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拔罐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2015-01-01 08:15何云仙陈瑞清陆慕芬
天津护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乳腺炎肿块穴位

何云仙 吴 昊 陈瑞清 陆慕芬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广东 528208)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通常出现于产后2~6周,有文献报道,33%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而在急性乳腺炎患者中有5%~11%发展为乳腺脓肿[1],多见于哺乳初期,是产褥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一般以初产妇居多,占90%[2]。若产妇曾有乳腺炎病史,产后乳腺炎的复发机率将提高3倍[3]。本研究采取穴位按摩联合拔罐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单侧急性乳腺炎26例,双侧急性乳腺炎34例;病程3~7天,平均(3.86±1.07)天。对照组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单侧急性乳腺炎31例,双侧急性乳腺炎 29例;病程 3~6 天,平均(3.81±1.53)天。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抗生素治疗,遵医嘱青霉素钠针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脓肿期则用青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每日1次,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则使用红霉素或克林霉素,使用抗生素期间,停止哺乳。

1.2.2 试验组 先行拔罐疗法,再予穴位按摩疗法。

1.2.2.1 评估 评估患者的年龄、配合度、有否禁忌证、皮肤完整性等,告知患者穴位按摩和拔罐的治疗依据、操作过程及目的,指导患者配合。环境准备要注意遮挡,保护患者隐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寒保暖。

1.2.2.2 拔罐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全身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患侧胸部,操作者于操作前消毒双手,不佩戴任何饰物;使用闪罐法并留罐,火罐尺寸的选取以能扣住乳晕为标准,若乳头凹陷,选用小号火罐,罩住乳头。要依据患者病情、个体体质差异决定出血量大小,同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颜色,一般情况出血量在3~15 mL;留罐时间以火罐的尺寸为准,大号罐10~15 min,小号罐15~20 min,起罐时手法轻缓,不可硬拉或旋转,拔罐后用消毒干棉球将淤积的乳汁及血擦净,每日1次。

1.2.2.3 穴位按摩 穴位选择太冲、肩井、乳根、少泽、天宗、复溜共6个穴位,操作前,嘱患者放松,操作者消毒双手并涂按摩膏,端坐于患侧,左手托着患侧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轻捏乳头并反复抖动数次,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对太冲、肩井、乳根、少泽、天宗、复溜依次进行规律的点压揉按,用力均匀,使穴位产生酸胀热麻的感觉,每穴4~5 min,共30~40 min,每日1次。乳房有硬结者重点挤捏肿块,顺乳管方向,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可忍受为宜,将淤积的乳汁及脓汁通过乳管多次排出,使肿块变软,逐渐消散。

1.2.2.4 观察 拔罐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四肢发冷、心慌心悸、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应立即停止拔罐,让患者平卧,饮糖水或温水并休息,严重者,针刺或点掐百会、涌泉、足三里及人中等穴位;穴位按摩期间,患者如出现头晕、目眩及自汗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1.3 评价标准

1.3.1 症状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温、肿块程度、硬度以及疼痛程度等,按照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疾病越重。

1.3.2 实验室指标 比较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和C反应蛋白(CRP)实验室指标变化。

1.3.3 临床疗效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4]。治愈:症状消失,肿块消散,排乳正常,血液化验白细胞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肿块消散 60%以上,排乳基本通畅,血液化验白细胞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肿块缩小,排乳部分通畅。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不减轻,或局限成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WBC和CRP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60 9.04±1.15 2.39±1.38 28.67 0.00对照组 60 8.91±1.08 4.72±1.48 17.71 0.00 t 0.63 8.92 P 0.52 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WBC和CRP实验室指标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和CRP变化(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BC和CRP变化(分,±s)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WBC(×109/L)CRP(mg/L) CRP(mg/L)试验组 60 13.74±2.11 64.83±10.23 5.91±1.74 12.41±5.14对照组 60 13.58±1.95 63.97±10.21 7.08±1.68 25.71±3.58 t 0.43 0.46 3.75 16.45 P 0.67 0.65 0.00 0.00 WBC(×109/L)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属于“乳痈”、“乳疽”范围,发病机制可以归纳为肝气郁结,胃火炽热,乳汁不通,或情志抑郁,厥阴之气受阻导致疏泄功能停滞,经络欠畅,气血瘀滞,继而化热成痈[5]。该病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产妇因疼痛而惧怕甚至拒绝哺乳,致病情加重。以清热解毒,活血通乳,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6]。

穴位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经络穴位疏通乳腺导管,从而使乳房硬结消除,乳汁分泌通畅。太冲属肝经腧穴,有行气解郁之功,能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调和阴阳,为理气解郁之首选。肩井是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的交会之穴,少阳通畅则郁火消散,阳明清则肿痛消退,是中医学家们治疗乳痈的经验穴位。乳根属足阳明胃经穴,起通乳化瘀,宣肺利气之用,为治疗乳痈之要穴。少泽、天宗同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前者有疏通乳腺闭塞、行气活血之功效,善治乳房疾患,后者则能舒筋活络,理气消结。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穴,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之功。通过点按选定的穴位,交替使用轻揉、抹捏和挤捋等手法,能排出郁滞乳汁,达通则不痛之功。六穴合和,共奏疏利气机、通经解滞、清热泻火、化瘀散结之效。

拔罐疗法以罐为工具,通过燃烧、抽吸、蒸汽等使罐内形成负压,吸拔在人体局部皮肤,使其充血,将人体内的病理物质从皮肤、毛孔吸出,起到有效疏通乳房经络气体血液目的[7]。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之功,拔罐疗法的热力吸拔作用搭配指压,挤捏等穴位按摩手法针对不通则痛的循环原理,以疏通乳络,消肿散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炎症吸收,调整乳腺的分泌机能,使肝、胃二经可通,行血活络。表1~3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WBC 和 CRP 实验室指标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罐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保留了传统穴位按摩和拔罐的优点,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护理人员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1〕 Spencer J P.Management of mastitis in breastfeeding women[J].Am Fam Physician,2008,78(6):727-731.

〔2〕 徐洪娟.急性乳腺炎综合护理干预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0):111-112.

〔3〕 司丽萍.门诊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615.

〔4〕 洪海涛,刘阳阳,郭义.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J].河南中医,2012,32(2):261.

〔5〕 吴兰芳.化脓性乳腺炎的护理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313(14):374.

〔6〕 刘淑杰,孟庆榆,代春梅,等.针刺排脓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86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90.

〔7〕 贾生梅,熊曙光,段青梅,等.红外线联合中频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3):44-45.

猜你喜欢
乳腺炎肿块穴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夏季穴位养心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