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本质探讨

2015-01-02 04:26陈建伟苑苗苗
北方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

陈建伟,苑苗苗

(浙江师范大学a.经济与管理学院;b.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本质探讨

陈建伟a,苑苗苗b

(浙江师范大学a.经济与管理学院;b.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本质极其丰富,不仅是产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经济运动过程,更是一个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的空间运动,以及社会资本网络转移与重建的过程。而伴随产业转移现象日益复杂化,其经济社会本质也在不断地丰富充实中。

产业转移;经济社会本质;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形式,对于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产业升级亦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产业转移现象始终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往往会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转折点。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沿海地区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腾飞。而在当下,沿海地区已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亟需进行产业转移,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空间,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亦会大大加速其工业化进程,对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产业转移,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1]但这一表述只是从地域或空间角度对产业的空间移动加以描述,而忽视了产业转移的资源、资本、劳动力乃至技术与管理、社会资本网络的转移本质。笔者认为,产业转移并不单单是涉及时间和空间维度的经济运动过程,[2]更是一个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与转移,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管理的空间运动,以及社会资本网络转移与重建的过程,而这些又是相互矫揉在一起,难以分离的。

一、资源空间配置

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以及范围经济效益,产业在空间上往往表现为集聚在某一区域。而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天生是一对孪生兄弟,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便会产生挤出效应,由于集聚区内非贸易品价格居高不下、地租上升、环境污染等拥挤成本,造成产业扩散的离心力。离心力的作用促使某些相关产业脱离该产业集聚区,转移到新的地理区位。[3]产业转移是产业区位的变迁,也即是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而资源在空间的重新配置,对于承接地、转出地及转出产业而言,都有莫大的意义。

(一)承接地资源配置

产业承接地一般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或者还未发展起大规模工业。这些地区一般是土地和能源价格相对低廉,资源比较丰富,环境治理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相对优势,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转出产业亦可利用成本优势,推进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升级。

(二)转出地资源再配置

对于转出地来说,多已是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亟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必然是要落实在具体的空间上。但由于土地、能源及其他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产业。因此,把当地优势较弱或已成为负担的衰退产业迁移出去,以腾出空间来发展相对高端的产业或产业环节,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产业资本转移

产业资本是指进入生产领域的资本,对于转入地的影响,远高于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产业资本转移即是指,产业资本在国际或区域内的流动。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作为流动性最强的生产要素,资本最易于找到最适合的产业和地区。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国际制造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动机主要是看重低廉的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和中国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不断细化,各个生产环节可分割性加强,不同生产制造环节的国际分工更加深化,所以表现为在制造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对整个产品价值链增值过程、技术或工艺流程拆分成各个更细小部分,然后再按比较优势原理将这些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跨国资本转移的实质便是产业资本以FDI形式流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是国际资本转移的主要载体.其主要形式主要是跨国并购、新设子公司、外包等。

(二)区际资本转移

因为土地和自然资源基本上是给定不变的,劳动力增长又相对缓慢,如果技术不进步,即使资本积累速度非常快,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也会不断下降。陈大群(2010)比较2004-2008年苏南苏北规模以上工业资本的产出发现,5年中苏北规模工业资产的年平均产出明显高于同期的苏南。[4]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产业资本为实现其最高边际报酬率而流动。产业资本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各地区资本收益平均化,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结果。

三、劳动力转移

(一)促使产业转移的劳动力转移

东西部工资的巨大差异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但由于东部地区生活成本过高,使东部劳工净收益反倒不如西部地区。故出现了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的增速逐渐减缓,而劳动力就地流动或向中西部转移趋势逐渐加强的现象。李刚等(2008)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发现内地外出打工总人数的递增速度呈现出逐年放慢的趋势,表明长期以来无限供给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将发生逆转。[5]这也是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加重了沿海地

区“民工荒”的问题,使得企业支付给工人的薪酬日益上升,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日益沉重,加快了企业外迁的步伐。

(二)产业转移带动的劳动力转移

优化后的配送路线全景图如上图3所示,与目前的配送线路全景图进行对比,配送线路明显要简单清晰很多。从今往后,集货到某区域物流中心,大批量运输首先就降低了运输成本,其次,某区域物流中心只需将产品配送至各区域内的门店即可,配送距离减少了,配送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在给内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吸引劳动力往中西部转移。虽然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绝对工资低廉,但由于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使得平摊到每个产品上的相对工资高于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相对工资。[6]故转入企业更希望招聘从东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企业通过选择区位、提供高于一般西部劳动力工资等手段,来吸引东部产业工人伴随产业进行转移。

四、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就是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技术能力的转移。[7]产业转移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技术的转移,技术的转让和技术的有效利用与扩散,更是转入地吸引产业转移所获得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收益,这将引导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但亦难以逃脱区域技术创新的“马太效应”,在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还存在有为获取外部经济效益,研发部门向技术高梯度地区进行转移的现象。

(一)生产部门转移中的技术转移

在生产部门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存在着直接技术转移和间接的技术转移。

直接的技术转移,即是指技术将附着于机器设备、技工劳动力等实体转移从而进行转移。生产设备、机器的引入,以及对使用方面的培训指导,使得承接地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间接的技术转移即技术外溢,转移的生产部门,带给当地企业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并通过与当地企业的生产联系、人员流动联系,向承接地地企业产生了技术转移和扩散,使得承接地获得技术进步。这种间接方式转移和扩散的技术往往技术水平和层次较高。

(二)研发部门的技术逆转移

在产业往低梯度转移的大潮中,研发部门却逆技术梯度转移,向高技术梯度转移。主要是因为技术的研发创新,往往受到技术水平、技术溢出以及吸收能力的影响。技术高梯度地区,技术溢出现象明显,企业可通过吸收技术扩散效应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并进一步提升研发创新效率。而这些能力往往又会由于技术的研发创新而得以提升,使得区际间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即所谓的“马太效应”。故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企业的研发部门往往会由低梯度地区转移到高梯度地区。

五、社会资本转移与重建

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和产业链分工细化,网络联系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越发明显,既表现为嵌入在产业链中的企业生产网络,也表现为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企业社会网络。社会资本是群体内个体间长期互动建立起来的、基于预期基础上的信任关系,该信任关系能够通过促进合作带来合作的收益。[8]

社会资本与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相关联,社会关系与经济结果相互影响,而经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及这些代理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能够提高经济行动效率,社会资本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越发明显。

(一)社会资本转移

根据杨玲丽(2012)对上海外高桥产业区所做的调研,发现90%的受访企业不愿意离开长三角地区转移到苏北或者内地去,主要担忧转入地缺乏如长三角那样完整的产业配套,其次和当地政府不熟悉,对当地的人情和关系网络不了解。反映出企业担忧转移后难以嵌入转入地的社会资本网络。[9]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伴随着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推进,使得产业转移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转移行为,更涉及到企业生产网络以及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的转移。两地政府合作共建产业园的“组团式”产业转移、受跨国公司影响的“俘获式”产业转移是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10]而社会资本的转移,使得企业在承接地面对的是与之前一样的政府官员、商业合作伙伴,使得企业不用担心被当地政府“敲竹杠”,还可以获得与转出地一样的产业配套服务。

(二)社会资本重建

社会资本的转移,受到空间的极大影响。转入地与承接地的距离越远,则两地政府越难协调,而愿意跟随跨国公司进行转移的企业也会减少。故多数的社会资本转移发生在省内、区内或是区间较为接近的地区,较远区间的社会资本转移则较少。产业转移的同时,还需重建社会资本网络。一方面,企业须积极融入当地生产网络,通过转移订单,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关系。另一方面,企业要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构建联系,切实用好承接地政府吸引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并进一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与范围经济效益。

六、结语

产业转移对转移区域双方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产业移出地而言,通过对衰退产业的对外转移,衰退产业所集聚的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得以释放,为其他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再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地由于外部先进产业的移入,拉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但更加重要的是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因为先进产业的移入必然带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有助于区域生产效率的提高,培养区域的新的动态比较优势,提升承接地在区域间的分工地位。产业转移现象的日益复杂化,使得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本质也在不断的拓展丰富中。把握产业转移的经济社会本质,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产业转移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1]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

[2]顾朝林.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长江三角地区及主要城市比较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张公嵬,梁琦.产业转移与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9).

[4]陈大群.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江苏南北产业转移——基于资本效率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0(11).

[5]李刚,任志安.区域空间分工、产业转移与我国劳动力流动新趋势[J].平顶山学报,2008(10).

[6]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

[7]黄卫平.国际产业转移平台与技术转移探析——兼论中国促进技术转移的对策[J].经济经纬,2008(4).

[8]毛广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产业转移研究:江苏南北共建开发区模式解析[J].人文地理,2010(4).

[9]杨玲丽.“组团式”外迁:社会资本约束下的产业转移模式——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的案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7).

[10]朱华友,王缉慈.去地方化与区域发展:欧美实证与中国启示[J].经济地理,2013(2).

[责任编辑:胡冰]

F062.9

A

1005-913X(2015)12-0071-02

2015-10-23

陈建伟(1990-),男,浙江乐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苑苗苗(1990-),女,江苏邳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力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科学内涵及变动论析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