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婧/贵阳市南明区委党校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舒 婧/贵阳市南明区委党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改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强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没有广大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的体现。
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是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
(二)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主导的发展思路。革命年代是攻城略地、夺取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党已经从革命党走向了执政党,整个历史方位、历史任务、中心工作在转移,党的使命也要有一个转换,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有一种从统治到管理、从领导向服务的转变。
(三)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中,以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都强调,我们党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转变的情况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四大考验”:“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同时我们还面临“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理想信念动摇。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潮面前,一些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注意加强世界观改造,不能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动摇信仰、淡漠信念,不信马列信鬼神,把理想信念庸俗化,追求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发展下去,在政治风浪考验面前,迷失方向;在金钱面前,挺不起胸膛;在美色面前,甘当“俘虏”。
(二)宗旨观念不牢。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甚至背叛了党的根本宗旨,他们对于党群关系的认识及其思想、感情、立场、行为乃至执政理念都发生了错位、畸变甚至颠倒,把党同人民群众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把“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
(三)组织观念淡漠。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对党的认识,淡薄了党的组织纪律。表现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只强调党内享有的权利,而忘记了自己承担的义务;淡化了自己的组织身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群众;是非界限不清,老好人思想严重;以感情代表原则,拿原则做交易。
(四)能力素质不高。一些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领导能力和思想作风等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突出地表现在党员队伍文化层次偏低,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在面对贫穷落后局面和复杂棘手问题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严重。同时民主观念不强,政策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党员党性淡化,带头奉献和吃苦的自觉性不强,群众观念比较淡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群众第一的理念。
基层党组织要从讲党性的高度出发,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树立群众第一的理念,始终牢记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和关切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做好工作的原动力,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成效。党员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才会被群众当亲人,党员干部和群众才能“鱼水情深”、“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基层党组织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战斗力。
(二)要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拓展服务载体。
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好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能力强的党组织带头人,有计划地选派有能力、有干劲、能吃苦、能开拓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到村级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干部素质提升机制,探索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基层干部按需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要善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种为民服务载体为补充的立体化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如通过创建村民理事会、专业合作社、党员中心户等组织或形式,抓生产发展、促社会服务等重点事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三)要加大对的基层投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要持续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输血”力度,并使之制度化。首先,应当加大对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让基层真正有能力管好群众期盼的事、有钱办群众想办的事、有场所让群众参与议事。其次,逐步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扩大村干部纳入基本保险体系的覆盖面,让基层干部能全身心投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第三,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拓展优秀基层干部的上升空间,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活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正能量。第四,建章立制规范好服务群众的工作程序,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刀刃上,堵住资金使用上的“黑洞”,取信于民。
(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生产、工作、生活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要强化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力度,形成上下同心合力、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现代传媒手段了解舆情,借助移动短信、QQ 群、微博等媒介,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密切与群众的关系;积极探索“群众信息服务站”、“群众说事室”、“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模式,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诉求受理、困难救助、无偿代理等全方位服务。
[1] 马磊:《浅析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科学时代,2015(12)
[2]廖晓文:《服务型党支部建设》[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舒婧,出生年月:1975年9月,性别:女,籍贯:贵州德江,毕业院校:贵州民族学院,工作单位:贵阳市南明区委党校,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