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领域的淘金者—读徐澄泉散文诗集《一地黄金》

2015-01-02 09:57
散文诗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淘金者散文诗诗集

清 扬

散文诗研究

散文诗领域的淘金者—读徐澄泉散文诗集《一地黄金》

清 扬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散文诗有了可喜的发展。散文诗领域,就像是一座埋藏着丰富金源的宝藏,吸引着众多散文诗人投入他们的热情来挖掘开采。他们低下头去,弯下腰身,挥洒着不竭的汗水,一点一点地将埋藏的金子挖掘、采冶、熔炼,使那些被沙粒尘埃覆盖掩埋的金子露出本真的面目。你放眼瞧去,一地黄金,那夺目的光华,使得散文诗领域大放异彩。随着一些老散文诗人的脚步,徐澄泉也走在这条艰难与幸福并行的淘金路上,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虔诚的淘金者。散文诗集《一地黄金》,就是他从2008年到2013年五年间淘出的金子,175章散文诗就是175粒金砂,经过他的潜心打磨,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透过这一粒粒金砂,看到作者灵魂的闪光、哲思的升华,也看到这一粒粒金砂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而作者在淘金的道路上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增加了这一粒粒金砂的质感与内涵,使得这一粒粒金砂不仅养目,更加养心。

徐澄泉,这个散文诗领域的淘金者,他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先驱者的后面,做一个毫无创新意识的伪散文诗人,捡拾别人剩下的残粒,而是努力把眼光放远,把境界放宽,将散文诗的题材领域一步一步拓展。他写人、物、现象、情境以及感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一粒金砂,他睿智的眼眸也能捕捉到蕴含其中的真善美,用他细腻的内心、独特的视角透视一粒砂的价值,从而让这粒金砂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寂寞的拴马桩、无尾的鱼、锋利的月光、最后的庙子湾、秋天的小蚂蚁、最美的犍为、浩瀚的西部、历史的深处……不同的题材从不同侧面展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抒写,有大手笔的挥洒,也有细部的工笔,兼有二者的融合。不同的题材在作者笔下或雄浑,或壮美,或清丽,或柔婉,或粗犷,或细腻,这一粒粒神韵各异的金砂,铺展开散文诗题材领域的风情画卷,引领着读者的眼眸朝更宽、更远的境界去探寻、去审视,从而激起读者内心的审美追求,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金子”。如他的《石头·剪刀·布》,乍一看题目,或许会哑然失笑,不就是一种小小的游戏么?值得拿来抒写,成为散文诗的题材?但你将目光落入到字里行间,你会渐渐收起鄙夷的笑容,面容变得凝重起来,作者所赋予这种游戏的意义蓦然间打开了你的心胸,令你不由颔首。这哪里只是一种小小的游戏?分明就是人生意义在看似简单的石头、剪子、布里凝聚。“一分为二”的哲学命题,“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愁和世俗的窠臼,果断的一锤定音的石头具有坚硬的质地和沉着的内心。独具慧眼的作者发现了石头、剪子、布里的是是非非、输输赢赢,不由得不令人拍案称奇。再如他的《一地黄金》,是代表作之一,散文诗集的名字来源于此。作者视野里的一地黄金,却原来是一棵银杏树的子实,在风的点拨下,遍地流金。“风潇洒地一转身,就把他的所爱,揽入怀中。他拾取,托举,叠加,把银杏的内蕴越抬越高,把秋天的思想越推越深,直抵阳光深处。”这样的诗句,不是作者在状物,而是在司空见惯的银杏树这个题材里,蕴含着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光芒,那一颗颗落地成金的银杏,不就是一颗颗思想的果实吗?饱满而闪亮,圆润而内敛。整部散文诗集,无论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都是作者在散文诗领域里淘洗出来的表现生活,表达内心的一粒粒金砂,弥足珍贵。

刚从敦煌莫高窟回来,很为这神奇的古代艺术震撼。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还有敦煌石窟,是闻名于世的我国四大石窟,构思上的精巧独特成就了它们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瑰宝。不由地又联想到各类金子饰品和藏品,同样出自一粒金砂,但成型后展示在世人面前却有粗陋与精细、流俗与超拔之分,源自怎样的一个工匠之手,决定了一粒金砂的是落入窠臼还是品质不俗,它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便有高下之分。这又让人想到散文诗,同样的一个题材,不同的散文诗人会写出不同的散文诗,有的令人不堪卒读,有的令人浅尝辄止,有的令人深入其里,有的令人回味无穷,这不能说与作者构思的出发点没有关系,独特的精巧的构思,总能一步步地将读者领到阅读的圣地,渐入佳境,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徐澄泉这个淘金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冶炼技艺,他并不苑囿于单一的冶金术,而是兼收并蓄地学习石雕术、木刻术等其它触类旁通的技艺,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技艺。正如他自己所言:“实现跨文体借鉴。文本的交错、嫁接、融合,实现文体的创新和突破。”散文诗集里的很多作品,可谓是形式繁复,新意丛生,往往令读者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震。笔者认为,即使是一个成熟的老作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也不能停滞不前,而应该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花样翻新的作品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才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才会拥有更多的阅读价值。笔者认识的一些老散文诗作家即是如此,蔡旭、陈志泽、温陵氏等,都在散文诗领域孜孜以求,开拓创新,写出了越来越多的上品、精品。而我所认识的徐澄泉也始终拥有着这样的创新意识,不固步自封,求新求奇,致力于打造散文诗新品牌。他的散文诗《马庙传奇》,就借鉴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用笔洗练,但短短的几行诗句就将一个酒幌下的女子与掘煤汉子的爱情故事表达得活灵活现,仿佛一部微电影,镜头一步步摇近,读者也不由自主地走进镜头里,成为这两个主人公爱情的见证者。再如他的《月饼很忙》,就融合了寓言的体例,借物说理,讽刺了日渐颓废的世风和变味的人心。《有冰裂纹的宋瓷,或长雀斑的美人》则富有传奇色彩,融合了神话的风格,令读者在神话的氛围中走进历史,思索历史。《当石头遭遇良心》采用的是对话体,人与鬼的对话,却直击现实,颇具有现实意义。《大床·读宋史》是用散文诗写的书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翻开散文诗集《一地黄金》,你会发现,作者在构思上的创新意识无处不在,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还是揭示内心感受,他都能从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进入到散文诗的内核,从而拓展散文诗的领域,深化散文诗的内蕴,在形式上和精神上给予读者美的享受。

读过一篇古文字《核舟记》,那枚普普通通的核桃,因了雕工的精雕细琢,一幅具有生活情趣的画面栩栩如生,从而使得一枚小小的核桃意趣盎然,引人入胜。而透过核桃的外皮,再去探视核桃的内心,略有苦感的核仁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颇具情趣的外核包裹着颇具理趣的核仁,构成了一个臻于完美的核桃。这不由得令我产生联想,读过一些作家的散文诗作品,他们的一些作品不都是情趣与理趣结合的产物吗?在这样的作品里徜徉,身心无异于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和理的启迪,久不思归。读徐澄泉的散文诗集《一地黄金》,也惊奇地发现这样的作品散布在书页之间,目光所到之处,无不被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情趣与理趣吸引,沉溺其中,进行一场理想的心灵之旅。他的散文诗《鸟鸣涧》就是典型之作。“推开一扇木窗,一条如练的丝绸飘落在我眼前,抖落一地水珠。玲珑剔透的水珠,隐藏着翅膀的小小精灵,轻轻地,轻轻地,从梦中飞出,飞到我身旁。”这是一幅多么富有情趣的画面啊!一扇木窗,如练的丝绸,玲珑剔透的水珠,精灵般的小小鸟,都是这幅画面中美的元素,将一个清新美好的清晨烘托而出。“那些叮咚作响的透明音符,那些纯美静谧的曼妙诗章,把我的噩梦和积淀日久的积垢,清洗得干干净净。我干净的大脑和内心,堪比山巅的阳光、白云和清风。”这里的透明的音符、纯美的曼妙诗章就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着一些美好的事物。作者的大脑和内心接受了纯粹的洗礼,从而明净清爽如阳光、白云和清风。不难读出这些诗句里所蕴含的理趣,它告诉读者:我们的心灵需要时时拂拭和清洗,才不致让尘埃变成积垢,而看不清本来的面目。再如《寻找敦煌美女》,作者在敦煌街头的寻找,在敦煌莫高窟里的寻找,在敦煌街头剧院里的寻找,连缀成一幅情趣丛生的画面,可以想象出一个多情的诗人奔走的脚步、寻觅的目光、追逐的心灵。而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就这样,敦煌的美女,陪我回家,她剧中的美德,剧外的微笑,一直照耀我发霉的爱情。”使得寻找有了结果,点出了寻找的意义,散文诗的理趣凸显出来。

在散文诗的道路上,我刚刚起步。面对徐澄泉这样的散文诗领域的淘金者,深深敬佩。走进他的散文诗集《一地黄金》中,和作者对话,和作品对话,我感悟到:笔下有黄金,是因为心中有黄金。《一地黄金》,指引我前行的路,做一个散文诗领域的淘金者,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淘金者散文诗诗集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散文诗八骏
诗集精选
边境往事 霍尔果斯“淘金者”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大数据“淘金者”曙光发布方舟平台
诗集经典回放
散文诗漫议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