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
九九重阳,天高云淡,登高望远,不仅能怡神养性,更能强身健体。但登山也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因此,骨关节炎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严重癫痫、眩晕症、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肺气肿等病患,登山时更应注意卫生保健,以免事与愿违。
⒈登山时不要穿皮鞋、新鞋、高跟鞋和凉鞋。穿着这些鞋不适宜走远路、高低不平的路以及湿滑的路,而且足底易起水泡,脚部皮肤易受伤。适宜登山的是较轻便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胶底布鞋。
⒉最好等吃过早饭、太阳出来后再去爬山。太阳没出来时空气质量不好,另外经过一夜休息,身体机能尚未完全觉醒,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因此,建议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时左右,或者是在下午三四点钟时爬山,这时空气中的氧气比较充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时常有老人在爬山时突然倒下,其原因一是心肌梗死,一是肺栓塞,与刚睡醒或晚上进水少,容易造成血栓有关。
⒊登山前热身,登山后放松。开始爬山锻炼时,切不可一上来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通常要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大活动强度,避免呼吸频率在运动中发生突然变化。锻炼结束时要放松身体,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从肢体回到心脏。
⒋登山时活动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40次。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如果情绪太兴奋,不顾自己的体力爬得太快,造成心动过速,对身体没有好处;尤其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太好的人,还有可能会出现危险。因此,这些人登山时,应当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方法很简单,当感觉心跳有些快时,摸着手腕脉搏数15秒,再将脉搏数乘以4。无论多大年龄的人,只要每分钟脉搏次数在(220—年龄)×60%—(220—年龄)×85%范围之内,爬山运动就是有效的、安全的。如果超过最大心率的85%,就应该适当地减慢爬山速度,同时做做深呼吸和放松、整理动作,等到心跳恢复正常再继续。
⒌登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站着休息为主,长休息应先站一会再坐下休息。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片刻再进饮食。
⒍登山时要随时补充水分。一方面稀释血液,同时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尽快恢复体力。
⒎登山时还要注意预防急性腰腿扭伤,每次休息时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简单,即用两手轻轻按揉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的各处肌肉。若发生扭伤,则切忌局部按摩,最好先冷敷20分钟左右,便能达到消肿和止痛的作用。出发前可以随身带一点创可贴、紫药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⒏要尽量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应带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行路要稳,时刻留神脚下。在登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蹬翻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型路线攀登,这样可减低坡度。
⒐登山时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让肺叶完全膨胀起来,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一样。山里的空气杂质少,洁净的氧气在体内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前上腭,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省得被冷风噎着。
⒑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则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温馨提醒:登山前最好先设计好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由熟悉道路的人带领,防止盲目在山中乱闯,既多走了路,又浪费了时间。同时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在登山前一天获得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必需的衣物,以备早晚御寒、防止感冒。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顶、高树下躲避,以防雷击伤人;也不要在山沟低洼处,以防山洪伤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