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途径探讨

2015-01-02 04:26张红梅
北方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密集型工业生产

张红梅

(哈尔滨森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90)

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途径探讨

张红梅

(哈尔滨森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90)

工业生产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专门研究其演进规律尚需深化。在借鉴国际方面的点滴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业生产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合理化、优质化提出六点意见:一是它的发展要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发挥优势,参与竞争谋发展;二是它的发展要与本国资源结构状况相适应,解放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使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它的发展始终围绕解决供需基本矛盾;四是它的发展应多层次有序推进和扩散;五是它的发展要尊重地域多极化;六是它的发展要与合理化,高度化,动态协调持续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相兼顾。

工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谋划了决定中国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国家命运的改革蓝图。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提出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等。这都体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高瞻远瞩的谋略。

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人们通称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几乎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率之和,特别是近五年来,第二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经济总量)。35年改革开放成果令国人有目共睹,令世人惊奇折服。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前进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协调,各产业内部结构尚需优化等等。笔者仅就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合理化、优质化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二、国际和国内环境

中国现在的工业发展已经相当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之中。因此,研究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就必须要了解国际上同类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过程。但只有国际经济中的他国参考坐标还不够,还要重视中国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与存在问题,从而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合理化、优质化发展途径。

(一)国际环境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年来又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以亚洲为例: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曾一度甘心接受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以致成为亚洲的“四小龙”。而今它们又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从而走上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道路。东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即提供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业产品的企业)。事实上,在亚洲已经形成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各国之间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梯度格局。

当然,以上只是从宏观角度看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细观每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不尽是纯而又纯,而是以某一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还有其他密集型产业为辅助的产业结构格局。

(二)国内环境

追溯我国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应当肯定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无可非议的,是历史与国际环境决定的,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直接合乎来为我所用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由于投资少、见效快,可在较短时期内盈利,增加资本积累;二是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三是产品价格优势,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四是对劳动者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有的产业迅速发展;五是生产工艺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在肯定这一方面的同时,必须看到长远战略意义的另一方面:我们总不能把立足点放在依靠外国进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即不能把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供给,全都依靠国外。试想,即使

世界上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不发生世界范围的严重经济危机,那世界范围内的持续通货膨胀,仍将会给13亿多人口的大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由此而引起的物价飞涨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单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格局是脆弱的、不稳固的,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特别是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永远不能摆脱发达国家的剥削和勒索,更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依附地位。

尽管我国在1979年以前,由于受到种种约束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遵循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升级格局,超前发展了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造成了投入高、效益低、能耗大的国民经济严重倾斜。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就不能不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一个优势。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不断地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更新换代,我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单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正在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三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以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尽管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从2009年以来仍保持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收入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从业人员占工业生产的9%左右,电子产品已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份额的50%、61%、48.3%、80%、85%且呈上升趋势),电子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15%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超过1/3。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营业务收入近1万亿元(其中1/5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百亿元)。

再以黑龙江省为例,众所周知,它是我国粮食基地和早期工业重点布局的省份,走过曲折的经济发展道路,近年来,电子信息、先进的装备制造、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地健康成长,2009年实现310.65亿元产值(同期增长16.86%),出口交货额为19.04亿元(同期增长34.13%)。

简言之,不论是从全局来看,还是从发达地区和相对不发达地区来看,我国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发展势头是可喜的,符合国情的。

三、存在问题

要坦率直言并正视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最近,中央银行向五大行各注入1000亿元的资金,能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刺激。为了防止一些经济领域(如房地产)再次升温,注入形式采取直接注入。然而我国经济正处在调整状态,欲想让经济恢复强劲增长水平,仅靠刺激是不够的,必须借助自身改革计划来改变行业平衡。

经济所需刺激可能与旨在提升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的政策有关。然而尽管部分改革措施得到实施,但是没有一项得到全面贯彻。例如:旨在为放松金额管制等目标提供试验基地的上海自贸区未能吸引外国企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问题;物流业国有企业把持着港口、铁路、航空快递;通信行业被国有企业控制以及对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等。

四、发展战略的思考

综合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演进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态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再不是以政治或意识形态为鸿沟的经济格局(或割据),尽管某些国家政客们还保留着冷战时期的形态,然而潮流是阻挡不住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协作经济的正能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越来越突显。早在1989年左右,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的学者、企业家、领导人曾提倡过。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尚处于起始阶段,并没有被主流社会舆论所接收,影响了改革的进程。时至今日,三十多年改革的现实,接受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念,理所当然地水到渠成了。事实告诉我们:一架具有现代先进技术的飞机,在一个国家设计,一些零部件在若干个国家生产,在另一个国家组装调试,又在某几个国家中销售,后又在若干个国家中飞行。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全球形成了一个密切合作的生产链,每个环节都选取了某些国家成本低,质量好的优势,使产品在参与国的优势地位中持续运营。因此,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工业产业的一大前提。

(二)与资源结构状况相适应

我国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生产要素方面,受到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产业间的限制,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密集状态,更没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造成资源结构性不良配置。在实际中,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在各产业间,各地域间和各部门间形成严重错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是不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权利主义所造成的。因此,解放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资源优化配置就成为当今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第一要务,这是“根”。

(三)应始终围绕解决供需基本矛盾

必须头脑清醒,不能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产业结构的发展动力,是需求供给的矛盾。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基于此,非常直观地为我们提供

了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求需求增量,以扩大其有效需求;二是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寻求供给增量,以扩大其有效供给;实际中,扩大内需和产品出口等,就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求需求增量以扩大其有效需求;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引进有限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等,就是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寻求供给增量,以扩大其有效供给。通俗而言,本质的问题:一是人口众多、基础相对薄弱与投资有限之间的矛盾;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三是技术相对落后需大量引进技术与出口资源有限、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创汇能力低的矛盾。

(四)多层次有序推进和扩散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工业发展已达到世界中等水平。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却在中间偏高的位置),国际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发展,仍应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等)借以积累资金;注重内涵为主的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不失时机地调整三者的比例关系。概括而言称之为多层次有序推进战略。

多层次有序推进应体现两种扩散机制。一是推动开发资金,技术稀缺要素(例如民间资金,利用外资等),使这些要素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基本上改善要素结构,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优质化。二是推动利用劳动力闲置的要素,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迅速扩大经济规模和优质产品,通过积累式换取外汇来支持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五)地域多极化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沿海与内地亦如此),各地区的资源状况差异很大,生产要素密集型程度不但没有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变化,反而呈现出劳动密集型东不低、西不高的态势,从而可以看出,地域特征对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起着很大作用。从劳动密集型较低这一角度看,我国较为典型的可划分为三级:京津辽为一级,上海为一级,四川,甘肃等省为一级。众所周知,前两级的经济发展效益好与其生产能力强、劳动密集度低有很大关系。后一级虽然产值份额较弱,但已具备相当强势的工业基础,其潜在能力正在发挥。应当承认,东南西北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都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承认区别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只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支持),遵循市场规律,全面协调区域倾斜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多极化推动发展是适宜并可行的。

(六)要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动态协调发展

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究竟怎么走,没有前车之鉴,“摸着石头过河”不能不算一招儿。就是说,摸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脉络,不失时机地调整产业结构,以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推动作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趋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体而言,就是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外贸进出口结构、消费结构等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的状况与发展水平,对国家宏观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影响。针对我国现阶段来说,还有一个应当十分注意下大力气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部门、高新技术部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所处地位日益加强的硬任务。也就是说,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逐步提高,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走上高度化这一宏伟目标。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我国工业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发展,一定要兼顾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双重目标,使之动态协调、持续发展。

五、结语

令人振奋的是: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已经形成产业链,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机车车辆制造、路桥建设、运营控制等都有若干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支撑,在享有盛誉,成为该领域里的后起之秀,正以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占据国际市场。我国信息产业主要产品(手机、计算机、彩电等)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只要从国家政策上将产业发展环境加以改善,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该领域的产业链,就会成为难以阻止的国际市场占有者。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待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工业产业定将以无比辉煌让世人赞誉。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曾报道:刚刚结束的广交会虽然总体上成交额有所下降,但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结构性变化,如中国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设备受到了外商的欢迎,这也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大背景是一致的。

[1]石中之.从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

[3]郭羽诞.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郭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科技投资,2011(11).

[责任编辑:金永红]

F425

A

1005-913X(2015)12-0068-03

2015-10-21

张红梅(1973-),女,哈尔滨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密集型工业生产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