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莲教是中国十二世纪以后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宗教。白莲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弥勒信仰、摩尼信仰以及其他民间宗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民间宗教。朱元璋凭借白莲教的力量建立了明朝政权。溯源,白莲教和明朝政权密不可分。
[关键词]白莲教;世俗化;明政权;下层民众
公元1133年,江苏吴郡延祥寺僧人茅子元在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自号白莲导师,这可以看做白莲教的起源。白莲教简化了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适应了广大下层民众的信仰需要。白莲教在创教之始的教义也只是单纯的信仰弥陀佛。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融合了“弥勒下生”、“明王降世”等思想,成为具有反抗性的宗教团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翻元朝政权的作用。
一、元末白莲教起义和明朝政权的建立
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此起彼伏。1325年6月,河南息州民赵丑厮、郭菩萨宣扬弥勒下生,发动起义。1328年5月,广西普宁寺僧人起事。1337年正月,广州增城县民朱光卿起事。1338年,白莲教徒彭莹玉于袁州发动起义,这些起义是元末大起义的前奏,都是打着白莲教的旗号。1351年,元政府强征十五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民间怨声载道,叫苦连连。白莲教徒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韩山童虽然被捕牺牲,但刘福通却攻陷了河南的罗山、上蔡、真阳、确山等地,在淮水流域发展迅速。这次起义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九月,彭莹玉再次发动起义,攻陷了蕲、黄,拥戴徐寿辉建立了天完政权。此外,又有南琐红军和北琐红军在湘水和汉水流域发动起义,这些起义都是以白莲教的名义发动的。
郭子兴于1352年2月在濠州起义,“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1]朱元璋于当年闰三月来到濠州,投入郭子兴军中,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1353年,朱元璋对濠州城内彭大、赵均用、郭子兴等人的争斗感到厌倦,于是把自己身边的士兵留给郭子兴,自己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出走定远,这是朱元璋建功立业的开始。这二十四人以后为明王朝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二十四人都是白莲教徒出身。其中徐达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晏然,民不苦兵。”[2]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武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都是出身于白莲教。1355年,韩林儿即帝位于亳州,国号宋,建元龙凤。郭子兴部臣服于韩林儿,接受龙凤纪年。1358,韩林儿势力达到最盛。韩林儿在北方的斗争客观上缓解了江南红巾军的压力。朱元璋趁机由和州南渡长江,定都集庆,扩充实力,为以后的立国打下基础。“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籍其力焉。”[3]明朝的建立,白莲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朱元璋的势力强大以后,并且开始背叛白莲教。朱元璋先后礼聘婺州宋濂、青田刘基、龙泉章溢等人,并建立了礼贤馆。众人之中,刘基和宋濂最为卓越,“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基佐军中谋议,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4]朱元璋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儒家经典,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另外,朱元璋对白莲教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宋濂和刘基身为儒家弟子,本能地对白莲教的妖妄邪说持厌恶态度,白莲教向来被人视为异端邪教,一直受到儒士的轻视。“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5]刘基不拜韩林儿,除了韩林儿年幼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林儿白莲教主的身份。
1363年2月,韩林儿所在的安丰被张士诚部将吕珍所围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张士诚围安丰,刘福通请兵救援,太祖亲援。初发时,大使刘基谏曰:‘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太祖不听。”[6]虽然朱元璋没有听从刘基的劝告而是救出了韩林儿,没有把韩林儿安置在应天而是安置在滁州,说明朱元璋此时心态已经起了变化。1365年12月,“太祖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7]韩林儿死后,朱元璋随即去龙凤年号,并于1368年称帝。韩林儿沉江一事,历来都有人怀疑,依照朱元璋当时心态的变化以及建立明朝以后对廖永忠大力封赏的举动来看,极有可能是朱元璋在背后主使的,到韩林儿沉江为止,朱元璋已经彻底背叛了白莲教。而且明代一朝,对白莲教始终是禁止的态度。洪武元年,朱元璋从李善长之请,下诏禁断白莲社、明尊教、白云等教派。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赦禁断。刘基等人制定大明律时,更以成文法律的形式把对白莲教的禁止固定下来。朱元璋出身于白莲教,深知白莲教等民间教派危害社会稳定。
二、明朝白莲教的秘密活动
朱元璋对白莲教厉行禁止的态度影响了以后历代的皇帝。但白莲教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转入地下秘密传播和发展。终明代一朝,白莲教的活动一直不断,一直在和明朝政府进行着斗争。
江西、湖广地区,在元末农民起义时,是徐寿辉、陈友谅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区,这里受白莲教的影响较深。1373年6月,罗田县人王佛儿,自称弥勒佛降生,鼓动民众起义。1379年7月,陈友谅旧部荆州孙谅等曾谋起义。1386年,福建彭玉琳到新淦,自称为弥勒佛大师,烧香聚众作白莲会,并与当地居民杨文、曾尚敬等共同密谋起义。彭玉琳称晋王,置官属,建元天定。在其他地区,白莲教起义也是此起彼伏。
明朝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流民问题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白莲教与流民结合起来,成为明朝廷的严重威胁。正统年间,石龙和刘通在荆襄一带起兵。到了正德年间,有李福达的作乱,李福达出身于白莲教世家,还与嘉靖朝党争有一定的关系。嘉靖以后,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白莲教的活动愈演愈烈。1557年、1565年、1566年各有湖州马祖师、河北张朝用、四川蔡伯贯的起义。
1589年,南雄李圆朗起义,1600年,浙江人赵一平起义。1604、1606又有福建吴建、吴昌兄弟和河南刘天绪起义。1622年,山东巨野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大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成为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徐鸿儒于五月起兵,自号中兴福烈帝,从五月到六月,相继攻陷郓城、邹县、巨野等地,十一月失败。徐鸿儒等人在山东经营二十年,徒众不下二百万人,起义规模巨大,朝廷为之震动。徐鸿儒失败以后,他的余党仍潜伏在山东一代。1629年,白莲教徒曾围攻莱阳。1633年,山东王伦反,自称混元祖师,徒众有七八千人。徐鸿儒之后,白莲教基本上没有大的活动,明王朝的最终却是被统治被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运动所推翻。
三、白莲教失败的原因探析
首先,白莲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茅子元建立白莲教后,虽然白莲教传播十分迅速,但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并且茅子元死后,白莲教并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对白莲教进行整合,“后有小茅■黎复收余党,但其见解不及子元。”[8]这就导致白莲教内部宗派林立,不能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其次,白莲教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纲领,白莲教起义从本质上讲,仍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白莲教的成员大都是贫苦农民,西方净土以及兜率天的富足安康只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东西,不可能代替具体的政治纲领,运用“弥勒下生”等宗教口号固然可以唤醒人们的革命热情,但用宗教幻想代替革命纲领是行不通的。
最后,经过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对白莲教的严厉打压,白莲教异端妖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白莲教的宗旨和教义和儒家学说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这就使得士大夫阶级团结一致对付白莲教。
注释:
[1]《明史》卷一百二十二,《郭子兴列传》,第2549页。
[2]《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徐达列传》,第2596页。
[3]《明史》卷一百二十二,《韩林儿传》,第2555页。
[4]《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宋濂传》,第2646页。
[5]《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刘基传》,第2640页。
[6][明]刘辰,《国初记事》,第8页。
[7]《明史》卷一百二十二,《韩林儿传》第2554页。
[8]《佛祖统纪》卷四十七,第2009页。
作者信息:许伟伟,女,1989年3月生,河南信阳人,安徽大学2012级专门史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