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费-托合成低温冷凝物加氢精制反应集总动力学

2014-12-31 11:59孙启文刘继森张宗森吴建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加氢精制产物低温

李 志,孙启文,刘继森,张宗森,吴建民

(1.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2.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近年来,以费-托合成为关键技术的煤间接液化工艺备受关注[1]。其中,低温费-托合成的主产物为冷凝物和石蜡,其具有无硫、无氮、极少芳烃等特点,经过加工后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2-4]。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温费-托合成冷凝物分为高温冷凝物(记为L-HC)和低温冷凝物(记为L-LC)[5]。需要对它们进行深加工,才能获取汽油、柴油等产品。加氢精制是对费-托合成冷凝物进行加工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其中的烯烃饱和,同时脱除含氧化合物,以防止造成后续加工单元的催化剂失活和反应器腐蚀[6]。目前,关于费-托合成油加氢精制的研究报道不多,并且集中于催化剂开发和工艺研究方面[7],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采用Ni-W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L-LC的加氢精制动力学,旨在为加氢精制反应器的设计以及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采用获得的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以期对反应控制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试剂

L-LC,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提供;γ-Al2O3、硝酸镍、偏钨酸铵,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催化剂的制备

取一定量20~40目的γ-Al2O3置于烧杯中,缓慢滴加已配制好的硝酸镍和偏钨酸铵混合溶液,并不断搅拌。滴加完毕,停止搅拌,浸渍12h。取出固体,干燥,在500℃下焙烧4h,得到Ni-W催化剂。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163.05m2/g,孔容0.53mL/g,平均孔径11.05nm。

1.3 实验流程

采用中国北京欣航盾公司MRT-6212型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低温费-托合成低温冷凝物(L-LC)加氢精制实验,反应器由φ12mm×1mm的不锈钢管制成,实验流程示于图1。首先,在反应器中装填2g Ni-W催化剂,通入硫化油(含2%(质量分数)CS2的L-LC)和H2进行硫化,H2与硫化油体积比(氢/油体积比)为400。硫化完毕,按动力学实验要求设定操作条件,通入L-LC和H2进行加氢精制。待反应稳定3h,采用配有 HP-PONA 色谱柱的Angilen6890气相色谱仪分析液相产物的PONA组成。

图1 L-LC加氢精制动力学实验流程Fig.1 Kinetics experiment flow scheme for L-LC hydrofining

2 低温费-托合成低温冷凝物加氢精制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2.1 反应网络及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将L-LC加氢精制液体产物划分为正构烯烃(I1)、异构烯烃(I2)、正构烷烃(I3)、异构烷烃(I4)和含氧化合物(I5)5个集总。wi表示产物中Ii的质量分数,定义反应空时(τ)为液时空速(LHSV)的倒数,即τ=1/LHSV。

通过实验可知,随着τ的延长,w1和w5不断降低并趋近于零,w2和w4先增大后减小,中间出现峰值,并且w2比w4更早地出现峰值;w2最终趋近于零,w4趋近于一个较小的值但不是0,w3不断增加并趋近于一个较大的值但不是100。因此,构建反应网络时考虑将I2和I4作为中间产物,I3和I4之间存在可逆反应,构建的反应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用于L-LC加氢精制动力学研究的五集总加氢精制反应网络Fig.2 Five-lumped hydrofining reaction network for L-LC hydrofining

该反应体系中主要为烯烃加氢饱和反应和含氧化合物脱氧反应,因此设定各个反应均为一级反应[8-9],得到动力学方程(1)。

式(1)中,k为图2中所示的各反应速率常数。

2.2 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计算

在液时空速1~40h-1(即空时0.025~1h)、反应温度200~300℃、压力3MPa、氢/油体积比为30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如图3中的离散点所示。在计算动力学模型参数时,以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残差作为目标函数,见式(2)。

式(2)中,n为实验序号,N为实验次数,exp代表实验值,cal代表模型计算值。

采用Runge-Kutta法对式(2)积分,进而采用Marquardt法计算上述目标函数,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列于表1。

表1 计算所得不同温度下L-LC加氢精制的反应速率常数(ki)Table 1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ki)of L-LC hydrofin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遵循Arrhenius方程,如式(3)所示。

表2 L-LC加氢精制的动力学参数Table 2 Kinetics parameter values of L-LC hydrofining

将上述动力学参数代入式(1),可得完整的L-LC加氢精制动力学模型方程(4)。

2.3 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为检验该动力学模型方程的准确性,采用变步长四阶 Runge-Kutta法计算式 (4)。初始条件:τ=0,w1=36.89,w2=13.63,w3=32.12,w4=9.81,w5=7.55。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随空时的变化示于图3。由图3可见,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方程是正确的。

图3 不同温度(T)下L-LC加氢精制wi随空时(τ)变化的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Fig.3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values of wivs space time(τ)in L-LC hydrofin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

3 结果与讨论

3.1 L-LC加氢精制中烷烃异构化反应平衡组成及平衡常数

由图2所示的反应网络可知,当τ→∞时,w2=w5=0,w3和w4分别均趋于一个定值w3,f和w4,f,此时该反应网络简化为一个可逆反应(I3I4),称之为烷烃异构化反应,并且将上述关系代入式(1),可得k6w3,f=k5w4,f,同时w3,f+w4,f=100,因此得到式(5)。

由此可见,L-LC加氢精制产品的平衡组成只与温度有关。w3,f和w4,f随温度变化如图4所示。定义烷烃异构化反应(I3I4)的平衡常数K=w4,f/w3,f=k6/k5,其随温度的变化也示于图4。

图4 L-LC加氢精制中烷烃异构化的平衡组成(w3,f和w4,f)及平衡常数(K)随温度(T)的变化Fig.4 w3,f,w4,fand Kof alkane isomerization vs temperature(T)in L-LC hydrofining

3.2 L-LC加氢精制中间产物的动力学规律

随着τ的延长,L-LC加氢精制中间产物w2和w4出现峰值,分别记为w2,max、w4,max,其对应的τ分别记为τ1、τ4。由式(4)可以计算得到w2,max、w4,max、τ1和τ4随温度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w2,max和w4,max不断降低,τ1和τ4不断减小,并且τ1始终小于τ4,即w2比w4更早地出现峰值。I2是I1→I2→I3连串反应的中间产物,并且由于k4活化能几乎是k2活化能的6倍,I1→I2的反应速率k2比I2→I4的反应速率k4对温度更加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I2的生成速率比消耗速率增长得慢,以至于在温度>543K时,已经很难观察到w2的峰值,因为在温度较高时I2的消耗速率远大于I2的生成速率,使得I2刚刚被生成就几乎被消耗殆尽。然而,因为I4不仅是I2→I4→I3连串反应的中间产物,同时参与I3I4可逆反应,影响w4变化的因素较多。

图5 L-LC加氢精制中间产物w2和w4的峰值及其对应的τ随温度(T)的变化Fig.5 The maximum of w2and w4and itsτvs temperature(T)in L-LC hydrofining

3.3 L-LC加氢精制各集总组分的反应速率

L-LC加氢精制各集总组分的反应速率r和反应速率变化率δ可用式(6)表示。

由式(6)可知,当ri>0时,组分Ii总体表现为被生成;当ri<0时,组分Ii总体表现为被消耗。当反应温度为523.15K,各组分表现的动力学规律较为典型,因此加以详细分析,其他反应温度与之类似。反应温度为523.15K时,各集总组分反应速率随空时的变化如图6所示。由于I5数值较小对整体反应影响不大,因此图中未标出。另外,图中仅标识了4个关键空时点。

图6 反应温度为523.15K时L-LC加氢精制中各集总组分反应速率(ri)随空时(τ)的变化Fig.6 Reaction rate(ri)variation with space time(τ)at 523.15K

从图6和式(6)可以看出,(1)对于I1,整个空时区间内,r1<0,δ1<0,说明I1一直被消耗,并且I1的消耗速率也不断降低。(2)I2的反应速率变化最为复杂,当0<τ<τ1时,r2>0,δ2<0,可见I1→I2→I4连串反应中的I1→I2反应相对于I2→I4反应占据优势,但优势越来越小,这主要是由于开始阶段w1较大而w2较小造成的;当τ1<τ<τ3时,r2<0,δ2<0,可见I2→I4反应相对于I1→I2反应占据优势,并且优势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应后,I1被大量消耗而I2被不断生成而升高的缘故;当τ3<τ时,r2<0,δ2>0,因为此时w1已经很小,所以主要进行I2→I4反应直至w2→0;当τ=τ1(或τ3)时,r2=0(或δ2=0),表现为w2-τ曲线上的1个最高点(或拐点)。(3)对于I3,整个空时区间内,r3>0,说明I3始终被生成,当0<τ<τ2时,δ3>0,尽管此时I4不断增加会推动I3I4反应左移,但是结合表1和图2可知k3w1≪k5w4,可见I3的生成主要源于I1→I3反应;当τ2<τ时,δ3<0,此时由于I1的含量迅速降低促使I4→I3反应成为I3的主要生成反应,而k5w4始终不高,致使r3下降。(4)对于I4,当0<τ<τ4时,r4>0,δ4<0,w2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促使I2→I4反应比I4→I3反应占据优势,但优势越来越小;当τ4<τ时,r4<0,δ4逐渐趋于0,I2已经较低,w4通过前期的积累会推动I3I4反应左移,直至达到平衡。

4 结 论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Ni-W催化剂催化低温费-托合成低温冷凝物(L-LC)加氢精制动力学实验。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将反应产物划分为5个集总,构建了加氢精制反应网络,获得L-LC加氢精制集总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L-LC加氢精制中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平衡组成,得到其摩尔反应焓为-28.81kJ/mol,并讨论了中间产物的动力学规律和各集总组分的反应速率的变化。

[1]DAVIS B H.Fischer-Tropsch synthesis:Overview of reactor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otentialities[J].Topics in Catalysis,2005,32(3-4):143-168

[2]王建平,翁惠新.费-托合成油品的加工利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6,36(1):39-42.(WANG Jianping,WENG Huixin.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oil fractions from Fischer-Tropsch process[J].Petroleum Refinery Engineering,2006,36(1):39-42.)

[3]徐倩,左乘基.利用费托合成制取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J].能源技术,2008,29(4):212-216.(XU Qian,ZUO Chengji.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liquid fuel via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Energy Technology,2008,29(4):212-216.)

[4]CALEMMA V,GAMBARO C,PARKER W O,et al.Middle distillates from hydrocracking of FT waxes:Compos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mission properties[J].Catalysis Today,2010,149:40-46

[5]孙启文.煤炭间接液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505-506.

[6]LAMPRECHT D.Hydrogenation of Fischer-Tropsch synthetic crude[J].Energy & Fuels,2007,21(5):2509-2513.

[7]BOLDER F H A.Fischer-Tropsch wax hydrogenation over a sulfided nickel-molybdenum catalyst[J].Energy&Fuels,2007,21(3):1396-1399.

[8]丁建军,黄星亮.催化裂化轻汽油中烯烃加氢反应宏观动力学[J].化学工程,2011,39(9):61-65.(DING Jianjun,HUANG Xingliang.Hydrogenation macrokinetics of olefin in catalytic cracking light gasoline[J].Chemical Engineer(China),2011,39(9):61-65.)

[9]韩崇仁.加氢裂化工艺与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71-75.

猜你喜欢
加氢精制产物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低温吸附剂的低温低压吸附等温线分布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青年编委会
加氢精制U形管式换热器管束泄漏分析与对策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研究
天然产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高压加氢生产食品级白油的工艺技术研究
龙口页岩油中压加氢精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