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格言
有一人论劫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哪个合受人天供养。
宋·普济编集《五灯会元·临济义玄禅师》
在途中不离家舍
说起临济义玄禅师(谥号慧照),在中国佛教史上可谓鼎鼎有名。禅宗六祖慧能死后,子弟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一花五叶,即法眼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五大宗派。临济义玄就是临济宗的开宗大师。
既是大师,就要给弟子们上课。待到弟子们聚齐,义玄登堂开讲:“有一人论劫(佛教认为人生即是应劫,故论劫当指人生)在途中不离家舍,有一人离家舍不在途中。哪个合受人天供养。”说罢起身就走,留下弟子们自己思量。于是,这段话就成了禅宗公案之一。
禅宗修行办法之一,叫“参话头”。公案就是话头。因而,义玄的这段话,历史上留下许许多多的见解。最有意思的是现代有人把它与家庭和睦联系起来,说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家人,忘记父母。这虽然有些过于浅显,但毕竟是传递了正能量,也算是参话头之一得吧。
其实,义玄讲的是人生目的和过程的关系。禅宗修行,目的是成佛,姑且称之为“家舍”;“在途中”,当然是指修行的过程。目的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因为没有一个努力的过程,就很难达到目的。这样的理解应当具有普遍意义,例如,现代奥运会的口号就是“重在参与”,也是淡化奖牌(目的),强调过程的重要性。
更深入的分析人类实践活动目的和过程的关系,一种是义玄所说的,修行中始终不忘目的,即在途中不离家舍;一种是既无目的也不修行,浑浑噩噩,如无根浮萍,这就是离家舍不在途中。此外,还有人在家舍不在途中,空有雄心壮志和远大目标,却不愿付出努力;或是在途中却离家舍,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东边冲冲,西边撞撞,总是做些背离自己目标的事情,到头来一事无成。
义玄所说,对人们的养生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养生的目的在于健康长寿,但真要达到健康长寿,你就应当在途中不离家舍,时时刻刻都关注健康,力行健康的生活。如今,山野田间有不少长寿的百岁老人,他们或许没有刻意去养生,只是有一个朦胧的念头,就是要健康过好每一天。因此,他们或力所能及勤劳不缀,或粗茶淡饭安居不怨,或与人为善以诚待人,就这样日复一日,最终达到了养生的目的。这就是在途中不离家舍。而有些人虽然心系养生,时常锻炼或补养,圣火火种却不断地或与人斗忿嗔怒,或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做些背离养生原则的事情。如此,怎么能达到健康长寿呢?
唐代和尚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假如你的养生实践能达到永嘉大师修禅的境界,每时每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贯穿养生的理念,不做任何背离养生原则的事情,健康长寿自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