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在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双重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出版学科的专业建设

2014-12-30 02:00:32梁宝毓
社科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传统媒体转型

梁宝毓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10)

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有毕业生699万,就业率为77.4%,2014年有727万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28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忍受着技工荒。造成“大学生过剩”而“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面对这种囧境,教育部提出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构思。2014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此构思,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成后,全国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此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最高学府,也是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平台。从地方试点及地方本科高校响应来看,原本被认为会有颇多阻力的这一改革措施,反而显得相对顺利。据鲁昕透露,国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高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为我国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转型提供了改革的路线图。

对转型改革的地方高校新闻出版专业来说,还要面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挑战。2014年04月23日,刘奇葆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文章,他认为,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应当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媒体融合,既是战略任务,更是紧迫任务。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闻传媒领域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对媒体融合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作为为新闻传媒行业提供人才储备的高校新闻专业,也应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它的指引下,开展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和改革。

那么,在高校转型改革和媒体深度融合的双重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新闻出版专业将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高校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的一场自我革命。这场革命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高校领导和老师能否成功“转身”。“转身”包括思想意识的转化、知识结构的调整、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革新,以及老师本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再造。在这个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发展的时代,大学被逼“转身”,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转身”成功,将造福于莘莘学子,也将造福于整个社会。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历教育一直是主流。高等院校围绕学历教育,在学科设置与教学安排中,往往重基础理论而轻实践应用,重知识积累而轻能力训练。学不致用,学不能用,使得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相当程度的脱节,从而加剧就业难度。客观地说,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整个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偏差,确实到了应该纠正的时候。教育部计划将600多所地方高校实施应用型转型,应该说,这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完善,也是教育主旨的某种回归。

转型中的地方高校新闻出版专业更应顺应媒体融合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水平和整体教学能力为保证,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契合数字传媒的快速发展,为华夏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史百战教授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中的APO法探析》一文中指出:“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适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增强学校对外部环境快速响应能力的必然要求,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学校能够快速重构相应的知识供应(毕业生供应),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本身应具有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敏捷性,体现了一个学校能否及时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能力。”

新闻出版传媒专业的学科发展若延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是与学校转型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在网络化、全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数字时代,从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出发,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树立大编辑、大文化、大传媒的教育理念;突出实用性,强调开放性和兼容性;注重媒介素养、数字化思维、人文精神、创新和批判精神等方面的培育;凸显数字传媒的应用性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加强数字传媒实验室建设,培养实用型的新闻出版传媒人才。笔者认为,这应是新闻出版学科面对双重背景的专业建设方向。

史百战教授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中的APO法探析》一文提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在思维观念上、方法论上进行解构与重构化的总结与更新,真正让教育本质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高校必须关注建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长足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那么新闻出版传媒人才培养怎样形成具有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按照史百战教授创新的敏捷反应、动态柔性、受众契合为特点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APO法(A为关注点P为表现点O为工作点),对新闻出版传媒学科建设进行探析。

关注点(A)为: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传媒人才培养。

表现点(P)为:1.地方高校新闻学院的部分教师对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认识不到位。2.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的教师。3.课程设置老套,新媒体类课程开发不足。4.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不利于学生打下宽泛的学科基础。5.实验实训类课程较少。6.数字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较少。7.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和媒体行业发展实际不符,不能学以致用。8.政、产、学、研、用脱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工作点(O)为1.加快观念转变的步伐,尽快跟上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和媒体融合的新形势。2.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媒体融合的发展规律。3.从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出发,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4.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5.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延聘政府领导、业内精英、专家学者任职兼职。6.创专业品牌,设立实验班,发挥高校文、理、工、艺等专业综合优势,学科融合交叉,联合培养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7.因材施教,设置能发挥学生特点,并且乐于接受的专业和课程。8.突出实用性,强调开放性和兼容性,建设新闻出版传媒实验教学中心。9.寻求行业支持,加强学生校内和校外实训,使专业实践常态化。

把以上APO内容排列成表格形式,将会更加明晰,便于实际操作。如下表:

关注点(A)表现点(P)工作点(O)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传媒人才培养1.地方高校新闻学院的部分教师对高校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认识不到位;2.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的教师;3.课程设置老套,新媒体类课程开发不足;4.重视学历教育,忽视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不利于学生打下宽泛的学科基础;5.实验实训类课程较少;6.数字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较少;7.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和媒体行业发展实际不符,不能学以致用;8.政、产、学、研、用脱节;1.加快观念转变的步伐,尽快跟上向应用型职业教育转型和媒体融合的新形势;2.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媒体融合的发展规律;3.从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出发,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设置课程;4.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5.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延聘政府领导、业内精英、专家学者任职兼职;6.创专业品牌,设立实验班,发挥高校文、理、工、艺等专业综合优势,学科融合交叉,联合培养复合型新闻出版传媒人才;7.因材施教,设置能发挥学生特点,并且乐于接受的专业和课程;8.突出实用性,强调开放性和兼容性,建设新闻出版传媒教学实验中心;9.寻求行业支持,打通产学研环节,加强学生校内和校外实训,使专业实践常态化;

“学以致用”是当前中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转型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下,新闻出版业也正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投入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媒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中。作为为新闻出版传媒业培养实用人才的地方高校新闻出版专业,我们要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尽快转变观念,培养互联网思维,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向应用型的职业教育转型,培养学以致用的新闻出版专业人才,这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和突围之策。

[1]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04-23.

[2]史百战.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中的APO法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3-8.

[3]郝振省.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华睿.高校“转型”倒逼教师“转身”[EB].中安在线-安徽日报,2014-3-26.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传统媒体转型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49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2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