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函 我就差一部戏

2014-12-29 00:00:00邓珩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27期

陈紫函端坐化妆间,从镜子里和来者打了招呼。门口是打开的行李箱和化妆箱,手机远远放在靠窗的桌上。

新剧《古剑奇谭》的粉丝见面会就要开始。采访前半段,她时不时叮嘱化妆师“把这缕头发再弄卷一点”,“不用这个,我要用眼影粉。”采访后半段,她走出化妆间坐到窗前,有时侧过身,对着天光小心修缮妆容细节。

她形容自己的个性像温开水,没什么棱角。一直想做个小女人,但是“做不成了”。说起新角色红玉,她笑:“别人都演妖,演仙,我却演一把剑!天天没什么表情,我卖萌搞笑的优势都没发挥出来。”

从陈莎莎到陈紫函

陈紫函以前叫陈莎莎,在重庆沙坪坝区长大,高考后路过青少年宫,被北京电影学院前来招生的老师看中。当时的陈莎莎没想做演员,只觉得电影学院是本科,比自己原本考取的大专学历高,便退了大专去考北影。

刚来电影学院上学的学生,大多带着孤傲劲儿,清高得不得了。在表演系94班,陈莎莎和蒋勤勤、金巧巧是有名的“三朵金花”。3人同宿舍,蒋勤勤难过的时候趴在床上哭,金巧巧伤心的时候把脚像跳芭蕾一样翘在水房的洗漱架上,边刷牙边哭;陈莎莎难过的时候就跑到操场上哭,谁都不愿意让对方看到自己软弱的样子。

“那时黄磊他们经常趴在窗外,望着我们这些新来的师妹。我喜欢把眼镜架在鼻梁上,他们就问,那个总是鼻梁上架个眼镜、眼睛看着天的女孩是谁呀?”

对于别人的围观,陈紫函从小就习惯了。中学时是校花,又是文艺尖兵,总有男生招惹,父母只得天天接送她上学。老师不喜欢她打扮时髦,有一次爸爸从台湾给她带回一套运动服,她高兴地穿去上学,老师却叫她回去换掉,因为这样会影响别人上课,她只好哭着回家。

电影学院毕业后,陈紫函在香港和台湾拍了4年戏。那时内地电视剧是单机拍摄,每场戏每个演员的台词不多,港台则是3机拍摄,3页纸的台词要求演员一气呵成,节奏快,难度也大很多。

她还记得自己拍的第一场戏,是1997年在赖水清导演的《侬本多情》里,演一个女孩要撞墙自杀,被人拉回来。连拍了11条都没过,演对手戏的李立群和刘雪华看出她紧张,走过来给她倒水,跟她说话。

“刘雪华老师拍打耳光的戏都是真打,等一下真打,没问题吧?”李立群问。“没问题!”陈紫函对自己又恨又急,何止打耳光,挨打都没问题。

拍第12条,刘雪华一个耳光打在正面,陈紫函一下懵了。按照剧本,她应该转身面对镜头,一滴眼泪流下来,李立群见她怔在原地,连忙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她在李立群怀里喘息了几秒,再挣脱出来看向镜头,流下眼泪——这场戏过了。

导演叫人带她出去签约,她才明白过来,刚才是拍戏,也是在试戏呢。

陈紫函形容当年在港台拍戏是“高强度的训练”,把她从学生妹训练成技能还算扎实的演员。她在3个月内学会了广东话,适应各种灯光机位,在片场反应迅速。

拍《笑傲江湖》的时候,她演蓝凤凰,每天要和各种虫蛇打交道。有场戏她身上缠着四条蛇,袁咏仪饰演的女主角任盈盈,吓得不敢走近她念台词。

“导演说,你把蛇靠向自己,离靓靓远点。可是蛇一直在扭,拿得太近不好控制,而且缝起来的嘴巴还在滴血。”陈紫函说,“还有大蜘蛛,被一刀劈开。我后来什么都不怕了,我从那时候起就被训练成女汉子了。”

尽管已经成为港台制作方必找的前几个内地演员,陈紫函明白,他们永远不可能让内地演员当女主角,再加上在香港办理工作证屡屡失败,2001年,她回到内地发展,把名字由“陈莎莎”改成“陈紫函”。“我是以新人的姿态回来的,拿着一本影集到处去给导演介绍自己。以前拍的戏内地观众基本看不到,拍了4年等于白拍了。”

摇摇欲坠着稳步上升

出道十几年,制片人送来的角色大多美艳、任性、有心计,不是富家小姐就是军统特务,陈紫函想演灰姑娘,别人就说:“你如果演灰姑娘,谁来演花旦呢?”她想想也有道理,“我的脸可能太过商业化了,但这是自己的命运。我经常说我妈为什么要把我生成这样。”

看了《来自星星的你》,陈紫函想演一个像千颂伊那样的角色。她觉得自己和千颂伊性格挺像,有少女情怀,会出糗,会犯二,朋友中年纪比她小的男生也会摸摸她的头,叫她“傻丫头”。

她最喜欢的表演状态是当初演平阳公主殷离的时候,懵懂未开,凭直觉诠释角色。现在,大多是靠经验在演戏了。最终想达到什么状态?“把经验都升华掉,就像吴秀波,他的表演完全是生活化的,看不出设计痕迹。”

还在电影学院念书时,陈紫函最崇拜班主任蒋雯丽,同学们到她家拜访,也能见到顾长卫。“那时候女生都喜欢年轻帅哥,蒋雯丽老师却能选择一个艺术家。”后来在香港拍戏,制片人杨佩佩成了她的偶像,“当一个女制片人太厉害了,我就想,我以后一定要变成杨佩佩。”

努力演戏和准备自己做制片人,这两条路对陈紫函来说是并行的。名气更大,才意味着达成目标的平台更广。而这些年来,她的名声逐渐积累,但还没有一部作品让她真正“占据一席之地”。

她对公司要求一直不高,在最被看好的时候没去规划自己的事业,等明白许多事之后,现在的娱乐圈已和以往不同。“现在的娱乐圈喜欢层出不穷的新人,喜欢个性,所以才有白百何、汤唯这些优秀的演员出现。而我们70年代生的女孩子,如今已被生活磨砺得没什么个性,只有隐忍,完善自己,过好生活。”

但依旧不甘心,她自己,她身边的人都觉得她本该比现在更好。“很多人跟我说,你就差一部戏,这句话说了7年了。自从我演完《白蛇传》里的小青,就在摇摇欲坠地等这部戏,可这部戏7年来都没出现。”

这里面有运气、档期、投资等原因,还有些事是“把不准”的,《甄嬛传》的剧本拿到手上时,她没想过会红,后来很多网友问,哪个哪个角色怎么不是你,她想,那里面所有的角色她都适合,可在当时,“5个月的时间,演一个坏人?”她选择了另一部拍两个月、片酬也更高的戏。

“我很感恩的是有很多人愿意帮我,这也和我的个性有关,从不和人争。”陈紫函伸出右手比划,“眼看着许多人沉下去了,我虽然摇摇欲坠一边也还能稳步上升。”

现在她放慢了接戏的节奏,也在调理身体,希望怀上宝宝。在她眼里,维系两人关系的保障不是婚姻,而是相爱和自我完善。她喜欢小孩,有了宝宝才会考虑结婚。

拍多了古装剧,陈紫函的“英雄”情结挺强烈。“我一生都想找一个英雄般的男人当我的丈夫,他可能是个武术导演、一个武术明星,或者就是路边一个救我的人。以后结婚了,这个少女情怀的梦还会一直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