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2014-12-31 02:31:27林慧平
科教导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道德大学生

林慧平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严峻考验。因此,探寻道德教育现实困境的症结和构建一体化的道德教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LIN Huip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LIN Huiping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state,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hina's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severe tes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reality of the plight of the crux of moral education and build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ystem

1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提升道德责任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仁爱”、“谦让”、“诚信”等优良道德传统。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脉,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完善和提升自身道德责任。在道德践履中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学会谦敬礼让,恪守诚信,提升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1.2 引领主流道德是当前价值多元社会的最大诉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一元的,而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带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虽然贴近现代人的生存需求,但是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引导,青年大学生会在多元价值冲突中产生思想的困惑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迷失。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引导大学生建立起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道德观,使青年一代保持道德上的进取心便成为当前社会的最大诉求。

1.3 培育道德智慧是当今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曾说过,作为知识的创造和存贮地,大学是成功的,但是大学忘记了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帮助学生提升修养、人格和品质。

在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道德教育应该被视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顶点。它旨在充实、完善学生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明确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注重培养毕业生的道德敏感性和识别力。”我们的大学教育需要一种新的合理性基础,从目的到方法都需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完善和重新建设,培育大学生的道德智慧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2 大学生道德教育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青年时期是人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与生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道德情感能力逐步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在道德判断和选择上逐步具有了理性推理和独立思考的特征,但由于受个人阅历的限制,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在做出道德选择时总是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彻底性和片面性;二是道德践行能力逐步由外在控制转向内在控制。大学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的道德生活不再一味听任他人支配,而更多地指向自我控制和选择道德行为方式;三是道德评价能力从受他人的影响逐步向独立道德评价发展。他们喜欢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需要和认可来评价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他们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标准进行,由于忽视自身缺点所以往往带有主观性。

2.2 信息时代媒体道德真诚的失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混合交织,冲击了中国社会的一元化伦理道德,现实道德基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当代传媒弱化了其应有的精神陶冶功能,失去了其应有的理性,忽视了对社会有真正意义的道德传播。大众媒体如果单纯把“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问题,那必然会使得媒体的版面和节目中充斥着低俗和谎言。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污染了的信息环境势必会造成其道德標准的混沌,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真诚的失落势必会影响青年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确立。

2.3 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低

道德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愿行为,而这种行为往往基于对道德内在的价值或权威的认同,而并非对道德规范的外在权威的服从。但是,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往往诉诸外在的道德强制。第一,在教育目标上,追求超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道德教育。“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至高至善的道德目标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目标。在当前的历史阶段,社会鼓励自利的竞争,而道德教育则教导受教育者对社会无私地尽义务,其结果会导致受教育者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第二,在课程形态上,把道德教育等同于其他的学科课程,以传授道德知识为目的。这种以授受知识符号为任务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对道德生活的体验,往往会造成受教育者的道德挤压,知行脱节或言行不一;第三,在教育关系上,师生关系出现主客两极化,教育过程变成了单一主体的对象化活动。教师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对道德规范无条件的服从,这种教育方式的单维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漠化和抽象化。

3 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3.1 大学生道德自育的激发

道德的建构具有体认性,需要自我去体会、理解和认同,需要个体在头脑中对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并消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道德自育使个体生成道德的觉悟,促进自身德性的发展。

首先,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其缺乏正确且完善的道德意识。大学生要有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积极主动地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提高道德修养。其次,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身体力行。比如学思并重法、省察克制法、慎独自律法、积善成德法和知行统一法。再次,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模范人物以其自身的道德行为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和参照。当代大学生需要以道德模范人物为榜样,为自己设立合适的道德目标,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省和剖析,努力在目标的内化与提高中充分实现德行潜能的突破。

3.2 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自觉

理性的社会需要理性的媒体,媒体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当代传媒的信息传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导向和力量的指引。因此,传媒能否意识到道德教育的功能并自觉履行,能否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使命,是维护道德之于人们日常生活意义的重要环节。

首先,大众传媒应加强监督功能,真实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严厉揭露假恶丑,对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次,大众传媒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人物和感人事迹的报道力度,高扬真善美。现代媒体的道德教化可以更快地促进个人良好私德的养成,并转化为社会公德,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媒体的道德教化所产生的社会评价具有极强的社会导向性,是使道德规范发挥社会调节作用的重要杠杆。

3.3 高校道德教育的自觉实践

传统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们懂得规则和服从规则,但是一个表面遵循道德规则的人未必是一个本心向善的人。因此,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是要唤醒人的德性潜能,激发对个人所负的社会责任及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心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最终促成道德上的自我实现。

首先,确立现实的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高扬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特性,为此,道德教育必然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主义的道德教育。但是,在追求理想道德的教育中不能排斥道德教育的现实取向,更不能使道德教育走向完全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极端。错误的或者不切实际的道德目标会导致大学生行为的偏离,只有正确、合适的道德目标,才会唤起大学生的主动精神。

其次,创新道德实践方式与载体。“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学校要努力创新道德实践的方式与载体,将道德实践活动贴近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贴近学生专业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學生形成责任感、公正感、幸福感等道德情感;努力引导学生体验到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自我价值获得后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些正面的情感体验会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为再次获取该体验而采取积极行动,从而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

再次,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关系。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不应扮演道德权威的角色,而是和学生一样,同为道德的践履者和学习者。师生之间的交往需要平等和尊重。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育活动就不单纯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成为一种生命体间的平等交往,成为一种通过理解和对话而共同获得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义的过程;同时,只有当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学生,教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作用。

道德教育归根结底是全社会的事务,除了需要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这两种社会力量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力量(国家通过政治权力建设道德共同体)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包括家庭、社会团体等)一起进入道德教育系统,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

课题信息:2013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培育研究》,批准号:2013szyj1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会见道德模范:为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EB/OL].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3/09-26/5327873.shtml,2013-09-26.

[2] [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戚万学.道德教育的实践目的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17:4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52:17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51:24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0:40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