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增长 无视安全—2013国内石油石化安全生产评述(上)

2014-12-31 12:42冯跃威
中国石油石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化工事故企业

○ 文/冯跃威

非法谋取暴利、降低生产投入等因素,致2013年国内石油石化企业事故猛增。

中国化工企业事故特征多是小规模、不经济型企业所为。这些企业追求短期生存目标远大于长期发展目标。

经笔者大数据分析,2013年被媒体关注的国内石油石化产业各类事故618起,比2012年增加400起;事故造成死亡268人,比2012年上升160%;受伤1123人,较2012年提高23.4%;另有失踪25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92%。

上游事故一起

2013年,国内上游产业发生1起事故。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272井发生原油泄漏事故,30余吨原油将近六亩林地污染。

另有一起发生在海外的事故也值得关注。中石油下属公司在乍得施工时发生溢流事故。尽管这是钻井过程中偶发的事件,却表现出施工方在钻进过程中,地层压力即时监测技术能力薄弱及控压钻井补偿技术上有瑕疵。

虽然事故外溢量并不大,却造成业主的过度紧张。

同时,由于该事故发生在海外,更应该引起国内实施“走出去”的公司的高度重视,避免因个别施工方自身能力薄弱和瑕疵,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声誉和走出去的进程。

沿海化工事故多发

从化工产业看,2013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63起,占总事故26%,比上年增加63%。其中,死亡96人,占死亡总数30%,比上年增加98%。受伤498人,占总人数44.3%。单起事故平均伤亡人数为3.06人,与2012年比下降5.81人。

从事故总量增加与平均单次事故伤亡人数下降关系可以看出,2013年发生在化工产业上的事故主要由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化工厂所为。

从事故多发地区看,江苏、山东、浙江、湖北和辽宁等五省依次排在前五名,分别发生了23、21、20、13和11起,占到全国化工产业总事故数的53.99%。

2012年,“榜上有名”的省份是浙江、江苏、湖北、山东和江西。2011年,则是山东、江苏、四川、河北和浙江。山东、江苏和浙江连续三年上榜,湖北则二度进榜。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中,山东省的化工事故绝对量排名第一。

从关联性看,事故发生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政府产业导向具有高度吻合的特征,有明显的“楔型”结构,即沿海地区是事故发生多发地,并开始逐渐向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延伸并递减。这一现象鲜明地映衬出随着西部大开发脚步的加快,事故发生频度和扩散走向正在向西部挺进。与此同时,环境安全的威胁也在不断向西部扩散。

在事故责任归类上,除一两起是自然灾害或突发停电造成的事故外,其余均因违规操作、设备老化的管理漏洞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一结果也凸现出部分企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追求增长却无视安全的特色。

化工生产环节无一幸免

2013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的部位几乎涵盖了化工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事故近乎全都发生了。

从建厂前期设计缺陷、建设过程中因投资不足而偷工减料到设备调试期间粗心大意均有涉及。一些化工厂刚开工不久,便出现料塔倾斜、反应釜固定松脱等不该发生的设计缺陷和安装质量问题,以及因装配质量不达标造成的泄漏和爆炸着火等能够想得到的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腐蚀、老化且检查和更换不及时发生的泄漏和爆炸事故仍是老问题。

在工艺流程中,有压力过载、填料过量、温度超限、粉尘浓度超标等基础性管理疏漏造成的过压爆炸、过量泄漏、高温和粉尘爆炸等事故。

这不仅反映出装备中压力计、流量计、温度计、固相浓度监测仪等仪器仪表质量或仪器仪表等自动化水平或人工操作水平低等问题,而且暴露出企业数字化集成管理能力的不足,甚至部分企业没有能力对基本数字化检测系统升级进行投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我国化工产业的平均工业化水平低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

在过程管理中,有些企业甚至对冬季保温等最基本的设备管理也有所忽略,造成有炼油厂催化裂化干气管线流量计与管道连接部位被冻裂,并发生泄漏。

从起火爆炸事故的设备清单看,有反应釜、水解釜、蒸馏塔、蒸馏炉、蒸发器、换热器、连续重整反应器、离心机、烘箱和过程中转罐等装置,恨不得只要是化工生产能用的上的设备就能有事故与其一一对应。

从化工管道系统的事故清单看,在承载的高压管道、回收尾气的管道、导热油管道、管路膨胀节、闸门、法兰及管道上的仪器仪表上都发生过事故。

从生产保障看,有电路断路引发的起火爆炸,也有意外停电后违规处置或应急处置不当引起的泄漏。在检修过程中,有高空落物、填料坍塌、违规焊接管道和阀门引起的爆燃、装置内残留物排放不净检修时引起爆燃或人员中毒。

从环境友好看,有尾气、尾渣、尾液处理装置设计缺陷造成的事故、装置腐蚀老化造成的爆炸,甚至还有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放造成的事故。

其中,最经典的一例就是因尾气回收装置失效,仍在持续排放而造成的烟囱爆炸事故。更可笑的是,因尾液处理不过关排放到水池后连水池一同着火。内蒙古有极个别煤制油化工企业将五类污水直排黄河,长达两年之久而无解决良策。

更值得一提的,也是笔者从2011年以来就一直关注并呼吁的问题,即在产业升级或关停并转过程中,对废弃化工厂、化工库房等基础设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除有毒有害化工残留物在失控的情况下危害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但不幸的是,时至今日废弃化工仓库的泄漏事故还在发生。

化工产业的另一个事故多发点是厂内化工原材料的仓储设施。占化工厂事故总量的16.56%。包括露天随意堆放或仓库内易燃品混放等存放条件不达标引起爆炸或着火,原材料在中转过程中泄漏造成的爆炸,库房违规电焊导致的火灾、过量加料造成不合格储罐爆炸、违规倒闸门引起的储罐过载爆炸、静电引起的爆炸以及化工品自燃。

●2013年,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国内石油石化产业各类事故共618起,比上年增加400起。 供图/CFP

上述原因都是生产控制过程中最常见的责任事故,但对企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往往十分惊人。

非法生存以谋求暴利

2013年,炼油类企业发生事故9起。除中石化“贡献”两起外,其他均发生在民营企业。其中,有6起发生在非法土炼油厂中,对所在地造成的环境伤害极大。

我国相关职能部门三令五申取缔非法土炼油厂,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出极大努力后,该类事故发生次数和危害程度与2012年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不过,在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四川和江苏等地依然残存土炼油厂。其中,江苏徐州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附近的土炼油厂竟然存续7年以上。

现在,非法土炼油厂和土化工厂有向大山深处转移隐匿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雪上加霜。2013年,广西和浙江分别依法捣毁4家和1家非法土化工厂。其中,浙江非法土化工建在永嘉瓯北花岙村的山上,“甲苯”、“丙酮”等易燃易爆化工产品直接威胁着山下百姓的生命财产与环境安全。

成本陡增致企业风险变现

2013年6月,国内银行间爆发异常严重的钱荒,10月债券收益率又出现第二轮大幅度抬升。同年底,钱荒魅影再现,使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都不断攀升。而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不断创造出的货币,又使货币实际购买力持续下降,继续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再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恶化了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政府主导的压缩过剩产能和产业升级政策,又使包括石油石化产业在内的众多企业,特别是那些早该出局的规模、效益、环境都不经济的化工企业去豪赌政府给予的补贴和减税、拼低劳动力成本、拼低资源价格、拼低环境污染赔偿,在用完或没有这些资源可拼时,企业就从内部挖潜、挤占安全生产成本,最终使这类企业长期维持在安全生产边际线之下生存,为各种类型事故种下恶果。

2013年8月16日,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包含安全生产信息、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等13部分共30条。它是国际先进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但是,中国化工企业事故特征多是小规模、不经济型企业所为。这些企业追求短期生存目标远大于长期发展目标。而任何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又需要付出成本和费用,在无相应市场竞争机制(融资、投资、税收、补贴、资源价格、进出口许可等)、无市场强制性退出机制和经营收付的良性循环支持,企业也只能在安全生产边际线下的老路上爬行,事故也就在所难免。

猜你喜欢
化工事故企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企业
企业
企业
学中文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废弃泄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