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是一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尊崇和树立高尚情操美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通俗读物。它为广大党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以德为政教育,构建反腐倡廉格局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教材;同时也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敬廉崇洁、立志修身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读本。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宣传反腐倡廉教育的明镜史鉴。
阅读《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一书可以获得人生感悟,有助于把持人生航向。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其主要内涵在于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为宏大叙事背景,以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的事迹为线索,讲述从春秋到明清各个朝代50位历史人物的勤政廉政故事。比如,西周时,周王把廉政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项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廉政建设成为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到了明、清两代,英明的君主更是煞费苦心地给众官吏树立清官典型,做到“廉以立志,廉以律己”。
《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分春秋战国时期、汉朝时期、三国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清朝时期六个部分。讲述了不计个人恩怨的蔺相如;忠直不迂的晏子;廉洁自俭的霍去病;法不避亲的刘恒;清白遗后的杨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父清子廉的胡质、胡威;持正不挠的刘毅;明鉴勤政的陶侃;辅佐五位帝王施政的高允;为政清严的李朝隐;刚正廉洁的刘瞻;铁面无私的包拯;无欲则刚的王安石;严吏宽民的朱元璋;一代清官海瑞;“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肥吾民 勿肥吾身”的孙葆田……历史告诉我们:施政者廉洁,勤恳为民,人们就不会忘记他。杰出人物的清廉和刚正,深为后人敬仰。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此乃古之清官廉吏恪守不渝的为官理念。然而,自古以来,为官者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勤、廉”二字。正因为“勤、廉”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到实在之不易,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里,就要求我们那些手中掌握着各种权力的人员,继承和发扬古人那种“勤政、廉政”的精神,以法律为最高准则,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勤政为民,时刻维护国家利益,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水平,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同时还要大张旗鼓地去倡导勤政廉政,歌颂勤政廉政,实行勤政廉政,让“勤、廉”二字深入人心,让为官者以“勤、廉”为美。有了公道方正的品格,有了清正廉洁的气节,有了勤政为民的思想,才能有好的社会风尚,才能求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之真,才能悟到中华崛起之实,才能把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上来。读这本书,不禁为那些清官廉吏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清官廉吏以其特有的清廉之道,书写了一部彰显人格魅力的廉政史话。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和清廉品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巨大的气场,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勤政廉政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体现在历代古人们身上的“清介自励”的精神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基因传承,崇尚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虑百姓之事,勤政廉政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有了它,便拥有了昌盛之道,家如此,国亦如此。我们相信,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廉洁清正将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将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责编:宗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