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性理论视角下译者的创造性追求

2015-01-01 05:51程墨芳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译者关联原文

程墨芳/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联性理论视角下译者的创造性追求

程墨芳/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语际翻译中蕴含的文化翻译的创造性与关联性原则。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自身的创造性过程,而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理论,可以为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提供有效的准则。关联理论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

关联理论;创造性;文学翻译;译者

在漫长的翻译发展史中,对原文的“忠实”始终被普遍认可为翻译的第一标准;“创造”似乎是译者讳莫如深的禁忌。传统译论强调了“忠实性”,忽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创造性和叛逆性,强调了原文和原文作者的权威,忽略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然而,无可否认译者的创造始终伴随着翻译过程的始终。随着关联理论等新理论在翻译中的实践与应用,译者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可以与原作作者进行平等对话,译者的地位也从边缘化走向中心。

一、关联理论下的翻译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 Wilson ( 1986/1995 ) 提出的,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 “它从语言学、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它将认知学与语用学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提出了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1]回答了如何交际和交际什么的问题。如今,关联理论已经走过了“ 成长期” “ 成熟期” 和“修订期” 。[2]无论是对认知语用学本身,还是对其他领域都带来了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翻译即创造。“翻译,已不再被视为对原文的忠实与附庸,而是一种凝聚着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过程。翻译中包含着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即不拘泥于原作的语言形式的转换,于原作的语言框架之外力求再现原作的神韵与意境。”[3]创造性是翻译的必然与必需。学者孙致礼将创造性叛逆定义为,”背叛原文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对其意义、艺术及精神的忠实。”[4]

“尽管翻译的创造性近年来引起诸多讨论与争议,但是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性地位,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但是关于创造性叛逆,理论上却鲜有一定的依据及标准”[5]。不难发现,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理论,可以为创造性叛逆提供有效的准则和目的,即创造性叛逆是为了再现原文的最佳关联。我们知道,关联理论强调两个因素,即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那么关联性则是一个语境效果与认知努力之间的一个平衡性问题,而“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实质上就是一个保持原文最佳关联性的问题。既然在大多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是在相关方面等同。”成功的译文只是,而且只能是,原交际者的目的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作为一种交际行为,翻译总是译者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进行取舍的过程:译者从原文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即原文及其语境)寻找最佳关联,再创造性地充分发挥译语语言的优势,把最佳关联忠实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二、翻译是译者的再创造过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根据原文的语言文字和语境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对原文进行推理,推断出语境所蕴含的意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推理是依据自身的认知和思维模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发挥主体性意识,对原文进行创造和叛逆。译者同时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依据对原文作者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推理,使之在译文读者中传递和再现”[6]。

三、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与表现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要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著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自然不应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切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进而在自己思想、情感、生活体验中找到关于原作内容的最适合的印证,表达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神意旨。同时还必须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疑的再现出来。而在这整个的创造性活动中,译者无疑处于中心枢纽地位,发挥着最积极的作用。”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创造性叛逆,译者的创造性和叛逆性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一个和谐的有机统一体。[7]”

(一)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

法国的社会文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率先针对文学交际提出这一概念,他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他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之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项崭新的文化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埃斯卡皮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背离原作的初衷,增减、修改,甚至于杜撰原作的内容,毋庸置疑是对原作的背离,但是,这种做法同时又赋予了原作崭新面貌,成为一种再次创作。这种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给原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具有新的生命。谢天振指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和叛逆性是浑然一体的,无法分割的,二者是一个和谐有机统一体。

按照笔者的理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言转换或文化传递时,超越语言的限制,突破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再根据对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评估来传达原文作者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时所运用的一种翻译策略。

(二)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的表现

笔者将创造性叛逆归纳为二种主要形式:语言形式的创造性和社会文化的创造性。

1. 语言形式的创造性

关联翻译理论要求译者运用自己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找寻与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并据此推断出原文中的语境暗含。汉英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的构词形式、组句方法、谋篇机制,因此,当一种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去时,为了使接受者能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中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受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它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的时候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译者为了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的语言形式进行创造甚至重写。

例如:Everyone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

此谚语“精确”的翻译“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导致的当然是费解,即读者得徒费更多的认知努力却仍可能难解其意。而“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这样灵活自然的译文便能很轻易地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即实现最佳关联。

2. 社会文化的创造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译。译者翻译源语时必然在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语际翻译必然是文化翻译。从本质而言,翻译便是文化翻译。而译者在对文化因素的实际操作中,决非一个被动的中介人,而是一个能够基于对源语作者与所期待的译语读者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灵活地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积极的操纵者。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文中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是一种语际转换的方式,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过程。在翻译时,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明示—推理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逻辑知识、百科知识找到最佳关联。译者,为了传神,有时必须叛意,为了保意,有时必须叛形。“也许,具有‘背离’能力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标志。”

例如: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the thought. Tranquil brightness

The soul is in a manner all there is:the soul is a form of all forms. Tranquility sudden,vast,candescent:form of all forms.选自 《尤利西斯》

金圣华译:思维乃是有关思维的思维,静穆的光明。就某种意义而已,灵魂是全部的存在,灵魂乃是形态的形态、突兀、浩瀚、炽烈的静穆、形态的形态。

译者在自己的认知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采用静穆、炽热,等这形象生动的词来传递原文交际意图,这是对于原文的创造,同时又是对原文的背离,从而凸显了译者的创造性行为,体现了做为翻译家深厚的艺术造诣。

四、结语

以关联理论为指导的创造性叛逆更具有方向性与可操作性,译者的个性是在基于忠实于原作的框架之内的对原作的一种选择性解释,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以实现最佳关联。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翻译便可能达到一种对原文的忠实性与发挥译者的主观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6.

[4] 孙致礼. 翻译与叛逆.[J].中国翻译.2001.4.

[5]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6.

[6] 张其海.关联理论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滨州学院学报.2012.8.

[7] 张其海.关联理论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滨州学院学报.2012.8.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JK1238)、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4SKZD11)资助。

程墨芳(1982-),女,渭南师范学院讲师,MTI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翻译教学。

猜你喜欢
译者关联原文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