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骏
《钢铁侠》系列电影题材来源于漫画(MarvelComics)中关于科幻的超级英雄形象,导演乔恩·费儒充分以英雄主义为中心线进行拍摄,由小罗伯特·唐尼和格温妮丝·帕特罗为男女主演的《钢铁侠》系列的电影。《钢铁侠1》于2008年的4月30日首映,大受观众好评,两年之后再度拍摄系列电影《钢铁侠2》,人民币票房升到了1.25亿元,而 2013年 5月再次推出《钢铁侠3》,又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
在《钢铁侠》三部曲这华丽的票房下,也吸引了我们对其文本研究的兴趣与动机,有如此多的观众对这部电影如此着迷,相对也突显了这部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力,导演与编剧在其中所隐藏与所呈现的意识形态与背后的后设思维,都是值得去研究分析的。本文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文本分析的方式阐述《钢铁人》三部曲中所隐含的文化霸权。
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中指出:一个政权的维持,是需要政治的强制力加上霸权文化的力量配合。后者来自于在市民社会的配合之下,包括教育、大众传播媒体等对于大众的潜移默化,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虚假意识,使霸权得以维持。在所谓先进工业化国家中,文化霸权的力量尤其隐密而强大。
贯穿《钢铁侠》三部始终的是无处不在影射的美国霸主地位。剧情走向以美国为主向外扩散到第一集的阿富汗、第二集的苏联和第三集的中国,但剧情最终仍会走回美国本土,而阿富汗、苏联和中国等国家仅仅只是故事背景的一环或剧情路过该地,故事的整体发展仍然在美国本土进行。上述这些元素都充分显示出在电影中存在浓烈的大美国主义思想,一切以美国为主轴,仿佛世界是以美国为中心在运转,形成美国中心论。
如《钢铁侠1》开始阶段,一个镜头大全景介绍了阿富汗的阿格拉空军基地,主人公斯塔克在美军所占领的阿富汗空军基地进行武器说明会,整个描述中没有提及到美军侵略阿富汗,从侧面上反映了美国在阿富汗驻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而剧情中段斯塔克在记者发布会上,强调了自己的公司贡献给世界的绝不仅仅只是军火,公司关闭军火生产符合这个国家和全世界的利益。斯塔克的这段话语是站在美国是世界老大的位置上提出的,关闭军火武器生产就能满足国家和世界的利益,侧面强调了美国对于世界的绝对霸主统治。
在《钢铁侠2》里,斯塔克在开幕博览会上的致词,虽然客套上说维护世界和平不是自己的成就,可是其实就是在表示“自己”就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去破坏,而这边的“自己”象征着美国霸权主义,美国就是世界的守护者,谁也别想去破坏美国维护的秩序。
“对于美国,恐惧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状态,没有恐惧就没有美国。源源不断的恐惧是一种决定着美国言行的推动力。”他们需要英雄,对英雄有着由衷的憧憬,这也是美国电影中偏爱英雄类题材的原因之一。个人英雄主义是为完成某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任务或实现某一社会理想时表现出来的果敢、英勇和牺牲的精神。个人英雄主义要反映出社会正义,敢于克服困难并与黑恶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
这种绝对化的追逐源于美国早期移民对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和所面对的新的人文观念的内在恐惧。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形式的完美结合由电影可窥一斑,在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是正义的化身,义无反顾承担起拯救社会的重任,这种使命感是美国建国以来“天赋使命”世界观的体现。
在《钢铁侠1》中,斯塔克的助手对斯塔克说:“你的命运现在掌握在那群杀人犯的手里,你这样就能出去了吗”?在对话中将阿富汗的反叛军称为杀人犯,从意识形态上树立了斯塔克以及美国英雄和好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则把阿富汗及其军队列入坏人的行列,再一次侧面强调了美军占领阿富汗的正当性。在该电影后半段,将阿富汗反叛军设置成对其民众迫害和虐杀的角色,而斯塔克扮演的钢铁人成功解救了科拉米镇的难民,打败了反叛军并活捉其头目交给难民们来处置。这个场景再次反映了美国对于自己老大地位的强调,隐射出美国插手国际事务是出于美国“国际责任”的体现。
在第三部里,爱国者钢铁侠出现,宣示要捍卫美国的安全,身上的颜色以红蓝白三色呈现,隐含了美国国旗的颜色。在这里搭配的是美国高官的发言,以音效搭配,不用文字多加赘述,就可以让受众自然地将爱国者号钢铁人,归类成为好人的这一边。
就钢铁侠来说,主角是白人,优秀、聪明、帅气,集所有优点于一身。这可以告诉我们,在这一基本动机的驱动下,美国借助全球化趋势的涌动,利用渠道和路径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控制:一方面,驱动文化消费,输出文化产品。利用这样的电影搭配的广告、流行音乐、通俗文化等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推动美国文化进行全球性消费,目的在于将自己的强势文化渗入到各国日常生活中,造成文化失落或断裂,继而仿效美国文化,寻找以美国为基点的新的文化归属。另一方面,实施文化殖民,实现文化霸权。在第一部里,斯塔克脱险回到美国后,在出席记者发布会之前,反复强调要吃汉堡。显而易见的是,汉堡是美式快餐文化的代表食物。在文化霸权主义下,美式快餐通过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餐饮店模式传播到了全世界。美国将这种文化消费主义渗透到了全球,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人对于美式快餐的推崇和自豪,属于快餐文化传播的一种霸权表现。
而在《钢铁侠2》中,博览会开始由一群穿着清凉的女性衬托钢铁人,可见其英雄主义歧视或物化女性的象征。而同时博览会背后荧幕显示着大面的美国国旗,与华丽壮盛的博览会作连结,象征美国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科技实力。斯塔克因为有钱有势,甚至能临时将赛车选手换下,换自己上场,这显示了资本主义与经济霸权的意识型态,只要有钱有权,在美国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西方社会以阵地战 (war of position)代替运动战(war of movement),核心是夺取文化霸权。所谓赢得霸权,就是在社会生活中确立道德、政治、知识的领导,采取的做法是将自己的“世界观”(即意识形态)传播到整个社会中,从而将自己的利益等同于整个社会的利益。但是,这并非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葛兰西拒绝意识形态概念的纯否定用法,将意识形态当作一个描述性概念,认为它是“一种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中,以及在所有个体和集体生活中显露出来的世界观”。后者是相对于市民社会而言的,它主要表现为教化关系。他注重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的内在关联,强调“有组织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改造力量。
在整个三部《钢铁侠》里,美国直接或间接将反面角色设定为东方人,并在剧情中有意无意地矮化东方。在第一部电影里,暴徒头目对奥巴代·斯坦说:“有几架钢铁人就能够统治亚洲了。”在西方英雄电影中,常常在意识形态上塑造西强东弱的效果,片中号称几架钢铁人就能统治亚洲,实际上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亚洲的贬低和弱化。
而在第二部中,矮化的现象也有所体现,片中播放仿冒钢铁侠的国家,刻意使用了北朝鲜与伊朗两个国家,目的是在影射北朝鲜与伊郎在现实中威胁西方国家的现况,赋予其都具有强大火力并威胁自由民主的象征。
在第三部里,直接设定了坏人头目的角色——满大人。在此时第一次出现的姿态是以仇恨美国的中国后人,并且承认剧中的爆炸案造成伤亡是由他策划的。有趣的是,满大人一出现马上就说有很多人形容他为:“恐怖分子”,恐怖分子这名词其实就是针对那些用肉身炸弹企图对于文明国家造成威胁的人之统称。在这边坏人头目一出现就将自己定位在恐怖分子,虽然此人并不是真正最后的坏人,而只是一个高薪聘请的演员,但是片中以恐怖份子自居直接讲明了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近年来,美国通过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及援助项目等,向落后国家大量输出文化产品,促使目标国认同和接受美国的文化符号及价值观念。于是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产业大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全球入侵,并由此产生文化殖民现象,造成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因此,我们在观看电影后,除了得到了休闲与满足,我们本身也要去思考,在这样的社会下,我们必须要有怎么样的能力,在竞争的环境下取得自我认同,而不是一味地被人宰割。
1.Sardar,Z.&Davies,M.W.American Dream,Global Nightmare.UK:Icon Books Ltd,2004.
2.JosephS.NyeJr.PowerintheGlobalInformationAge:Fromrealismtoglobalization.London:Routledge,2004.
3.Antonio Gramsci:Gramsci’s Prison Letters,tran.By Hamish Henderson,Zwan Publications,1988.
4.房 芳:《美国超级英雄影片中的美国意识形态》,《电影评介》,2007(18)。
5.周 凡:《重读葛兰西的文化霸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