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研究

2014-12-30 09:04邱清芸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政治责任大学新生有效途径

邱清芸

摘 要: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的变化,相当部分“90后”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的许多困惑与矛盾,表现出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已经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对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教育  研究  有效途径  政治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36-02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无疑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在现实的生活中,任何人从熟悉的环境进入到陌生的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新客观环境的熟悉,而且还包括对过去熟悉的环境转变,在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下面我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人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教材的内容的点滴体会进行分析。

1 新生在大学适应阶段存在的问题

新生在入学后的过渡期内,都会表现出的各种不适应,并且这种不适应表现也因人而异,程度上也各不相同。虽然表现出的各种不适应情况有多方面,结合该校学生的实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

由于中学期间的学习和大学学习的不一样,刚进入到大学的一段时间内,新生都会感到学习上的不适应。因为中学学习是一种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强制性学习,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了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的准备。而大学是侧重点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探索性的学习,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探索性学习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况且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大学学习更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所以说广泛汲取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而这些对于长期习惯于在老师天天辅导的学生来说,对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往往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例如,在我校,新生经过军训后转入正常上课一个月的时间,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随意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新生在这一个月都不知道自己干了啥,不明确大学的学习。特别是我还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讲授收集新生的意见,从中我发现很多的班级都提及到的一点就是说这门课程能否像中学政治一样,要把教材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一一向他们提示在书本上划出来。通过此次调查,都说明了我校的大部分新生都未能从过去的那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走出来,主动去学习,同时对学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1.2 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大学生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适应,二是心理环境的适应。对于客观环境的适应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都会很快融入新环境之中。但是,对于心理环境的适应来说,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所谓心理环境的适应即在心理上接受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心理位置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在对新的生活没有了解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的对自我的不确定感,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调整自我,确定自我的位置。

这种心理的适应性问题在中学阶段不明显,因为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制,学习内容较为固定,并且学习结果主要是通过分数的高低来确定,因此,中学生很容易通过分数的高低来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学习成绩好,则对自我的感觉就比较好,相反,学习成绩较差,也能对自己有一种确定的认识。但是进入到大学以后,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部分同学对自我产生了一种不确定感。特别是能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般在原来中学学习成绩都比较好,深得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喜欢。但是,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没有了,有些学生会感到一些不平衡。况且,在中学期间大多数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很少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很多同学都多才多艺,而且这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受欢迎,对此相对没有什么特长、才艺的新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另外,有些同学在高中期间知识面比较窄,只知道课本上的东西,而进入大学以后,就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来说,知识面是有限的,但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知识面却十分宽广,这样一些同学就会感到自愧不如,而且面对广阔的知识海洋,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在生活中一些同学还是以自己中学时期的自我形象来与人们相处的,另一些同学则无形之中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失落心理,从而产生一些适应性的心理问题。例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乡的教育差距在新生当中是非常明显的。城里的学生往往多才多艺,对外界知道的也较多,因而这类学生往往眼界较高,常看不起从乡镇中走出来的同学;而从农村中走进大学的学生,由于抱着走出农村信念,中学阶段拼命埋头苦读教材,知识面较窄,同时缺少其他方面才艺的培养,进入大学后,看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自己什么特长都没有,则容易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宿舍矛盾的出现很多也源于城乡的差距。

1.3 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问题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总有一些从小在一起的朋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另外,在中学期间,尽管也有人际关系的交往问题,但人际关系的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并不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中学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大家都愿意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因此,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就不同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周围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之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各种不同的生活条件,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惯的同学,没有任何选择性地编入一个班级,编入同一个宿舍,要在一起共同渡过很长的时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生入学后人际关系中最大的矛盾焦点也是宿舍内部的关系问题,而女生在这方面的问题比男生要多得多。如女生宿舍中因某个人洗澡时间过长,也引发起较大的矛盾;爱静的同学刚好与好动的同一宿舍,也会因宿舍的热闹引发矛盾等等。因此可见,针对这些矛盾,我校因属于师范院校,女生占绝大部分,这些矛盾问题也是亟待要处理好的问题。endprint

2 大学新生的不适应问题的分析

许多新生入学后较长时间内出现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2.1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性问题

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表面上看是个人的问题,而实质上的原因则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不完善性的表现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脱节。首先,二者的教育目标不同,中学的教育目标为高考服务;大学教育则是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其次,在学习内容上,中学的学习的是基本知识;大学则是精细的专业学习,有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目标明确,并接触高精尖的理论和最新科学成果。再次,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中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上注重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大学里,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相对较少,技能和社会实践相对增多,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2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生活的适应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甚至也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想学什么。与中学相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特点,如专业比较明确,更多的自主性学习,较强的探索性研究。许多新入学的大学生,面对上述大学学习生活的改变,加上大学宽松、自由的氛围,最初都会感到不适应,没有了学习目标理想,对大学生活以及未来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学习动力,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于是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新生能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

2.3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大学新生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大学理想化造成的失落感。有的新生在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宽敞的校园,环境优雅,一流的设备,自由、丰富多彩似诗如画般的生活……但是,当他们满怀着希望和憧憬走进校园的时候,规范的约束、学习上的压力,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特别是我校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校园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使他们心中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二是对所学专业和职业方向不满意而产生的失意感。能够上大学成为大学生的一员,是他们的理想和希望,他们充满喜悦,可对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就不那么感兴趣了,总觉得现实不如意,再加上我校师资力量的有限,也加重了新生们的失意感。三是不少同学把起点和终点搞模糊了。他们以为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拿到大学毕业证了,不知道上大学和大学毕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稍有疏忽,不能毕业的现实就会出现。

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帮助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了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考上大学。可是升入大学后,就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了。因为上大学后,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部分同学认为已经过了独木桥,可以松一口气了。有的同学甚至把“混文凭”作为学习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使得他们觉得大学生活空虚、枯燥、乏味。所以说,大学新生出现这种现状,主要就是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因而,大学新生要尽快熟悉大学的学习生活,必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例如确立专业学习成绩的要求、参与校园文体活动、参与社团活动等等。

3.2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新生入学后遇到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学习的不适应。因为早已习惯中学式的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况且又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因而大学新生需要尽快向师兄师姐或老师了解学习经验,了解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3 协调好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面对着新校园、新面孔、新同学等等,他们需要帮助和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既不善于了解别人,也不善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不够协调,缺少新的朋友,常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大胆热情与人交往;其次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逐步消除孤独感。

4 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的一项政治责任

4.1 全面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进大学所要经历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还要尝试多种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特别是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年,个体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影响,不断进行社会化,在每个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社会化的要求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所以要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4.2 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走进大学校门,要成为真正的大学生,就需要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大学生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立足大学生活现实,接受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广泛的课程学习、课外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专业兴趣;在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找到生活的支撑点和平衡点;在反复的自我探索中寻求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人生自我目标。同时,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通过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定期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了解,从而使得对学生的适应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心理和观念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3 做好班集体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归属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良好的团体能让其成员感受到归属感。班集体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基本团体单位,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在入学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班集体建设得好,能使大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较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完善。同时,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团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外,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大学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对大学生愉快度过大学生活、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通过对我校大学新生入学之初的现状调查,大学新生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健全人格的导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构建新生适应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朱炎,焦秀君.大学生理想教育[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海扬.简议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4] 王增国,张克,管红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2):120-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责任大学新生有效途径
扛稳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政治责任
扛起政治责任 守牢安全底线
着力破解三大难题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