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学正
中国人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件值得骄傲和推崇的文明。它是人类手指的延伸,而且不怕高热和寒冷,真是高明极了。宋代朱淑真的《咏箸》诗:“两根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出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拟人描绘,形象生动有趣。明代程良规《竹箸》诗曰:“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是来去忙。”赞的是箸那种自己默默无闻,甘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有人用仪器测量发现,用筷子取食物的动作,牵动着肩、腋、肘、手指间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运动,尤其是做事以右手为主的人。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所占的区域最为广泛,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反过来,夹取食物的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儿童手指灵活性及大脑的发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也有人把双手比喻为脑的“老师”,俗话说“手巧促心灵”。实践证明,凡是动手能力强的人,其创造性也是比较强的。但不少农村孩子受传统习惯的影响,2~3岁还不断奶;城市独生子女,3~4岁还在喂食,失去了用筷子锻炼手功能的机会。
一般来说,孩子可以3~4岁练习用筷子吃饭,正是儿童智力发育关键时期,使用筷子既可以锻炼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使用筷子,有扒、舀、挑、夹等动作,扒、舀动作简单,挑、夹等动作复杂。父母要有耐心,因势利导。对初学用筷子来说,先让孩子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来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大人也不能责备或代劳,而应当给予鼓励。孩子拿筷子的姿势有逐渐改进的过程,刚开始不必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摸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
筷子多种多样,对初学用筷子的小儿来说,稍短于成人筷子的三分之一的竹筷和木筷比较合适,一是四方形筷子夹东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本色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