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国际范儿

2014-12-31 08:55:22李薇
IT经理世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吴强播放器蓝光

李薇

早期以音视频起家的OPPO,正在全球围绕手机展开一场有关生活方式的生态圈构建。

深秋的北京,处处可见的银杏树在阳光的映照下一片金黄,把古都装扮得格外绚丽。在最好的季节,当代世界著名摄影大师麦克·山下来到了北京。

麦克·山下1979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选题,并曾多次在中国进行摄影工作,他为《国家地理》拍摄的有关中国的选题包括:《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长城》、《伟大传奇再现:郑和下西洋》等。

不过这一次,摄影大师远渡重洋而来并不是为拍摄,而是为了一款手机——OPPO N3。就在两周前,他带着这款最新的手机去了一趟意大利,并用它拍摄了不少照片。

在OPPO“One More Step”新品发布会的舞台上,麦克·山下分享了这些照片。他从专业的角度给了OPPO手机一个“赞”,认为OPPO手机的拍照功能丝毫不输给某些专业单反相机。

麦克·山下的站台和支持让全球的摄影爱好者备感欣慰——原来,我并不需要专业而昂贵的单反相机,并不需要佳能的红圈镜头或尼康的金圈镜头,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部手机。

OPPO也在表达——OPPO,不只是一部手机,它更是一种代表国际范儿的生活方式。

更进一步

事实上,当OPPO副总裁吴强在北京的“One More Step”发布现场时,万里之外的新加坡金沙会议展览中心也热闹非凡。OPPO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埃及等全球15个国际市场的经销商云集于此,“One More Step”在这里同时进行。

新加坡会场上,OPPO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李炳忠宣布,OPPO正式进军海外市场,新品全球同时上市。2014年底,OPPO海外将扩展至20个市场,在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均进入前四。

从OPPO的诞生来看,这家公司早就打上了“国际”烙印。

2001年,经过全球多个国家的语音测试,最终确定“OPPO”品牌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注册。2004年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时,从品牌的名字到品牌的设计都是国际范儿。2005年,OPPO在美国加州硅谷设立OPPO Digital公司,专门制作专业蓝光播放机等数码视听产品。

OPPO蓝光播放器连续三年被美国消费者报告评为“最高评价播放器”,也正是屡屡获奖的蓝光播放器为OPPO找到了打开通往苛刻美国市场大门的钥匙。目前,OPPO蓝光市场已拓展至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地区。

正如陈明永所说:“OPPO这个品牌从诞生时起就是要做令人尊敬的国际品牌。”如今,OPPO希望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能复制其蓝光播放器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但吴强强调,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OPPO都会始终坚持中高端品牌建设。

面对全球通信市场由3G向4G的过度,OPPO也有自己的理论,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时的坚决和快速,再次体现在向4G的过度上。2013年12月,OPPO做出决定——砍掉3G生产线。这一决定换来了OPPO在销量上的不断上升。

“OPPO并没有刻意追求‘规模,它的发展更多的会着眼于提升产品、技术和体验本身。”吴强表示。他是OPPO创始人陈明永的爱将,掌管着OPPO的营销与渠道,也是OPPO的关键人物之一。

吴强坦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OPPO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销售渠道等软硬件各方面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升级。但‘One More Step的内涵在于:在产品设计追求极致的路上更进一步;在不断创造真正用户价值的路上永不停步。”

正如低调的OPPO创始人、公司CEO陈明永也在其微博中强调:“我们深知,技术与创新上的每一次迈进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引擎。”“One More Step”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苛刻基因

稍加留心,不管是街头匆匆的人流、闲坐在咖啡馆的文青,还是夕阳下挽手漫步的老者,手中可能都拿着一部手机。

手机早已不只是个简单的通话工具,它占据了人类生活几乎所有的碎片时间——通过它进行社交、游戏娱乐以及观看视频等。不过智能手机的火热、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个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目前尚未有其他产业像手机这般风云变幻:半年之内足以让一家品牌跌入低谷,也可以让一个企业迅速登上顶峰。要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出众,就得找到不同于人的差异点,OPPO不但找到了,还把这个点做到了极致。

“手机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能存活下来的品牌与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吴强总结,“OPPO也有一些擅长的东西,影像技术是OPPO最在意的。”

事实上,自2008年推出首款手机A103,OPPO就一直对影像有着苛刻的追求。

A103也被称为“笑脸手机”。当时,虽然受制于硬件制约,A103只配置了130万像素的摄像头。“但经过调试后,A103的拍照效果丝毫不输给市面上配置300万像素的手机。”吴强强调,“OPPO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要让相机会思考。”

“让相机会思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宣传语,为了这句话,OPPO的研发工程师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而OPPO核心PI(Pure Image)原画引擎影像解决方案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OPPO在这方面的努力。

PI原画引擎的色彩算法、曝光算法拥有海量的特征库,可以根据环境进行智能匹配,从而给予最佳的色彩和曝光表现。PI原画引擎影像解决方案是OPPO在手机拍照上强势表现的基石,随后的N1、Find7等产品深得市场肯定也离不开这个技术。

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赛诺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2014年7月,OPPO以15.6%市占率列中国移动4G手机市场首位。市场预计,2014年OPPO整体出货量将达2500万部。

更值得一提的是,Find7是业界首次采用高通骁龙801平台搭配索尼IMX214图像传感器影像组合的手机,自Find7后,业界普遍反映,采用这一影像组合的手机在拍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对此,吴强解释,在和高通的调试中,OPPO贡献了很多影像方面的调试经验和算法,OPPO乐于将其在影像领域的经验通过这个平台分享给整个行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OPPO手机在海外也被很多用户称为“拍照神器”。Find5在海外上市后OPPO海外官方Facebook和论坛上同时发布Find 5环球摄影大赛信息,不同肤色的粉丝纷纷晒出自己的照片,其惊人的拍照功能使得这款手机在海外遭疯抢。

手机之外

如果有一天,OPPO推出了一台超炫的独轮车,千万不要惊讶!因为这是一个构建生态圈的时代,每个企业都不会拘泥于自身的领域,而是围绕特定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OPPO也不例外。

所以,自2013年起OPPO发布了一系列“萌物”:O-Click小叮当、O-Band手环、O-Lens光学防抖外挂镜头、VOOC闪充、移动HiFi耳机、便携HiFi耳放等。加上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蓝光播放器,OPPO围绕手机构建的数码生态圈已现雏形。

谈到生态圈,吴强表示:“随着4G来临,手机已经日益成为消费者的生活重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机更像是一个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源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契机,OPPO需要以手机为核心,利用自己的资源整合优势,研发更多的周边产品,最大化提升年轻时尚群体的整体移动体验。

可能没有其他品牌像OPPO这样,用户群如此清晰:他们是对生活有着更多元化追求的年轻人,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都市时尚族群,渴望自由,不愿意被限定在某种单一的风格中,注重产品的设计,对潮流非常敏感,并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主张。

从N1就能看出OPPO在设计上为这个族群花的独特心思。2013年9月,OPPO推出全球首款配备旋转摄像头的智能手机N1。OPPO近期又在 N1的基础上发布了更炫更酷的N3。

N3首次采用了电动式旋转摄像头,一颗微动马达能够直接驱动摄像头进行自动旋转。这个“天生会转”的“萌物”一发布就引起了时尚男女各种好奇,线上预约量接近300万台,在京东的首销日抢购也异常火爆。

此外,OPPO的起点在音视频领域,当年的音乐播放器曾风靡一时。进入手机产业后,OPPO对音质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加油好男儿”人气组合BOBO边弹钢琴边“享乐”的画面,至今仍然可称为广告界的经典案例,所以耳机和耳放这两个OPPO家族新成员可谓是带着OPPO基因诞生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耳机市场、特别是高端耳机市场正在迅速壮大,有着很大的需求。”吴强表示,“而事实上,OPPO在音视频方面有着很深的积淀,进入耳机行业顺理成章。”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Futuresource 发布的统计报告:2012 年全球耳机市场规模达到60亿美元,2013年为71亿美元,其中高端耳机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占耳机市场份额的30%左右。在如此大的需求面前,2014年5月,苹果宣布花费30亿美元收购耳机制造企业Beats。

作为OPPO的“骨灰级”核心人物,吴强把OPPO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他感慨:“2014年是OPPO的成长之年。”2015年,OPPO十周岁,这个少年正式进入迎风生长的“青春期”,本分前行。

猜你喜欢
吴强播放器蓝光
Walkman诞生40周年 索尼适时发布NW-ZX500和NW-A100系列播放器
蓝光特别推荐
基于STM32的MP3播放器设计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1:44
蓝光特别推荐
Moon ACE播放器/放大器一体机
蓝光特别推荐
从机构远离看AGM和EFB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
中国塑料(2015年8期)2015-10-14 01:10:55
211282 Comparison of long-term graft patency of onpump versus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欧元危机与欧洲的未来
新民周刊(2011年44期)2011-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