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01-01 08:15杜艳霞
天津护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冰袋胫骨膝关节

杜艳霞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胫骨平台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2%[1],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由于周围组织损伤,神经刺激,肌肉痉挛及继发性炎症反应等原因,术后常出现肿胀和疼痛,加重患者的痛苦和忧虑,影响功能的康复。目前临床多采用冰袋外敷等物理措施联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消肿止痛目的,但存在疗效不明显,皮肤冻伤等问题。

近年来,我院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中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以冰囊包裹膝关节,将水流通过脉冲循环的方式,维持冰囊温度保持于10~15℃左右,同时在局部产生物理压迫作用,取得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Aircast Cryo/Cuff Systems)及常规冰敷护理措施。病例纳入标准:外伤因素导致的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严重损伤;损伤部位无病理性改变;无血管性损伤或疾患;无严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因素;无精神性疾患;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要求。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采用膝关节内/外侧切口,将塌陷的关节面恢复平整,选择自体髂骨或骨替代材料填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留置伤口负压引流管。术后使用七叶皂甙钠消肿,凯纷止痛,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梯形垫抬高患肢,足底静脉泵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或第3天,引流量少于50 mL时拔出引流管。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CPM机辅助膝关节康复训练。

1.3 护理方法

1.3.1 试验组 术后即刻采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 (Aircast Cryo/Cuff Systems)对患肢进行冰敷治疗72 h。该系统配备有冰囊、冰桶、马达3部分。我们选用膝部冰囊,围绕膝部固定,冰桶内加冰袋及冷水,连接马达,使冰水以脉冲方式,在冰囊和冰桶间循环。每8 h更换冰袋,保持膝部冰囊内水温在10~15℃。

1.3.2 对照组术后立即采用毛巾包裹普通冰袋间歇冷敷72 h,每日12次,每次20 min,两次之间间隔40 min,冰袋融化时可更换。

1.4 观察指标 术后第3天对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术后第24h、第72h及第7天对疼痛程度、肿胀情况进行比较,术后第7天对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坏死、感染、血栓)进行比较。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2]:用0~10的数字刻度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3]采用膝关节伸直位,测量双膝髌骨中线水平周径。肿胀值=患侧周长-健侧周长。评判标准:肿胀值<2 cm为轻度肿胀,2 cm≤肿胀值≤4 cm为中度肿胀,肿胀值>4 cm为重度肿胀。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Version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伤口引流量 试验组 (152.5±10.4)mL,对照组 (270.3±19.3) mL,t=23.27,P<0.05,试验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

2.3 疼痛程度 术后24 h、72 h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两组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

2.4 肿胀程度 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肢肿胀程度

2.5 术后并发症 术后试验组2例出现伤口皮缘坏死,对照组1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两组组均未出现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疼痛及肿胀,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及静脉回流障碍造成的。低温疗法是针对这种情况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能够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及兴奋性降低,提高痛阈[4];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使细胞代谢和细菌活力下降,减少炎性渗出及疼痛因子的刺激[5];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减少出血及肿胀。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试验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程度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循环加压冷疗系统与传统冰敷方法相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提高早期镇痛效果。另一方面,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两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经过1周的药物及物理治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自体感受差异度下降有关。膝关节肿胀程度试验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循环加压冷疗系统消肿效果与传统冰敷区别不大,此结果与国内某些研究有所不同[6],我们考虑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膝关节周围低温虽然可以减少渗出,但是同时使血液循环及静脉回流减慢,不利于瘀血及渗出液的吸收,具体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3.2 传统冰袋外敷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冰袋与皮肤接触不充分,难固定易滑落,随着时间延长逐渐融化等,而且冰袋温度过低可能造成皮肤冻伤。循环加压冷疗系统结合了冷疗与局部加压的优点,由冰囊、冰桶、马达3部分组成,冰桶内使用冰袋及冷水混合,马达发动后进行脉冲式加压,压力可在35~5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进行调节,将水流通过管道输送至冰囊,使冰囊内的水温维持在10~15℃之间。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系统根据人体解剖学设计,固定可靠,充分覆盖病患部位,使作用面积最大化;脉冲加压方式有利于减少出血;冰囊内水温稳定,发挥疗效的同时避免软组织冻伤的并发症;通过定时更换冰桶内的冰袋即可调节水温,操作简便,维持时间长,避免频繁更换冰袋,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3.3 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对于软组织血运不佳、存在血管损伤或疾患(如雷诺氏病)的患者,是不宜使用的,可能加重原有疾病或损伤,出现组织坏死等情况。临床使用中要注意掌握适应证。使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时,患肢敷料不可过厚,以免影响冷疗效果,要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应严密观察患肢末稍的血液循环状况,注意皮肤有无局部发白、发凉、青紫,甚至感觉异常等变化,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使用,避免出现冻伤或缺血损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等感觉迟钝的患者,更要密切观察。一般术后72h后,出血渗出的状况已经控制,应停止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延长加压冷疗时间会造成软组织、肌肉僵硬,不利于患者功能锻炼,还可能降低静脉血流速度,有引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总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能够明显减少出血,降低术后疼痛程度,较常规冷敷治疗优势明显,且不增加关节肿胀及术后并发症,该系统使用简单,能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1〕 Bucholz RW,Heckman JD,Brown CC.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 [M].裴国献,译.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0.

〔2〕 范腊梅.外科病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12(7):33-39.

〔3〕 赵欣茹,和晖,孟红梅.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55-56.

〔4〕 周瑾,胡三莲,周玲.冰敷在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937-1938.

〔5〕 Stalman A,Berglund L,Dungnerc E,et al.Temperature Sensitive Release of Prostaglandin E2 and Diminished Energy Requirements in Synovial Tissue with Postoperative Cryotherap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after Knee Arthroscopy[J].J Bone Joint Surg Am,2011,93(21):1961-1968.

〔6〕 孟德华.冷加压冰囊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 [J].天津护理,2012,20(3):137-138.

猜你喜欢
冰袋胫骨膝关节
冰袋固定装置在物理降温中的应用与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