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张克(化名)目前定居深圳,是个小有成就的老板。他在山寨手机盛行的年代里注册了一家通讯公司,专卖贴牌山寨机。今天,在雾霾肆虐中国一些城市的时候,他又做起了空气净化器生意,仍然是卖贴牌机——同样的办公室,只是换了一个公司名称。
张克的生意依旧很火,而且越来越火。在过去近两年时间,其公司推出的空气净化器在互联网上销售火爆。“或许我该感谢雾霾。没有雾霾,我可能就没生意可做了。”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像他这样市场嗅觉敏锐的逐利者不在个别。张克的直观感受是,从2012年底至今,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瞄准空气净化器的厂家在大幅增加,如他一样做贴牌机生意的数不胜数。
无论是今天市场上卖到万元以上的国外著名品牌,还是淘宝上数百元的不知名品牌,它们可能都出自珠三角的同一家代工厂。而有着隐秘血缘关系的它们,究竟因何而身价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其效能又有什么差别?
虚虚实实洋品牌
雾霾虽是当下中国的典型问题,但因雾霾催生的市场,却似乎是洋品牌的天下。
行业研究机构中怡康向《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国外空气净化器品牌零售量占全国市场的81%,国内品牌只占19%;其中,飞利浦、松下、夏普三大国外品牌,零售额年度累计同比增长率分别达76.93%、74.02%、433.87%。而在2014年1〜5月,国外品牌销量在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占比高达81.99%。
“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品牌过度信任,认为只要是国外的东西都比国内的好。实际上许多洋品牌的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只是挂了个国外的名字。”在某空气净化器厂家担任CTO的李洪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此前曾在中船重工718所(主要研究潜艇的空气净化系统)工作。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热销的国外空气净化器品牌中,大多数产品都在国内生产——夏普的产品产自上海,松下的空气净化器工厂位于广东顺德,飞利浦的中低端空气净化器在珠海生产,大金的空气净化器则由格力代工。
在这个领域从业5年的王维(化名)告诉本刊记者,夏普、松下等日系企业通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产品完全国产化。
目前在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飞利浦则是以卖韩国COWAY公司(韩国水质净化、空气净化和卫浴行业领军企业)的贴牌机起家。
“COWAY在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了严重挫折,转而与飞利浦合作,将自己的产品贴上飞利浦的标志在中国市场售卖。目前飞利浦在市场上销售火爆的AC4076、4074等以40开头的几款机器,都是COWAY公司生产的贴牌机,整机从韩国进口。”王维告诉本刊记者。
不过,多数国外品牌在宣传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产地信息。本刊记者在北京市前门的一家电器专卖店走访时发现,销售人员在介绍上述几个国外品牌时会进行“产品是原装进口,质量肯定比国产的好”之类的宣传。
在中国市场享有盛名的瑞典空气净化器品牌Blueair,在业内则有争议。
王维告诉本刊记者,曾有接近Blueair的人士向圈内透露,这家公司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办公室就在一座居民楼里,且该公司的总经理是中国人,公司虽有几名瑞典员工,但其产品完全在中国生产。
“洋品牌产品在外观设计、包装以及品牌打造方面确实比国产品牌强。”王维说。比如,Blueair就宣称获过瑞典杰出设计奖、德国红点奖等,但重点是,这些奖项单纯是针对产品外形设计的,并非产品性能。
更有甚者,一些中国的投机商人专门跑到国外注册一个商标,然后回到国内卖贴牌机,化身洋品牌。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曾以经销商的身份联系了一家号称全国最大的空气净化器OEM及ODM供应商台州中黄工贸集团。该集团OEM贴牌负责人王全盼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该公司的一个客户就是专门去美国注册了品牌,再拿该厂的整机贴牌售卖。“他把外包装全都打上英文标识,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是个国外品牌,这样可以提高售价。”
王全盼说,成本价为600多元的整机,该客户在贴上洋品牌后市场售价为2580元,价格上升了三倍多。
此前央视曾曝光过一个空气净化器假洋品牌“康纳利”,也采用这种方式,在广东佛山的工厂里贴牌生产。
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线下销售额排名靠前的空气净化器品牌中,飞利浦均价在2947元/台,夏普在3307元/台,Blueair为5562元/台。相比之下,传统国产家电品牌售价多在2000元左右。而这样的价位在猎豹移动、果壳、小米等一批科技公司进入后,也被彻底击穿——果壳的小蛋1984元/台,猎豹的豹米998元/台,小米更使出惯用的低价战术做到了899元。
价高未必质优。上海市质监局在2013年底的产品抽查中发现,包括飞利浦、夏普、松下在内的多个洋品牌,均出现标称适用面积不达标的情况。而在2014年4月中国消协对于多款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测试中,洋品牌依然存在上述问题。
而猎豹移动在推出豹米后,曾向外界展示了其产品与售价数千元的“洋品牌”飞利浦、巴慕达和Blueair产品的性能对比视频,豹米无论在滤网、电机等配置方面还是性能、净化效果上均不落下风。
“洋品牌只是卖一个品牌价值,质量和性能不一定比国产品牌高。”李洪毅评价。
疯狂的贴牌
雾霾经济吸引更多的是像张克这样的投机者。
研究机构尚普咨询在2014年1月给《瞭望东方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空气净化器的企业有200余家,华东、华南地区的数量为192家,占空气净化器企业总数的86%。
而今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50%。研究机构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全国共有注册在案的空气净化器生产厂家逾300家。
“这还仅仅是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的生产企业,不包括代工小厂。”奥维咨询家电事业部总监刘大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实验室主任沈浩对本刊记者说:“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分得一杯羹,仅注册一个商标然后通过贴牌的方式出售产品,连最基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都没有。”
在刘大任看来,贴牌是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山寨手机一样,一方面市场不断增加,蛋糕很大,另一方面技术门槛大大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促使贴牌盛行。”
张克的供应商在“中国家电之都”广东顺德。这里除了有松下、海尔、科龙、格兰仕等知名家电企业建厂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型家电及相关配套企业。“不夸张地说,你在工业园区转一圈,就能找到一堆做OEM的工厂,很多都是以前做小电器的厂子。”
中山市欧嘉电器有限公司即是一家典型的OEM厂商。该公司电商部经理杨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公司所有产品使用的滤材均由3M公司的供应商提供,且采用的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过滤技术,滤网由HEPA过滤网、活性炭滤网及光触媒过滤网三部分组成。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能帮助客户进行产品外观设计。也就是说,客户不需要做产品研发与设计,只需付钱拿货即可。
暴利时代
“100台整机的起步价是410元/台,要得多,价格还可以更低。”杨浩说,这样一款成本在400多元的整机,贴牌后市场售价可以做到1680元/台,利润率达到76%。“当然,这个价格是由贴牌者说了算,想定多少定多少。”
前述台州中黄工贸集团的OEM价格则更灵活。该公司官网显示:订购量1~199台价格为680元/台,200~499台价格为550元/台,500台以上价格为390元/台,如果订购量超过1000台则为350元/台。
该公司贴牌业务负责人王全盼介绍说,该公司产品使用的是美国3M标准的HEPA滤网、专利活性炭、高效除甲醛滤网、500万负离子灭菌,跟国外品牌差别不大。正因为此,考虑到客户的利益,这家公司对于所有贴牌厂家的市场售价作了严格限制——不能低于980元/台。
“正常情况下,同样机器的售价约为1280元至1580元/台,得保证至少50%以上的利润。”他说。
张克的经验表明,贴牌机一般利润在70%以上,市场售价多是成本价的四倍。“做贴牌机生意的基本上都是通过线上渠道售卖,少了线下的店面费、渠道费等成本支出。”
随着新进入者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整个行业的利润已缩水不少。
“在整个环节中,贴牌者是赚得最多的。一方面市场售价由他们来定,另一方面整机成本价也在不断压低,我们做OEM的利润很低,只能靠量来赚钱。”王全盼说。
滤芯的猫腻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市场空气净化器采用的除霾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静电除尘,一种是HEPA滤网过滤。李洪毅估计,“目前在国内市场,有四分之三产品采用滤网过滤方式。”
而作为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滤芯一直被认为存在诸多问题。
亚都内部技术负责人张亮(化名)说,空气净化器整机成本一般由四部分构成——结构(外壳、边框等)、电控(显示屏、电路控制、电机等)、净化材料(滤芯、滤材)、传感器。“净化材料在整机成本中的比重超过50%,如果控制了滤芯的价格,整机的成本就会降低。”
按照欧盟关于空气净化器滤材的定义,依过滤效果不同,滤材可分为17个等级,包括目前市场上常见的F9、H10、H11三个等级,最高净化效率能达到99.99%。这也正是包括飞利浦、夏普、松下、亚都在内的国内外品牌一贯宣称的PM2.5去除率、甲醛去除率均能达到99.99%的由来。
“根据我们的测试,大部分品牌的滤芯过滤效率达不到宣称的那样。”张亮说。这一点也被前述上海市质监局及中国消协的实验所验证。
李洪毅表示,滤材因等级不同而存在价格差异。“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滤材,每个等级每平方米差价约20元,最差的和最好的也就相差几十元。如果再加上滤材的加工方式、边框、密封工艺等,不同等级的2平方米的滤材,成本差异在100元左右,最便宜的约60元,最好的则约300元。”
另一点常遭诟病的就是去除甲醛最常用的滤材——活性炭。活性炭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滤芯吸附甲醛等气体的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产品使用的活性炭一般有三类:国外进口、国内自产和回收。“好一点的100元一吨,中等价位的60元一吨,差的20元一吨。不过,在中国市场有不少猫腻。”王维说。
上海异亮世明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哲峰告诉本刊记者,一些品牌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的都是“垃圾炭”(回收炭),“这类炭吸附能力很弱,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释放污染物质,但是非常便宜,几元或几十元一吨。”
如今,更多的产品开始使用经过二次加工的活性炭,这类炭不仅去除效率远远高于垃圾炭和原炭,使用寿命也较长。
“活性炭的二次加工需要一定的技术,成本也较高。二次加工的活性炭,一吨在1000元左右,最贵的能达到10万元一吨。日本的一些厂商能把每吨1000元的二次加工活性炭转手卖到几万块。”文哲峰说。
成本差异驱使不少厂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滤芯决定着净化质量,但消费者无法判断,所以厂商可以为所欲为。”王维说,有些厂家将低等级的滤芯包装成高等级的滤芯,更有甚者,一些厂家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将不同等级的滤芯混用,以降低成本。
按照王维的说法,目前国内空气净化器产品使用的滤芯基本上来源于三类供应商:第一是3M,价格最贵;第二是日本、韩国的,如日本东立,价格比3M便宜10%〜20%,性能接近3M但寿命略短;第三则为国产滤芯,比如中纺,价格比3M便宜一半,性能和寿命也相差较大。
“市场上很多产品都说用的是3M滤芯,实际上用的是国产滤芯。这样宣传才能定出高价,提高利润。”王维说。
文哲峰所在的公司目前给多家国内外厂商提供滤芯。他介绍说,目前市场上最基本的四层滤网成本价为120元/套,两层(除PM2.5和除甲醛)成本价是60元/套。
“120元的能保证去除效果达到99%,60元的不能保证。”文哲峰说。
王全盼所在的台州中黄工贸集团也为一家洋品牌的滤芯供应商供货,100多元的滤芯被该供应商以1000多元的价格卖给洋品牌,而这个洋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售价约9000元/台,“可见这里面水分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