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修 李大平 汤秋香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农作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近年的实践经验从农作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成绩考核以及本科毕业实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性探索,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农业人才。
关键词 农作学 教学改革 科研训练 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Strengthen the Farm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Cultivate Agriculture Innovative Talents
XU Wenxiu, LI Daping, TANG Qiuxi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gricultural community for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disciplines, combined with recent experience teaching content from farming, teaching method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graduate internship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trive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foster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 farming;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training; thesis
農学专业是与生产实践结合极其紧密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培养模式偏重课堂、少实践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严重影响了农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农作学(耕作学)是农学专业重要的三大专业课之一,其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对农学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如何改革、调整、充实农作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目前农作学教学中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1 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农作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专业课。在采用21世纪优秀统编教材的前提下,一方面传授农作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等经典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地方农业气候及农业生产特点及时充实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介绍当前各地州作物布局、土壤耕作、种植模式等的发展特点,在课堂上首先做到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避免照本宣科,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生产中所见所闻的农业生产实际与农作学主要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并能够应用农作学的理论知识阐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2 改变授课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图文视频并茂的授课优点,需要根据农作学的授课内容将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收集、拍摄到的有关作物布局、种植模式、土壤耕作、农业机械等相关图片、视频等穿插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农业生产实例的展示,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实践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 改变授课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对课程学习兴趣的浓厚,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在以往采取的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应将这种单纯的一方灌输的方式改为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做法是根据讲授内容,设计一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参考题和专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总结提炼、课堂上进行讨论;而且就某一专题让学生联系生产实际,将所熟悉的州县、农户等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情况等用所学的农作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阐述,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查阅资料、多媒体制作,上台讲述、老师点评等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多媒体制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拓宽学生对各地农业生产情况的了解,也可以帮助老师考查学生是否深刻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1.4 改革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改革目前主要以单一理论试卷考核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为实验环节、多媒体专题讨论、理论试卷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引导学生由平时不学习,结课时集中突击“死背书”、“背死书”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具体是理论课程占50%,实验占25%,专题讨论占25%。理论部分包括随堂小测验、课堂提问和期末的闭卷考试。后两部分分别是实验报告成绩和多媒体讨论成绩,其成绩的高低完全可以取决于学生自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制作多媒体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种考核体系不仅注重了结课时的理论理论闭卷考试,也注重了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考查,因此这种考核体系的建立能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验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掌握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课内容进一步延伸,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农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作学在实验项目的设定上以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为原则,开设了作物轮作制方案拟定、土壤耕作制拟定以及农作制度调查与分析等实验项目。由于设计型实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因此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仅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深刻领会课程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而且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得到培养。
2.2 强化专业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专业实习是高校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更是学生踏入社会前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重要训练,只有通过一定的专业实习才能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专业实习一般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三部分。首先需要增加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地参观、考察等课程实习,如在课程学习期间带领学生参观主要种植模式的高产田、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某一特色作物主产区以及土壤耕作质量调查等,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二,近年专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这为农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3月至9月是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期,结合科研课题,让学生入驻生产第一线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从田间试验设计、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作物生长期间科学研究等都由學生亲自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大量的相关科技期刊,了解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熟练应用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实地掌握科研项目的测定方法,科学地获取相关试验数据,在亲自完成过程中不仅真正实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而且亲身感受到农业科研工作的辛苦和乐趣。通过半年多的科研训练既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又大大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喜爱和继续深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
2.3 加强论文撰写指导、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能否获取学位的关键所在。它既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全方位检验与考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综合平台。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与论文选题、设计方案、数据质量等好坏有关外,还与老师的悉心指导关系密切。近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科研训练与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为获取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首先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采取师生互愿的原则,学生围绕着导师的科研课题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等研究工作并实地实施,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查阅大量文献,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参与试验项目的取样、测定,室内分析等研究工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其二是导师的悉心指导。一篇好的论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作为初涉科研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写科研论文是很难的,因此教师要耐心、严格指导,从论文格式、图表制作、数据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结论的凝练乃至标点符号等每一步都要反反复复地指导、修改,通过每一次的修改不仅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领,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学术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经过对毕业论文的多次修改,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不仅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甚至一些论文得以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从而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3 结束语
近年通过在农作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性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由被动学习改为自主学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使科研工作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升华,学生科研素养得到了提高。总之,农作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为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邹永发.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4.14(4):102-104.
[2] 谢皓,潘金豹,张喜春.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2:74-77.
[3] 宁堂原,苏琳,李增嘉,等.加强耕作学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3:3-5.
[4] 张建华,王信泰,庄菊明,等.强化专业技能实践提供学生动手能力——谈谈加强农科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几个问题[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16(4):321-325.
[5] 严云志,储玲.创新性实验对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3-225.
[6] 熊淑萍,赵鹏,马新明,等.农业高等院校《耕作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97-199.
[7] 陈芳艳,李文楚,王叶元,等.指导农科高校毕业论文的思考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3.6:204-205.
[8] 张岳,张金雨.对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