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我们的经济与生活

2014-12-29 11:05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14年51期
关键词:新常态常态经济

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的三次描绘:一幅“经济新常态”的辩证画像

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对“新常态”做了三句话的定义式表达。他提到,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并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常态”再次成为核心词汇,这次会议系统地勾勒了中国经济的全局面貌,剖析了“新常态”的九种趋势性变化,体现了把握复杂局面、引领转型发展的辩证思维。

“新常态”,这一眼下颇为热门的术语,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共识。

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经济工作各项指标的出台,更是有力地佐证了这一提法。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可以找到一张2014年各季度GDP增速图:一季度7.4%,二季度7.5%,三季度7.3%,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勾勒出2014年中国经济平稳前行的脚步。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改革向深水区迈进。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直面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严峻挑战,画出了一条条“新常态”的发展曲线。

产业结构调整:

三条曲线的加与减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指出,在新常态下,经济减速换挡难以避免。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百分点增量的含义已有不同,比如2013年仅经济增量就已大致相当于1994年的经济总量,而且增长的内涵和质量也将发生变化。

2014年,网购年递增量“高歌猛进”的曲线图背后不仅是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更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缩影。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新常态下,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

“冰火两重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这个词来形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产业分化现象:一方面,传统高耗能的制造业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巨大压力,产业规模扩张空间明显缩小;同时,高科技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下美国史上最大的IPO;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启,PTP、OTO等专业词汇进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话语库。前11个月,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将千亿元人民币投向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健康医疗和金融服务等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这条不断下行的单位GDP能耗曲线预示着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今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每两秒钟,就有一家企业诞生。而在新增加企业中,增幅最高的都和创新有关。

如李克强总理所说,“13亿人口中多达8亿、9亿的劳动者都动起来,投入创业创新和创造,这是多么大的力量”。民间的力量是一股制度性创新的不可抵御的力量,也是推动改革取得成效并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不竭动力。

新常态的山东命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变化的不只是政策导向、产业布局和官员心态,还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进入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及社保改革等领域的投入均取得重要进展。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

收入是民生之源。百姓对于经济好坏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收入的增减。但在经济格局转型变化的背景下,不同行业的民众也出现了冷暖两知的情况。

一方面,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飞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和更具吸引力的薪酬。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船舶、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举步维艰,一部分人收入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门槛大幅降低,渠道愈加多元化,“动动手指”就可以让“钱袋子”实现保值增值。

种种变化,源于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指引。

12月19日上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当前,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正在发生新的趋势性变化,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特征。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山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有新成效,在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方面有新突破,在扩大有效内需、释放发展潜力方面有新举措,在加强社会治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新进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本专题8-30页)

■延伸阅读

日韩经济如何换挡

二战后,日本在本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的状况下,采取赶超型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制定并实施特定的产业政策,以主导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贸易立国”战略构成“赶超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显著特征。

从1950年—1972年,日本迎来了战后高速增长阶段,其间,GDP年均增速达9.7%。1968年日本经济实力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公认的“经济奇迹”。同时,日本实现了生产手段、产业结构、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的现代化。

随后,受石油危机和国内劳动力供给下降的影响,日本在1973年前后出现第一次减速换挡,到1973年—1990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速回落到年均4.26%,相比此前速度减少了一半还要多;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破灭重创日本经济,1991年—2012年期间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到年均仅0.86%。

二战后,为摆脱贫困,韩国制定和实施了经济开发计划,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速为8.02%。

1997年前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影响,韩宝钢铁、起亚汽车等若干大企业相继破产,韩国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增速出现显著回落,1997年—2012年期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4.07%,相比此前高速阶段回落了近一半。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常态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