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吴英梅,糜 凯
招聘应届毕业生是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如何选择合适的应届毕业生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进而实现人职匹配,是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探讨以高校图书馆为应聘目标的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现状,准确把握图书馆队伍建设整体发展方向,以2007- 2012 年期间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应聘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应聘人员”)为调研对象,从五个方面进行网上调研——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期望与求职经历、就业与学校教育、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与期望、从对图书馆利用的切身体会谈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期望(开放问题)。为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所有调查均采用无记名方式,6 年中共回收2205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131 份,有效率96.6%。
从6 年统计数据看,男生所占比例为15%- 20%,基本符合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员队伍的性别结构,这是导致高校图书馆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以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图书馆为例,现有队伍中,女性馆员高达89%,近年这一比例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学历层次看,应聘人员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从6%上升到26%,尤其是近3年比例均超过20%,说明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图书馆,见图1。
图1 应聘人员学历构成
从应聘人员地域分布看(5 份问卷没有填写籍贯),应聘人员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究其原因,不仅与北京在四省生源心目中的地位有关,而且与四省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我国四大教育大省的地位有关,见图2。
图2 应聘人员地域分布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摸底。问题是:您的家庭经济状况使您在大学学习期间:A、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或其他方面的资助;B、要申请经济方面的支持但没有申请;C、需要依靠助学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完成学业。在历年调查中,不需要任何资助的毕业生占62%- 75%;依靠各种资助完成学业的占15%- 24%。从事图书馆工作不可能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如果应聘人员把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选择图书馆工作的依据,这是不现实的。
从应聘人员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调查数据看,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比例较高,为68%- 82%,这为建设一支组织管理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的高校图书馆队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应聘人员了解图书馆招聘信息的四种主要渠道依次是图书馆网站、学校人事处网站、同学/朋友推荐、导师/师兄弟(姐妹)推荐。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工作对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聘人员把图书馆列入求职意向之中,主动了解图书馆。应聘人员提到,他们与招聘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提出应建立固定的发布行业招聘信息的平台,此平台需具有公信力,及时公开发布信息,提供有效的就业渠道。
据相关统计,以北京市为例,2008 年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最看重晋升机会,其次是工作兴趣,再次是薪酬;2009 年大学毕业生则最看重个人发展机会,其次是经济收入,再次是工作的稳定性[1]。而从本调查2007-2012 年的历年统计数据看,在求职过程中,绝大部分应聘人员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占70%- 78%。但该比例不断下降,从2007 年的78%下降到2012 年的70%;而将单位性质列为优先考虑因素的应聘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 年起已超过65%,笔者认为这与北京市自2011 年起实施的房屋和汽车限购政策密切相关。其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地域因素占43%- 48%,薪酬与福利占16%- 26%,家庭期望占5%- 12%。其中薪酬与福利比例从2009 年起超过20%,2010- 2012 年超过25%,说明关注薪酬与福利的应聘人员比例稳中有升。
本调查设计的薪酬起点分为八个等级,最低为500- 1000 元,最高为4000 元以上。2007- 2012 年应聘人员希望的薪酬起点排名第一的等级从第四级上升到第六级,即从2000- 2500元上升到3000- 3500 元。总体看,应聘人员对于薪酬起点的期望值有了明显的提升。
2008 年北京大学生的平均期望月薪为3525 元[2]。但据本调查统计得出,2008 年到图书馆求职的应聘人员中有36%的人选择2000-2500 元,25%的人选择3000- 3500 元,说明到图书馆求职的应聘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员收入的基本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对2012 年调查表中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能接受的工资起点”两个问题进行交叉统计发现,无论是否需要助学贷款,排名第一的选项是工资起点“3- 3.5 千元”;但排名第二的选项明显不同,“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的应聘人员为“2.5- 3 千元”,“需要但没有申请助学贷款”的应聘人员选择了“4 千元以上”,需要申请助学贷款的应聘人员则为“3.5- 4 千元”,这说明家庭经济宽裕的应聘人员对薪酬要求不高,而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应聘人员更希望拿到较高的薪酬。
表1 2012年“家庭经济状况使您在大学学习期间是否需要助学贷款”和“能接受的工资起点(千元)”交叉统计百分表
调查共设计九个令应聘人员困扰的因素,数据分析排序依次为学科背景、性别、缺乏工作经验、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平、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年龄、个人能力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应聘人员对“个人能力”都非常自信,排在历年困扰因素的最后。根据性别统计分析后发现,男女生对这九个因素排序不尽相同,最困扰女生的因素是性别,而男生则认为性别是最不受困扰的因素。如果不考虑年龄因素,最困扰女生的因素是缺乏工作经验,其次是学科背景;最困扰男生的因素是学科背景,其次是缺乏工作经验。由此说明,在所学学科和专业选择上,女生比男生更明确。另外,在求职过程中令应聘人员困扰的因素还包括第一学历不是“211”学校或“985”高校、非北京籍户口、不是党员、自身表达能力欠缺、简历设计不够吸引人、面试容易紧张等。
数据分析显示,应聘人员对与自身能力相关因素的排序不受性别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外语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能力则排在后三位,由此说明应聘人员在经历数年大学集体生活后,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自信;由于计算机普遍应用于高校教学科研中,计算机知识已普及,因此应聘人员普遍将计算机能力排在最后一位。
2007- 2012 年,应聘人员对所学专业开设课程满足社会需求持完全认可、尚可观点者所占比例从53%上升为约69%,但总的来讲,该比例并不高,说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也需要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见表2。
表2 应聘人员对所学专业开设课程满足社会需求的认可程度
从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应聘其他图书馆的经历可以反映出应聘人员对图书馆工作需要的迫切程度。调查数据发现,历年的应聘人员仅19%- 32%具有应聘图书馆的经历,绝大部分应聘人员没有应聘经历,也没有实习、志愿者等图书馆工作经历。这反映出应聘人员对从事图书馆工作并没有作好准备,或者说对图书馆工作职前信息的把握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最吸引应聘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因素是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学术气氛;而期望值最低的三个因素是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及所在高校的社会地位。针对不同性别进行分析时,发现排在前两位的因素没有变化,但女生选择了工作比较稳定作为第三位,而男生则选择北师大图书馆的地位及影响,说明女生应聘人员相对看重的是图书馆工作的稳定性。女生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工资待遇,说明她们对图书馆待遇有一定的认识,而男生则把工资待遇高放在倒数第三位,将北师大名气大放在最后。
针对如果实际工作环境、待遇和机会与应聘人员的期望有差距时会怎么办的选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不计较得失,一如既往地工作,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期望”“既来之,则安之。无论待遇情况如何都愿意坚持到底”“通过努力改变大环境(整个图书馆的境况)改变自身的境况”,图书馆工作需要奉献精神,需要淡泊名利,绝大多数应聘人员比较了解图书馆,能够采取积极的工作态度,对职业有较高的敬畏感。
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自身优劣方面,应聘人员比较自信,图书馆学专业的应聘人员由于毕业前基本上有在图书馆实习的经历,因此对图书馆工作环境比较清楚,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应聘人员普遍认为自己的劣势是不熟悉图书馆专业知识,且个别应聘人员认为“所学专业在图书馆游刃有余,有大材小用的感觉,发挥不了专长。很遗憾”。但大部分应聘人员认为自己所学很有优势,完全可以融入图书馆工作中,理科应聘人员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参与导师课题的科研项目,因此对于检索文献有一定了解,并且所学专业可以融入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或者可以承担学科馆员角色,生物系的应聘人员认为生物科学中的分类学有助于进行图书馆图书分类工作。
在对图书馆需要改进的方面,应聘人员提出,“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每次借书册数不够灵活”“对读者的入馆教育不够,读者对馆藏服务不够了解”“个人觉得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但是利用率较低,很多人从入学到毕业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原来图书馆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么多服务,所以建议加大培训与宣传”“学科分馆建设不足,分馆的主页更新较慢,很多活动发布不及时,维护力度不够”“设置‘温情伞’借阅处”“图书馆资源丰富极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但需要在细节管理上突出”。由此可见,应聘人员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思考并且比较到位。
在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期望中,有的应聘人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把握自己与其他信息资源组织者、提供者的区别和共性”;有的应聘人员对图书馆性质比较了解,提出“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改革,改革应该朝着有利于国家、社会以及高校的方向发展,图书馆不能受经济利益所驱使”;有的应聘人员对图书馆功能进行拓展,认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成为大众提高自我修养,增加自身文化内涵的一个服务平台,除借阅图书外,应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同时为某些自发研究某一领域的民间人士提供沙龙或者交流场所和平台”;有的应聘人员希望“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心脏’”。
根据人职匹配理论,如果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进行人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对人的个体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3]。
2013 年4- 8 月,人社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测评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测评服务,此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开通免费测评,而且为用人单位提供免费测评平台,帮助用人单位在应聘人员甄选中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录用到最合适的人选,降低错误录用不适当人员的风险与成本[4],这也为图书馆引进新员工提供了一个参考平台。
从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来看,应聘人员在毕业前选择到图书馆实习或做志愿者的比例逐年提高,并且在有曾经在图书馆工作和实习经历的应聘人员中,本科或硕士专业是图书情报档案专业的约占32%,这一比例说明有越来越多的非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应聘人员通过到图书馆实习来增加其对图书馆的了解,并且希望到图书馆就职。高校图书馆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图书馆员队伍中,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学科化的深层次服务,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都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与所学专业相适合的工作,从而实现人职匹配。
[1] 张彦军,白素霞.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职业价值取向差异性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1,(10):77- 78.
[2] 范一蓉.试析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及策略——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30(6):105- 106.
[3] Robert D. Lock. 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五版)[M]. 钟谷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8- 9.
[4] 孙婧. “高校毕业生获免费职业素质测评”[N].光明日报,2013- 5-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