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旅游教育改革系列研究之五

2015-01-04 08:12贺州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贺州学分应用型

王 静/贺州学院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旅游教育改革系列研究之五

王 静/贺州学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旅游管理专业在传统培养模式上的弊端日益凸显。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广西区特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旅游管理专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提出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根据课程结构提出“三阶段四模块”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结构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块化;地方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调整和进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大类、72个二级学科和249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安排将按照修订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执行,而旅游管理从工商管理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旅游管理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详见表1)。专业目的修订和调整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置及课程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表1 :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录新旧对照表

我国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有900余所,既包括全国重点985、211院校,也包括三本院校。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2年,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获得校级重点学科、广西高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贺州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筹建单位等建设项目,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贺州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来,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坚持开放合作建设特色鲜明新型大学的发展之路,努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迈进,旅游管理作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和广西特色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兼具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性人才,这是新时代新环境赋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使命。

本文以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学校发展定位和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等进行探讨,以模块化培养为目标,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时代性和使命性。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传统培养模式提出的新挑战

(一)传统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虽然传统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体现出变化和改革,但是其根本性没有改变,核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象牙塔”发展模式没有改变[1]。所谓传统的“象牙塔”模式即强调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践教学或者专业技能训练,处于理论的学习-学习-在学习,虽然很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甚至实习实训学分所占比例的要求,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第二,传统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改变。一直以来,旅游管理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都立足于符合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等行业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就业方向并不相符,培养目标的高定位和实际就业压力的矛盾日益凸显,重新认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性质与本科培养目标定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传统的“实践”课程结构形同虚设。传统的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关注实践课程的安排和学分要求,但是课程的设置并没有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传统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简陋,主要以机房和软件设备为主,实践课程趋向于模拟现实环境的经营管理[2];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主要以课程及1-3个月的相关企业实习,学分比例低,评价过程侧重于是否参与实践而且实践内容和实践效果,使得“实践”课成为走马观花的过场。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挑战

1、转变培养目标是基础

目标是方向,是基础,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依据。转变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为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旅游管理专业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应用技能型人才是指同时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潜在管理人员。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本科院校的优势,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挑战,是培养潜在管理人员转为真正管理者的发展必经阶段和基石。

2、注重实践能力是关键

实践能力是衡量传统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标准,是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简单增加实践课时和学分,要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接触并了解相关行业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直接上岗的水平。

3、加快产教融合是条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提升应用技能的条件。由于传统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因而,加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以企业为实践基地是做好的技能培养场所和环节。以产促教,以学助产,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贺州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努力朝着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迈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设计过程中,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模块化教学,即符合学校转型发展的办学思想和指导方针,又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目标:培养能在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能力要求: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旅游策划能力、旅游服务能力、交际沟融能力、培训教学能力[4],以期胜任在旅游企业的相关部门及不同岗位。

(二)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由四个类别组成,其构成及学分配分别为:通识教育课程,必修42学分,选修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必修40学分;专业课程,必修24学分,选修24学分;实践教学,必修22学分,选修5学分,共16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学分占总学分的31.10%。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本科学位必须修读的课程;而学科基础课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核心课程组成;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则体现课程体系中专业方向和专业基础知识。

(三)人才培养的“三阶段四模块”

唐克敏在研究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预思考时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阶段五模块”方案。“三阶段”即人才培养先后经过入门知识、专业系统知识和拓展提升学习三个阶段;“五模块”即特殊人文素养模块、企业管理基础模块、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方向)模块、从业技能(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模块和特色拓展项目五个模块[5]。

根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安排,将人才培养划分为“三阶段四模块”方案。“三阶段”分为为入门知识阶段、专业知识阶段和实践拓展提升阶段。其中入门知识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组成;专业知识阶段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实践拓展提升阶段由专业方向课和实践、实习实训课成组成。“四模块”分别为专业导向模块、行业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从业技能模块。将唐克敏提到的人文素养模块和特色拓展模块纳入到专业导向模块中。其中:

专业导向模块属于第一阶段,除学校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外,着重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导论,商务礼仪、商务沟通技巧、化妆礼仪、形体礼仪等职业素养课,以及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贺州文化概论和广西民俗等人文素养课程。

行业基础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属于第二阶段,行业基础模块突显对旅游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掌握,培养行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常见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业管理等。专业知识模块划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旅行社为方向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等;一是以酒店管理为方向的现代饭店管理概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茶艺品鉴、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等。

从业技能模块为第三阶段,以实习实训为主,以实体企业为基地,着重于培养学生理论落地,提升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的环节,其中毕业实习期由原来的三个月调整为六个月;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工作相结合,注重理论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四、创新之处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体现了四点创新:一是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确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增加专业导论课,转变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增加人文素养课,将沟通、礼仪、形体、地方文化纳入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体现地方办学特色。四是加大实习实训力度,根据能力培养要求,紧扣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1]靖增群.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分层次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145-147.

[2]程晓丽,胡文海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5,3(29):141-143.

[3]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08(6):14.

[4]张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科教文汇,2012(2):38-39.

[5]唐克敏.地方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特色人才培养方案预思考--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9):100-101.

王 静(1983—),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资源经济。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项目编号:2013JGA245。

猜你喜欢
贺州学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