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企改革中强化查错防弊职能的对策思考

2015-01-02 00:38/徐
财会学习 2015年14期
关键词:舞弊职能财务

◎ 文 /徐 亮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伴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稳步推进,从上世纪90代的国有企业改制,到2003年成立国资委启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再到2014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结构和效益有了显著改善。2014年作为改革元年,中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时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稳步趋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再次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也将围绕这一核心要求展开,实现监管更有效,体制更合理,资本市场更充分,市场化更明显等。国有企业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截止2013年底,我国非金融国有法人企业15.6万户,总资产104.1万亿元,上交税费3.8万亿元,年末职工人数为3698.4万人①,可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企业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国企改革中内部审计中“查错防弊”职能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一、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概述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即价值管理,从经济性、效率、效果三方面把控企业资源使作情况;项目审计,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财务审计,减少错误或舞弊事件发生,并进行趋势分析供决策借鉴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其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及多年的经营发展,多数企业具备雄厚的营运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相当数量的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对分离,财务舞弊问题一直困扰着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或是国家监管部门,针对财务舞弊进行审计也就成为各国政府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公众信任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审计发展的现阶段,结合我国的审计环境,加强查错防弊的审计工作力度仍然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风险导向审计已然成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阶段环境下,查错防弊职能依然不可偏废,甚至还需进一步强化,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当前,查错防弊职能是否仍然在内部审计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争辩众说纷纭,但查错防弊审计在一系列审计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其在内部审计中所体现的充分性与客观性在众多突出的事实面前依然不容置疑,它一直是我国内部审计中实施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坚实基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结合改革方向的明确,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面临着转型与深化的转变过程,查错防弊的外延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内涵依然需要继承,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和深化实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职业定位为增值性审计,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复核”销声匿迹,伴随着市场竞争中的兼并、重组、上市等行为,国有企业风险加剧,而且多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各类风险愈加明显,财务丑闻也时有发生,故而在企业控制链不断延伸时,舞弊审计作用再次引起学界与实务界的关注,内部审计的查错防弊职能也更加备受关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上市企业,内部机制薄弱,致使违规违纪、财务报表粉饰等问题时常发生,故而作为公司约束机制的内部审计,要首先肩负起查错防弊的任务。

二、强化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的若干对策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战略高度,国有企业改革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突破口。在审计职能愈显重要的当下,前述重点剖析了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的内涵和必要性等,现将重点论述在当前国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就如何强化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提出几点对策。

(一)预防产生错弊财务信息

错弊财务信息发生在进入会计系统之后,一般进入会计系统的数据信息都是经过会计确认过的,但是确认过程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有意或无意。一般国有企业的错弊审计中,无论其财务舞弊的手段有多高,也无论企业经营模式的复杂性有多大,在会计处理系统入口处进行严格把控,将财务错弊拒之于会计处理系统入口外,都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熟知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内部控制环境等也比较熟悉,因而必须使用好这部分人员。公司业务处理一般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但是流程处理中的人员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会存在有意或无意的导致错弊事项通过,如果设计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事后审计,尤其是在关键节点上进行定期事后审计,可以使每一笔经济业务获得“二次认证”,无疑对错弊财务信息的预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完成这一过程不仅有赖于公司相关业务处理人员,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形成一种日常持续审计,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方法,从琐屑的日常审计事务中脱离出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可以予以借鉴。

(二)跟踪处理关键业务事项

国有企业经济业务事项众多,面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务,如何抓住关键环节、关键业务事项进行跟踪处理,做到及时把控至关重要。在常规内部审计过程中,一般对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反复处理中,难免会出现错弊事项,为有效预防这种错弊事项的发生,内部审计环节必不可少。有些国有企业存在下属子公司,甚至孙公司,关系错综复杂,如某些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分集团公司—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县分公司,甚至还有独立业务公司等,这样复杂的关系加大了内部审计困难,同时也增加了错弊风险的发生。“差错防弊”中的错和弊包括了已经发生的错误和舞弊,以及因为业务流程存在漏洞而可能存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内部审计人员要紧密跟踪本公司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甄别、分析和评估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一旦发现本企业存在可能引发舞弊的风险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被审企业提出整改建议,并向总部管理层汇报。如遇到紧急情况,内审人员可采用中期报告的形式,及时通报审计发现,提出整改建议,从而实现控制手段前置,充分发挥内审“免疫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查错防弊”只能的外延。

(三)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

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为更好的应对海量的业务和管理数据,均已使用适合本单位的各类管理软件,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及时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和审计水平。当前,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信息化普遍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要设法推动企业管理与内部审计有关的信息化发展,真正做到用信息化技术来服务企业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纠正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错弊问题。

总之,虽然IIA将内部审计职能从查错防弊上升为组织增加价值,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对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这一监督职能的摈弃,相反却是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审计职能进行巩固强化,因为若经营业务信息的准确性缺失,何来组织增加价值。在2014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中,可以看出规范化监管正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故而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的强化和拓展成为了一种重要趋势,应当引起重视。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财政部《2013年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

[1]庄莹.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2(06).

[2]王泽北.浅谈内部审计从查错防盗弊向价值管理转变[J].工业审计和会计,2010(05).

[3]蒋西.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5(08).

[4]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2).

猜你喜欢
舞弊职能财务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