是华为还是其他国企定能迈入一条自立自强,综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健康可持续前行的道路。
[1]吴建祖,毕玉胜.高管团队注意力配置与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华为公司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3(9):1268-1274.
[2]武亚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J].管理世界,2013(4):150-163+166-167+164-165.
[3]白长虹,刘春华.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 [J].科研管理,2014(3):99-107.
[4]章启明.国产手机国际化几种战略模型的综合分析——以华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26):53-54.
[5]邹 艳.中国电信制造业国际化经营启示——对中兴、华为集团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9(8):148-150.
[6]郭 艳.关于联想、海尔、华为、TCL国际化道路选择的启示——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24):124-125.
[7]姚友兰.企业国际化路径比较——TCL、华为国际化路径比较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