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生张少波

2014-12-29 00:00:00马永祥
当代人 2014年12期

京剧武生名家张少波是我的大师哥,今年已76岁高龄,离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安居晚年。他与我同是保定安新县人,我的老家在安新县城小西庄村,与张少波祖籍大王村仅隔几里地。我们从小跟随武生宗师李兰亭的得意高徒——郭景春先生学艺。

师得名师 勤学苦练

张少波,小名“柱子”,其父张印堂是河北省京剧团著名老旦演员,长期与郭景春、贯盛习、孟幼冬、张海涛、杨荣环、李砚秋等著名京剧演员合作演出。张少波从小在剧团长大,受父亲影响,酷爱京剧,幼年随父学艺。父亲的同事们见张少波两只大眼睛非常有神,是一个演武生的好材料,就建议给他找个师父开始正规的学艺。他父亲想了想找谁呢?同事们说:“这不就守着郭景春这么一位好老师嘛,就让柱子拜他。”张印堂猛然醒悟:“对啊,柱子拜了郭景春这好角儿肯定能成事。”

1948年,11岁的张少波正式拜师郭景春先生为师,学习李(兰亭)派艺术。按老规矩,张少波的父亲给郭景春立了字据,把张少波“写”给了郭景春。张少波在师父的指导下刻苦练功,进步很快。他武功扎实,把李派艺术继承得纯正深厚,是郭景春的得意弟子之一,也是郭景春第一个教授的弟子。张少波学演的开蒙戏有《摩天岭》、《白水滩》、《三岔口》、《乾元山》、《蜈蚣岭》、《夜奔》、《八大锤》等。因张少波扮相英俊,身段边式、四制、规矩、大方、琢跃,舞台表演具有李(兰亭)派的“脆、帅、美、狠、漂”的特点,当时被内外行称为“小郭景春”。郭景春后来曾多次对人说:“我这些学生中,张少波、马永祥最纯,因为他们从小踢腿、拉云手就开始跟着我。开蒙很重要,身段有了毛病不好改过来。马永祥身上的那个规矩劲儿,四制劲儿,圆劲儿,劲头儿是很像我的。他们是一般武生比不了的。”

张少波12岁入冀中实验剧院(今河北省京剧团前身),跟随师父郭景春在河北各地演出学戏。尤其是张少波饰演《白水滩》中的十一郎,《乾元山》中的哪吒,因其武功扎实,学得地道,扮相又精神,很受观众欢迎,也受到内行的好评。师父郭景春对张少波管得很严厉,在练功上稍有怠慢就要挨狠打。有一次,在保定新华礼堂(原曹锟戏楼),师父见张少波没练功却在弹玻璃球、斗蟋蟀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抄起他演《挑滑车》高宠使用的大枪,抡起来就打。打得张少波疼得在舞台上转着圈儿叫唤。此事已过去60多年,如今张少波还记忆犹新,每说起此事非常感慨,他不恨师父的严加管教,知道师父对他是“恨铁不成钢”。“我的饭碗,我的一切都是师父给的,我不会恨师父,更不会忘记师父,这怎么能忘啊?”真是“往事萦怀难排遣”(京剧《野猪林》“大雪飘扑人面”林冲唱词)。

1952年春,李兰亭带着弟子郑永春、李越春、杨声华去山西太原演出,路过保定在大舞台戏院演出。张少波在师父郭景春的引见下拜见了师爷和师叔大爷。虽然那时张少波还小,事情也已过去60年,至今张少波还记忆在脑海中,经常向师弟们提起此事。那也是张少波唯一见过师爷的一面。

1953年始,张少波以幼童武生被列入河北省京剧团的主要演员行列。1954年春节,作为特邀节目,张少波和师弟张占荣主演的《白水滩》一剧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张君秋等主演的剧目,在北京天桥大剧院同台为中央领导演出,张少波的演艺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前辈艺术家的表扬。

历练丰富 基础坚实

在以后的几年里,张少波和师弟张占荣跟着师父随河北省京剧团到天津市民主剧场,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人民剧场,陕西省西安五四剧院,甘肃省兰州以及保定地区各县演出《白水滩》、《乾元山》、《三岔口》、《嘉兴府》、《四杰村》等戏。张少波还在近代剧《宋景诗》剧中饰演宋景礼,师弟张占荣饰演夏七,而师父郭景春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杨殿已。几年中,张少波还观看师父演出了《挑滑车》、《八大锤》、《白水滩》、《两将军》、(《战马超》)、《青龙寺》、《金雁桥》、《猎虎记》、《三岔口》、《抗金兵》、《闹天宫》、《三打祝家庄》、《林冲夜奔》、《蜈蚣岭》、《摩天岭》、《恶虎村》、《连环套》等戏,深受李(兰亭)派武生表演艺术的熏陶,受益匪浅。为他以后从事教学传授李派武生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8年5月,河北省文化厅在天津组建“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1959年1月,“跃进剧团”正式成立,为了充实演员人才力量,也为了尽快培养出青年人才,上级部门就调动许多艺术家到河北梆子跃进剧团传授艺术。这样,就把河北省京剧团的著名武生郭景春借调到该团教学。随后张少波也被调到河北省河北梆子跃进剧团工作。

1960年春,省跃进剧团排演《大闹天宫》,张少波主演孙悟空。不久,张少波和师妹裴艳玲等剧组成员又赴京向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李少春问艺,学习了《闹天宫》一剧。李少春的父亲是著名京剧和河北梆子文武老生表演艺术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李桂春时任河北省河北梆子跃进剧团团长,有这种特殊关系,该团的青年演员们向李少春问艺,也就大为方便。

以后几年中,张少波主演了《闹天宫》、《乾元山》、《白水滩》、《宝莲灯》(饰沉香)等剧,丰富了舞台实践经验,也为日后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艺术才华。

倾心顾家 遍种桃李

1965年腊月,张少波与“省跃进梆子剧团”的著名刀马花旦何小青结婚,组成了完美家庭,夫妻恩爱,一年后生了女儿张红梅。

何小青,1942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河北省艺术学校(今河北省戏曲职业学院)第一期毕业,工刀马花旦,从师于张菊仙、贾桂兰等名师学艺。她性格内向,不擅言谈,但刻苦练功,认真学艺,博得老师们的喜爱。何小青在省艺校六年的学艺中,在武功和文戏表演艺术上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她日后在舞台上的展现积累了才能。

何小青演出后,得到了内外行观众的好评。就在何小青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犹如一颗闪烁的新星时,天有不测风云。1968年底,何小青身患重病,再也不能上舞台演戏。这真是晴天霹雳,对于何小青来说,精神打击太大了。自己多年练就的艺术从此一旦抛。无奈何,也只得离开舞台,安心养病。

从何小青养病起,作为丈夫的张少波对妻子精心照看和护理,无微不至,34年如一日。人们对于张少波的家庭责任心,纷纷给予很高的敬意,称赞张少波心地善良、重情重义。而何小青终因疾病缠身,于2002年腊月病逝,时年仅60岁。

1978年,在传统戏开放后,张少波在省会石家庄第一个演出了传统戏《逼上梁山》中的三折戏,即“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造反上梁山”。观众对于久违的传统戏,如饥似渴,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

同年,为了方便照看重病在身的妻子,张少波遂忍痛离开心爱的表演舞台,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调到河北省艺术学校(今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并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为在河北省传承李(兰亭)派武生艺术,做出了特殊贡献。张少波教授了学生张春雨《白水滩》、《沉香下山》、《蜈蚣岭》、《摩天岭》、《三岔口》等戏。张春雨是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著名武生演员,是张少波的得意弟子。李少波(著名京剧文武小生,现任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贾吉庆(现任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也曾向张少波问艺。张少波向他们传授了身段、枪花、武打把子等戏曲表演艺术。1987年,张少波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学会会员。

如今,张少波已是古稀老人,但还时常教徒传艺。2010年,经师弟杨玉华介绍,张少波把李(兰亭)派的《亁元山》教授给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女武生于静,并指导了于静的《沉香下山》,演出效果受到内外行观众的好评。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