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医药卷子讹误字分析

2015-01-02 05:15胡翠华
科技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讹误手把俗字

彭 馨 胡翠华

(1.遵义医学院贵州省高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563003;2.遵义医学院档案馆,贵州 遵义563003)

此处所说的讹误字专指书写上发生错误的字。不包括记音字(历代通假字及别字)。

敦煌医药卷子全是手抄件,医药卷子大部分在民间流传,辗转传抄,加之书手的书写习惯、书写质量及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卷子中出现讹误字在所难免。此处就医药卷子中出现讹误字的种种情况进行举例分析,以便在辨认讹误字时有规律可循。

1 因字形相似而致讹

例如:P.3930-87①:“此咒唯须 〔虔〕诚,不得轻之。”句中“虔”讹作“”。S.5614-116:“【腰】皆〔背〕痛”及P.3596-129:“回绳头皆〔背〕上,正当脊骨。”中“背”讹作“皆”。P.3596-158:“(出雀〔崔〕知悌)方”中“崔”讹作“雀”。罗藏服石方-79:“令使皮尽,蒸之人〔令〕热〔熟〕,曝使干。”句中“熟”讹作“热”。

2 因部件脱漏而讹

在敦煌医药卷子中,书手写字多一笔或少一笔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量大,范围广,我们把这些字当作俗字。当部件脱漏而导致字形比较大的变化时,我们才把它当作讹误字。例如:P.2378-5:“【杜仲削去】皴皮,桂心耳〔取〕其有味。”句中“取”讹作“耳”。P.2882-34:“有单者〔煮〕香茙〔戎〕取汁服之者。”句中“煮”讹作“者”。P.3287-94-95:“一候后者,名之为病;二候后者,名之为困;三候后者,名之为厄〔危〕:以此知也。”句中“危”讹作“厄”。罗藏服石方-6:“着衣便执〔热〕,由着不以时脱故也。”句中“热”讹作“执”。P.2115-94:“石脂加颜发色,白及〔芨〕卷面除皮〔皯〕。”句中“皯”讹作“皮”。

3 因个人书写习惯而致讹,后人仿写,以讹传讹

P.2882-74:“癖块大如杯碗,食物不消,终朝呕,变腹〔内〕坚结。”句中“内”写作“”。通过统计,我们发现抄写该卷子的书手在写“丿”及“丨”画时,有以“一”画起笔的习惯。如:P.2882-75-76:“〔内〕此药不问老少,无不差者。”P.2882-77-78:“内药五日,下紫黑血三、四片,恶脓〔水〕二、三升。”P.2882-85:“隔日更灌,脓〔水〕出尽。”P.2882-112:“令人〔大〕富贵。”P.2882-114:“令人〔大〕富贵。”

4 句中残缺、记音、俗音、俗字以及讹误字较多而造成的讹误

P.2115-99-100:“【连】翘脚〔却〕累〔瘰〕【疬】疮痈,地胆破嶶〔症〕瘕息〔瘜〕宍〔肉〕。”及S.5614-76-77:“【连】翘脚〔却〕累〔瘰〕【疬】疮癕,地胆破嶶〔症〕瘕息〔瘜〕宍〔肉〕。”中“【连】翘”的“连”缺损,“累〔瘰〕【疬】”的“疬”缺损,“累”为记音字,导致传抄卷子的书手将句子理解为“翘脚累疮痈”。在这种情况下,传抄卷子的书手将“却”讹作“脚”就不足为怪了。

5 受前后字写法的影响而致误

S.5614-39-40:“號②〔虢〕太子死【而】甦〔更〕生。”古医籍中常见“更生”这个词,而罕见“甦生”这个词,虢太子死而复生的故事无论在医界还是在民间都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更生”中的“更”正是“再、又”的意思。因此S.5614-39-40将“更”讹作“甦”应当是受其后“生”的影响所致。同样如:S.2438-52:“人若信〔钩〕吻伤人 ”句中“钩”讹作“”。

6 受行业内高频字的影响而致讹

P.2115-44-45:“药,疗也,疗人万病,肥白〔服用〕俱解。”句中“服用”讹作“肥白”。“肥白”与“服用”均是古医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

7 先误认,产生讹误字,再写出讹字的俗字

在敦煌医药卷子中,多数情况下,手写“升”、“斗”二字仅一点之别,形体上十分相似,容易搞混。如P.2882-37:“取水一〔斗〕,煎取四〔升〕。”P.3930-7:“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去滓,淋头,即差。”句中“升”讹作“ ”,很可能是因为书手误把“升”当作“斗”而写了“斗”的一个异体字。

8 仿写俗字失真而产生讹误字,借讹误字音而产生新的记音字

S.4329-45:“黄苓〔芩〕二分”、罗藏服石方-40:“黄苓〔芩〕二两”、P.2565-47:“黄苓〔芩〕六分”,三个句子中,“芩”都俗写为“艹”下一个“令”字。于是,一些书手就把“芩”误读为“苓”。如P.2755-10:“黄零〔芩〕以附〔腐〕肠为精。”书手就把“芩”误读为“苓”,接着写了一个记音字“零”。

9 先记音再讹形

S.5737-18-19:“ 凡四时八莭廿四气上下腎〔腎=賢=弦〕望,阴阳

”句中“弦”记作“賢”,再讹作“腎”。P.3596-128:“疗啉〔咻=哮〕方:灸两曲肘里大横文〔纹〕头,随年壮。”句中“哮”记作“咻”,再讹作“啉”。龙530-464:“治〔冶=野〕葛”中“野”记作“冶”,再讹作“治”。P.2115-100:“斑猫〔蝥〕能除鼠漏,松熱〔熱=藝= 〕抽〔瘳〕悪刾〔恶刺〕风疽。”句中“ ”记作“藝”,再讹作“熱”。

10 先写古字再讹形

P.2115-95-96:“蜜〔密〕陁〔陀〕僧去疥赖〔癞〕人。”S.5614-74:“蜜〔密〕陁〔陀〕僧去疥赖〔癞〕人。”两句中“赖”均为“癞”的古字。P.2755-23:“蜜〔密〕陁〔陀〕僧去疥欶〔癞〕人。”句中“癞”当作“赖”,再讹作“欶”。

11 误解语义而致讹

P.3596-27:“葱白一握,留须去漬〔清=青〕。”句中“青”记作“清”,书手把“清”误解为“漬”。S.5614-172:“憂〔夏〕,心火王,其脉浮洪大而散=〔散〕者,曰平。”书手把本句中“夏”误解为“憂”。P.2115-41-42:“画〔华〕地〔佗〕割骨除根,患者悉得抽〔瘳〕愈。”S.5614-35:“画〔华〕地〔佗〕割骨除根,患者悉得抽〔瘳〕愈。”由于二句中“华”均记作“画”,书手就把句中“佗”误解为“地”。

12 讹误字与被讹误字的语义有关联

P.2115-151:“苦吞酢〔酸〕头痛,胃中有寒。”“酸”和“酢”有语义关联。P.4038-16-17:“捧香灺〔烛〕望北启天神太一君、北斗真人,点心中□服药之意讫,即再拜。”“烛”和“灺”有语义关联。

13 不懂药物知识而致讹

P.3596-226:“黄者目〔耆〕十分、山茱萸八分、蒺藜子八分、牛膝六分”书手把“黄耆”写作“黄者目”。P.3596-215:“石斛、内〔肉〕苁蓉”书手把“肉苁蓉”写作“内苁蓉”。P.2115-72-73:“丹妙〔砂〕会取光明,升麻只求青绿。”书手把“丹砂”写作“丹妙”。P.3930-95:“又方:芶〔枸〕把〔杞〕子三升,煎汤服之即差。”书手把“枸杞子”写作“芶把子”。

14 不懂医学知识而致讹

S.6168、S.6262图二:“板眉,左〔在〕眉上一寸,当眼精〔睛〕童〔瞳〕子是。”两眉上一寸处,均有板眉穴,书手不知,将“在”误抄作“左”。P.3655-19:“肝热眼内多眠〔眵〕。”肝热则多眼屎,书手不知,将“眵”误抄作“眠”。P.2115-31-32:“天有廿四气,人有廿四捕〔俞〕。”“廿四俞”为俞穴术语,书手不知,将“俞”误抄作“捕”。

注释:

②號:为了便于与该字的讹误字“虢”作字形比较,本文保留原卷“號”的本来写法,不使用简体字.下文涉及到字形比较时,亦采用此办法.

猜你喜欢
讹误手把俗字
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摩托车手把减振研究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明督抚年表》讹误校补十一则
手把件鉴赏购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