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4-12-31 09:47于雅楠何雪芳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15
图书馆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效能

于雅楠 顾 萍 韩 玺 淮 攀 何雪芳(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515)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班杜拉在1986年提出,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1]。Savolainen于2002年首次提出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涵义:个人对其组织和执行特定信息查寻行为(如在网络中发现信息)能力的评价[2]。

目前,国外学者对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用户自我效能意义的研究,Lam等人认为自我效能对用户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起着关键性作用[3];Moriyama等人探讨了自我效能和信息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促进[4]。②关于影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因素的研究,Bandura等人在1988年就指出自我效能的来源是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5]。③关于自我效能的测评研究,多数学者通过自我效能量表来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一般采用等级评定的量表,测量内容主要是对网络浏览、信息查寻与下载的能力评价,同时涉及他人的评价、反馈和自己的生理感受[6]。④关于自我效能与检索结果关系的研究,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个人的表现结果和自我效能信念彼此相关,个人的表现结果是自我效能最具影响力的来源,而自我效能也会影响个人的表现结果[7];Tsai等人对73 名大学生发放自我效能评估问卷,并将其分为高、低自我效能组,结果显示高自我效能组大学生的检索结果优于低自我效能组[8]。然而,国内关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缺少研究性报道,均为综述[2,6]。

本文研究信息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关系,对比信息检索课前后大学生自我效能的变化及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是否与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学习能力及习惯、周围环境、负面情绪及检索结果有关,并通过测评分析其相关的程度。

笔者基于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假设:①信息检索课将提高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②使用电子资源较频繁的大学生,其信息查寻的自我效能会更高;③对掌握信息检索技巧态度更积极的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会更高;④自身学习能力及习惯较好的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更高;⑤周围环境影响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⑥大学生查寻信息时,如果经历了较多的负面情绪,其自我效能会降低;⑦自我效能将提高大学生信息查寻表现的良好程度。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方式

本调查的时间为2013年5—7月,研究样本取自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在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及顺德校区的教室、网络教学中心对选修信息检索课的大学生集体发放问卷。课前问卷在信息检索课的第一次绪论课时由教师及调查人员发放,课后问卷在期末考试时由大学生集体填写。课前发放问卷496份,回收427份,课后发放问卷496份,回收431份。每个大学生均用编号代替姓名,只有当同一编号大学生的课前、课后问卷都被回收才作为最终的回收问卷。本调查最终回收问卷共369份,回收率为74.4%。在最终回收的问卷中,只有同一编号大学生的课前、课后问卷均有效才入选为本文的最终研究对象,这样的有效问卷为294份,有效率为79.7%。这294名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及专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2.2 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课前和课后问卷,课前问卷包括3部分:①研究对象基本资料;②电子资源使用现状,包括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电子资源的频率等信息;③信息查寻自我效能课前量表,涉及大学生课前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及对于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课后问卷除了课前问卷的部分,笔者在量表中又加入了4点可能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分别为:①学习能力及习惯;②周围环境;③考试中经历的负面情绪;④信息检索结果。由于这4个因素是在完成了信息检索课后及考试过程中测定的,所以笔者将其均放在课后量表中研究。

2.3 测评方法

课前、课后问卷共测评7个因素,分别为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学习能力及习惯、周围环境、负面情绪、电子资源使用频率和信息检索结果。前5个因素分别下设13、5、3、3、3道小题不等,每题的评分值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其同意程度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不同意”、“很不同意”的次序分别赋值5~1分。电子资源使用频率的测评是按照“每天”、“每周3~5次”、“每周1~2次”、“很少”、“从不”依次赋值5~1分。信息检索结果的测评与其他6个因素不同,笔者根据信息检索课授课内容,在课后问卷中列出6道题目(每道题目10分)让大学生针对其考试答题情况进行自我评分,即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掌握的得10分,没有掌握的得0分,因此,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自我评价在0~60分之间;除此之外,笔者考虑到自我评分不能准确地反映信息检索结果,在评定中加入教师卷面评分,教师对每名学生的评分也在0~60分之间。最终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评分及教师的卷面评分综合评定大学生的信息检索结果,这样每名大学生信息检索结果的分值应在0~120分之间。

2.4 统计分析方法

本调查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分析,所用统计学方法涉及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研究假设检验的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因此本研究按α=0.01的检验标准,p<0.01有显著差异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对问卷数据进行研究。例如,p<0.01有显著差异表示课后的变量高于课前,t值越大则表示课后与课前变量间的差异越大。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1,1],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表示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通常|r|>0.8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3 调查结果

3.1 互联网及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

在信息检索课前,大部分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频率非常高,每天均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79.25%,随着选项中频率的递减,人数也在减少;相比之下,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大学生较少,频率也较低,每天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大学生只有1人,有57.48%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但在信息检索课后,7人选择了“每天”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53.4%的大学生选择“每周1~2次”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见下页表2)。可见,较之信息检索课前,课后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频率大大提高。

3.2 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和态度在课前、课后的对比分析

表2 信息检索课前后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情况

表3列出了各变量的均数和标准差,其中,大学生课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均数为44.21,课后为51.80,提高了7.59。笔者对同一大学生课前、课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均数的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t = 16.684,p<0.0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课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高于课前。

表3 各变量的均数、标准差

大学生课前对于获取信息检索技巧态度的均数为20.07,课后为21.48,提高了1.41,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课前、课后对于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都很积极;另一方面,配对 t 检验的结果也表明大学生课后获取检索技巧的态度要比课前更为积极(t=6.698,p<0.01)。

3.3 课前、课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使用相关分析研究课前、课后自我效能与其他各变量的相关性(见表4)。结果表明:①大学生课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频率呈正相关(r=0.241,p<0.01) ;②大学生课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自我评分、教师评分均无关;③大学生课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课前态度呈正相关,与学习能力、周围环境、情绪等因素无关;④大学生课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大学生的自我评分(r=0.501,p<0.01)、教师卷面分数(r=0.177,p<0.01)均正相关,也就是说课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大学生的信息检索结果相关,并且,自我评分与卷面分数也呈正相关(r=0.260,p<0.01);⑤大学生课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课后态度、学习能力及习惯呈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⑥大学生课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课前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一致,都与周围环境无关。

表4 课前、课后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各变量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较频繁的大学生,其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会高于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较少的大学生。与自我效能较低的大学生相比,高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对于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更为积极、学习能力及习惯更好、经历较少的负面情绪、信息检索的结果更为优秀,这些结果在信息检索课后尤为明显。

3.4 分组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各变量的关系,笔者将本研究的样本根据其课后自我效能的大小划分为3组,分别是高效能组、中效能组和低效能组(见表5)。其中,高、低自我效能组各约占样本量的20%,中效能组约占样本量的60%,笔者分别计算出每组中各个变量的均数。表5表明高效能组的大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频率、掌握检索技巧的态度、学习能力及习惯、卷面分数的均数都是最高的,而在低效能组大学生的各因素的均数都是最低的;相反,周围环境、消极情绪两个变量的均数在高效能组最低,低效能组最高;自我评分变量在高效能组最高,中效能组最低。

表5 高、中、低效能组的各变量均数

4 分析讨论

4.1 信息检索课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显著提高

针对南方医科大学本科生信息检索的特点及需求,南方医科大学将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设置如下:绪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全文数据库、外文摘要数据库(PubMed)、参考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搜索引擎获取学术信息、专利信息获取、文献调研与分析,其课程内容涵盖中外文的全文、摘要数据库,搜索引擎及文献的综合调研等,其课时设置为30学时。信息检索课除第一次绪论课在教室授课,其余课程均在网络教学中心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大学生上机操作的综合形式进行授课。本调查的结果显示,信息检索课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高于课前,这与大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了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并进行了信息检索的上机操作是密不可分的。

4.2 信息检索课改变了大学生信息查寻的行为与方式

在信息检索课前,大学生大多依赖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方式查寻、获取资源和学术信息,缺乏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认知及使用;在信息检索课后,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频率大大提升,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获取电子资源信息的重要途径。

4.3 大学生的检索行为和活动对于维持和提高其信息查寻自我效能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与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频率有关。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较频繁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较高,同时,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会更乐于、更频繁地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这说明大学生信息检索的行为和活动(即信息检索的操作)过程对于维持和提高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尤为重要。

4.4 信息检索课提高了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巧态度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于掌握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较积极,而信息检索课又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对于掌握检索技巧态度的积极性。同时,高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大学生要比低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对于获取信息检索技巧的态度更为积极,经历了较少的负面情绪,学习能力及习惯更好,信息检索的结果也更为优秀。

4.5 基于检索操作和情感体验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更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检索行为和结果

课前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价同卷面分数无关,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信息检索知识学习、对自己的信息检索结果不能有客观、正确的评价;课后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价同卷面分数都相关,即课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与信息检索结果相关,这是因为信息检索课后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是基于一定的检索知识基础和检索操作活动并经历了情感体验的,这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研究相一致,这种基于操作任务和情感体验的自我效能更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检索行为和结果。

5 思考和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提高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要从影响其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因素着手。教师作为信息检索课的授课者,要不断完善授课模式,依据影响因素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改进,并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的参考馆员也不应一味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所有的检索问题,而应从提高其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5.1 完善信息检索课授课模式,提高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信息检索课确实提高了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但这并非说明目前的信息检索课的授课模式是最佳的。根据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笔者对信息检索课的授课有以下两点建议。

5.1.1 传统授课模式与上机操作的形式相结合

过去,高校的信息检索课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进行授课的[9],缺乏学生的实际操作。近年来,信息检索课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学生的上机操作,建立了多媒体信息检索课教学系统。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上机操作、使用电子资源的频率对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有很大影响。在此次调查问卷的最后,笔者也针对大学生喜爱的信息检索课授课形式进行了调查,在294份有效问卷中,有261人选择了“在机房边理论授课、边上机操作”的形式,可见,信息检索课中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上机操作”同步授课的形式值得被各高校广泛应用。

具体说来,教师在每次授课中要让学生完成一定次数的练习活动,不可全堂控屏,这样可提高学生信息检索操作的熟练度。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应立即让学生进行类似题目的检索实践,之后随机选取几名同学采取控屏的方式为大家演示其检索过程,这样可保证学生自行练习的有效性。教师应为每堂课预留出1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时间,以使学生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温习,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报告并与小组同学探讨、交流。每位学生针对检索结果,找出其与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改进自己的检索方法。课下,教师应给学生留少量习题,一则让学生巩固本次课的重点知识,二是提高学生的检索频率。要注意的是,检索题目的选取最好与学生的专业或兴趣相关,也可以是时下热点话题,拒绝枯燥、缺乏“人情味”的题目。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检索的准确性和检索效率,又使其成为了“有效的信息检索者”,而这种系统、全方位、互学互助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减少大学生对教师、图书馆员的过度依赖。

5.1.2 重视信息分类、管理及利用的授课内容,引导大学生对消极情绪进行合理控制。

现今,面对庞杂而纷繁的信息,很多大学生会感觉消极、迷茫、无从下手,其信息焦虑等症状由此而生。调查结果表明,负面情绪与大学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呈负相关,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查寻自我效能,一定要使大学生能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绪。在信息检索课的授课中,教师可重点讲授参考文献管理软件、文献调研与分析的内容,使大学生学会从繁杂的信息库中搜集、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合理利用;引导大学生控制其消极情绪,使其在遇到检索难题时可通过求助同学、教师等方式冷静应对,关键是要让大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检索课讲授的知识、技巧,学会举一反三,避免或减少消极情绪的干扰。图书馆也要加强信息导航、学科信息资源网、个性化订制等服务,将高质、有序的信息网络提供给读者,让大学生的检索体验更加轻松、愉悦,使其热爱图书馆的资源,从而使其成为图书馆资源的“忠实粉丝”。

5.2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首先于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 Ski[10]提出。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要求”[11]。本调查结果显示,掌握信息检索技巧态度较积极、学习能力和习惯较好的大学生,其信息查寻自我效能较高,这正是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体现。然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高校图书馆,应从新生入馆教育即开始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遵守信息法规、重视信息共享和信息产权的意识;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日常宣传活动中多渠道、多频次地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例如,培训讲座要针对大学生不会使用、了解不多的内容开展,重点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大学生学会鉴别优、劣信息资源,使其减少处理垃圾信息的时间,提高大学生信息处理的有效性,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素养是使其终身受益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5.3 改进原有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提高大学生自行解决信息检索问题的能力。

对于参考咨询服务来说,参考服务部门要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其实时咨询、信息推送服务要及时、到位。学科馆员要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然而,图书馆员不应一味地“亲力亲为”,而应使大学生学会自行解决信息检索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信息查寻自我效能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其对于信息检索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及利用,使其成为“有效的信息检索者”。笔者认为,图书馆帮助大学生完成当时的检索问题是很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在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下,“亲力亲为”会让大学生过多地依赖图书馆员,从而减少了大学生自己体验和学习检索方法的过程,剥夺了他们学习、体验的机会。

[1]陈祖琴,葛继科,郑 宏.自我效能感与用户信息查寻行为[J].图书情报工作,2007(7):54-56.

[2]吴卫娟.信息查寻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1):29-33.

[3]Lam A,Secord S,Butler K,et al.A Breast Reconstruction Needs Assessment:How Does Self-Efficacy Affect Information Access and Preferences?[J].Can J Plast Surg,2012,20(1):37-42.

[4]Moriyama J,Kato Y,Aoki Y,et al.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In Case of Junior High School[J].2009,23(2):309-325.

[5]Bandura A,Evans R I.Albert Bandura,the Man and His Ideas:A Dialogue[M].New York:Praeger,1989:112.

[6]谈大军,任淑宁,张新兴.信息查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5):124-128.

[7]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37(2):122-147.

[8]Tsai M,Tsai C.Information Searching Strategies in Web-Based Science Learning:The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03,40(1):43-50.

[9]韩亚兰,邓海平.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4(3):205-206.

[10]Eisenberg M B, Lowe C A, Spitzer K L. Information Literacy: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M].USA:Libraries Unlimited, 2004:21-26.

[11]坎贝尔.21世纪信息素质概念的界定[J].肖永英,译.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6):82-86.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