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5-01-01 08:15凡兰桂袁建红孙建萍
天津护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住院日内镜黏膜

凡兰桂 袁建红 孙建萍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中一种整块切除黏膜的方法之一,用于边缘较大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患者,以及降低Barrett食管发生率[1]。作为一项新技术必然会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内镜诊治中心应用ESD切除消化道隆起病变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消化道隆起病变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0.74±8.89)岁,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68±9.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术前都行超声胃镜检查和术前常规检查,均无内镜治疗禁忌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制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入院指导、心理评估监测、检查、治疗、饮食、康复活动、健康指导、护理结果、出院计划为纵轴,建立表格式程序和路径图[2]。内镜中心护士和病房护士成立护理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细致的护理。术前护理(入院1-2天):病房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全面评估病史,向病人讲解术前相关检查的重要性,手术及静脉麻醉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签署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书等。术中护理:内镜中心护士了解黏膜下剥离的具体步骤,根据手术过程准确传递器械,配合医生用0.2%靛胭脂染色,确定病变范围,APC在病灶边缘0.5-1 cm外侧做环形标记,在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注射,HOOK刀(KD-620LR)或IT刀(KD-611L)于病灶下方进行病变的剥除。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剥离过程中渗血多,配合医师应用IT刀或热活检钳进行止血,必要时予钛夹夹闭,所切除的病变组织用五爪钳取出送病理检查。在病灶剥离与切除过程中,护士应根据医师的喜好及具体情况准确选择手术器械[3]。术后护理(术后1-3天):术后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入病房。术后禁食1-3天,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7天避免运动幅度过大造成大出血,常规补液,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皮下气肿的发生,及时发现出血和穿孔征象。在此期间,护士要经常和患者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术后4~6天出院:指导患者有关饮食、休息、用药、随访等事项,给患者讲解定期复查胃镜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有无病灶残留及复发。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出血及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0.3±4.9)天,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4.2±7.2)天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有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有渗血5例,穿孔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可规范医院管理 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核心是对诊疗护理流程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确保病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护理服务,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更好得到落实,实行对ESD患者围手术期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一套规范的护理模式,从而规范了医院管理,可使护理人员主动地沿路径内容和图示进行工作,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人”,避免交接环节遗漏或因个人工作习惯不同,造成的护理差异和护理差错事故,从而使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显著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4]。对ESD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治疗处置、健康教育、等进行全面干预,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ESD是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内镜附件器械的发展而新兴的一项微创技术,手术成功与否,不仅与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密切有关。在ESD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明确护理人员应承担的工作职责,使其对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观察,对渗血和穿孔能够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而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3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 临床护理路径由于实施标准化的流程,使患者一入院就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界定了标准住院日,规范治疗费用、检查费、药费,减少了医生及护理人员的随意性,使得患者的就医时间及治疗费用得到良好的控制[5],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实施ESD病人,患者能清楚了解自身病情、已经(即将)进行的治疗护理项目,明确自己的治疗目标,积极主动配合工作,增进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医疗护理模式,也是一种工具量表,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坚持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原则,它告知护士按计划为患者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6]。其目的是规范医院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在ESD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极大提高了社会效益。

〔1〕 王萍,姚礼庆.现代内镜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52.

〔2〕 刘美荆,黄媛彦,李海英.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9(18):1689-1690.

〔3〕 罗灵敏,薛伟花.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72.

〔4〕 陈燕燕,黄小琼,游宵露.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10(23):154.

〔5〕 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6〕 罗运莲,刘庆,陈华丽,等.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20-1323.

猜你喜欢
住院日内镜黏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入院及住院日无效性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