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慧 张倩 刘佳莹
新形势下中国媒体伦理的重构
Chinese media ethics re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文|李春慧 张倩 刘佳莹
伦理”是建立在某些得到普遍接受准则上的理性过程。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平台。随着新型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主流媒体的不断改革,媒体伦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主流媒体作为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不仅仅要侧重于“新闻事件”、“新闻策划”的重头戏,更要突出新闻伦理道德的重要风向标作用。作为权威的信息发布中心,主流媒体更加侧重的并非利益的趋同或是“头条”的归属,它们所反映的更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在信息迅速公开化的社会中,主流媒体对自身的定位极为重要。
自媒体以草根媒体著称,运用网络技术大大降低了以个人为单位的媒体评论进入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使得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不清。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不论是个体还是媒体团体都在进行着信息互换和互评,没有准确的首发信息,更没有准确的信息归属,参与者相互利用对方的信息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以微博为典型代表的自媒体风潮在社会中迅速的发展反映了现今的网络大众希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来表现自己影响社会的诉求。在这种人为的功名利益的追求下,总会出现一些隐形的社会隐患。尤其是在自媒体自由平等地抒发自我感想的同时,容易忽视法律和道德。因此,在空前解放和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系统中,虚拟世界的伦理秩序需要进一步进行重新建设和制定。
现代媒体是在国外发展壮大起来的,而有关新闻伦理的研究也比较成熟。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式启动至今经过了十几个年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起西方成熟的媒体素养教育体系,还有所欠缺。
对数字的敏感度不同。在新闻报道中,中国媒体对数字的敏感度低于国外媒体,“数字意识”根植于西方媒体记者的脑海中,习惯性用数字来分析,这样会使报道更加具有说服力。
对新闻认识的差异。有专家认为,这种差异是对事件的认识论和存在论的不同,“存在论”意义上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是真实的,之后是确保对整个新闻作品中陈述的所有事实是存在的;“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真实,是指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是准确、全面、完整的。我们很多媒体以前在报道事件时经常采用的是“存在论”,有些媒体将一些视频故意剪接,曲解说话者的真正意思,即使每句话都是当事人说出的,这种局部真相其实不是真正的事实。随着与国际的接轨,我们应更多地采用“认识论”,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客观、可信。
灾难新闻报道的不同。中国在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报道,而西方媒体
更讲究细节,细节更能让受众有感性认识,更好地传递消息。而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人的成熟,我们在报道灾难的时候表现出了更加快速的反应与更加敬业的态度。我们说到对灾难的报道应该更加富有细节,但是过犹不及,有时候过度渲染悲惨气氛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悲情传播”。媒体过度传播悲情现象,并没能真正体现灾难报道的核心价值观——人文主义精神。在报道灾难新闻时要体现两个方面:最小伤害以及保护隐私。
对社会问题报道的不同。我们的社会问题包含太多的方面,医患关系、种族问题、民族问题……媒体起到的作用不是激化这些矛盾,而是把真相还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判断,不是为了抢头条博噱头而提供一些不实报道。
受众不同。媒体报道的新闻是给受众看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受众,养成了按照数字思考的思维方式。而我国媒体长期以来对突发或者灾难事件报道的主体,是放在事件所引发的政府行为上,对于数字并不是那么看重,很多数据也并不公开;国外媒体则是锁定在受害者上,更加充满人文情怀一点,也更加注重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新闻伦理不是普世的,不能脱离其所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西方媒体发展得比我们早,对于他们的经验,我们要学习,对于他们的教训,我们要吸取。媒体伦理这块在中国发展依然不够成熟,我们要汲取国外精华,规范媒体人的行为,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体伦理规范。
通过对社会自媒体、主流媒体的定义以及中美对于不同事件的报道对比,随着微博微信等普及以及推广,无论是媒体人,还是广大的受众、新闻的传播者,我们都应保持一些必要的基本想法。
完善新闻媒体界法律、监督制度
自由应是建立在相应法律基础上的,没有法律的保护,就没有基本的底线。同时,社会也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来促进法律在媒体界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新闻制度,加强舆论监督管理,抵制不良新闻,是政府以及各行各类媒体人员需要共同奋斗的目标。
杜绝虚假新闻、坚守道德情操
当今社会,需要升华思想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者、编辑,而是整个参与信息传播的所有相关人员。同时,坚守道德情操也是目前媒体人的主要改进方向,这是新闻伦理的核心价值。
秉承核心价值观(去网络群体极化)
为了去网络群体极化,首先需要做的是秉承核心的价值观以及提升媒体人的自身素质。在媒体的核心理念中应打造核心的社会文化,不偏激,不极端,客观地评论每一件新闻事件。同时媒体人应不断优化自身的素质,传播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全方面交流,多方面换位思考(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
两个媒体间相互交流、互相融合,汲取对方优点,并且相互交融,相互理解,多方面思考,从而对整体的媒体伦理有了更为准确及优化的思想。
构建新闻伦理体系
构建新闻伦理体系能够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双方从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使公众不会一味质疑媒体行业,而媒体人也可以通过解释内容而消除或减少两方面的争论。同时构建体系平台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媒体人的素养,使高素质的媒体人以及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被发掘,而尽量减少无关的、低俗的、不良的新闻报道以及歪曲的、极端的思想。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的第八届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
编辑|高丹丹 dandan.ga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