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画出是君山

2014-12-29 00:00:00王贞虎
当代人 2014年12期

中国的五大湖里面,故事最多的莫过于洞庭湖。洞庭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瀚,横无际涯。正因为它的大,古人以为湖底有虾兵蟹将守护的龙宫,住着龙王后妃太子与公主。湖中的君山岛,破水而出孤悬湖面,正是“淡扫明湖开玉镜”。除了青山碧水,更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君山之美,赛似丹青画出。春夏丰水季节时,需搭船前往。秋冬之际,枯水时节,则可从一浅滩小路,直接开车到岛上。

我们于晚秋时节前往,此时的小路已浮出水面。洞庭湖边,有大片的芦苇丛,芦花似雪,迎风摇曳,质朴无华,野趣横生。小路从芦苇丛中穿过,横斜的芦苇秆间可隐约望见荡漾的湖水。出了芦苇丛,就是君山岛。岛上空气新鲜,建筑物古香古色,满眼青山含翠,举头蓝天白云,回看芦苇丛,好似时光隧道,把我们从繁嚣的现实中带回到了宁静的古老年代。

君山公园与洞庭庙

君山岛呈梯形之状,虽是枯水期,仍是四面环水,浅滩只是梯形右上角窄窄的一道,在离岸较近的这一面。进入景区,走上沿湖小径,遥望洞庭湖,只见白茫茫的一片,烟水中渔船点点,确是浩瀚无边的大湖。

君山公园口立有两块碑刻,一块塑着李白像与“丹青画出是君山”诗刻,另一块是刘禹锡像与“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刻。石刻前有色彩艳丽的盆栽鲜花环绕,碑后的绿树掩映之下即是水天一色的洞庭湖,让人一上君山就忍不住发出思古幽情。

公园大门上横着一方匾额,上用金漆写着“君山”二字,书体非楷非隶非篆,是别有创意的艺术化书体。走过一条雕花长廊,进入花木扶疏的湘君园,走没多远就碰到洞庭庙,庙里供奉着洞庭王爷。洞庭庙在君山秋月岭山麓之上,乃二进庭院式。庙前立有以白色花岗石建造的四柱三拱门之九龙引柱,九条龙分别盘旋于石柱与拱门之上,高大壮丽雕琢精美。一进的正殿中塑着洞庭王爷的武像,一手加额,一手托着一颗明珠,眼光朝前方直视,一副运用神力调节阴阳,抑止洞庭风浪之状。二进则为“凝碧宫”,其内展示着洞庭王爷的生活场景。洞庭湖是南北水运的必经之处,湖中又盛产鱼虾湖鲜,从古自今商旅往来,行船捕鱼,就怕湖广浪大,遇上凶险。祈求洞庭王爷保佑平安,是古人的心灵寄托。今人不再迷信,民间传说却成了文化的一部分,依旧迷人。

二妃墓与湘妃祠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归,一路寻到洞庭湘山岛,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哭断肝肠,伤恸而亡,葬于岛上。相传二妃亡后化为湘水女神,后人称为湘君,湘山遂改名为君山。

现在的二妃墓乃是光绪七年,两江总督彭玉麟所重修的。墓为石砌,墓碑刻有彭玉麟手书之“虞帝二妃之墓”。

相传当年二妃哭夫,血泪洒在岛上的翠竹之上,斑点从此不退形成斑竹,后人称之湘妃竹。据说斑竹只能生长在君山岛上,若移植它处,斑点即会退去。不知是真有神力,或是岛上有何特殊物质而造成竹上的斑点;移植它处后,不再有这些物质来源,因而斑点退去,也未可知。神话故事,自然要有神奇之物衬托,上君山赏斑竹,感念湘君的多情,自是别有一番情怀。

湘妃祠在二妃墓不远处的山峰上,它高居峰顶,是岛上最高的建筑物。拾级爬上洞门口,回看洞庭水,遥望岳阳楼,巴陵胜景尽收眼底。

现在的湘妃祠于1986年重建,是以“巴陵县志”里嘉庆九年的图纸为蓝本,为清代三进式的单檐殿宇。金色琉璃瓦之下,是彩绘浮雕的白色粉墙。白墙之下的红色砖墙上挂着“江南第一祠”的横匾,两旁有对联“垂杨秀竹神仙府,之径高台帝子家”。湘妃祠即是为纪念二妃而建,它的原始祠堂当有4000年的历史,所以它号称江南第一祠自是不为过。镶着白色花岗岩的拱门两旁,各立着一只汉白玉雕的石狮子。拱门上方的白墙上,两只金龙浮雕拱着“湘妃祠”三个金色大字。庙宇谈不上宏伟,却极为古雅秀丽。

进入殿门,正面悬有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400字长联,号称天下第一联。此对联比昆明大观楼180字长联多过一倍。但读来不像对联,倒似骈文。拙见以为中间那些啰嗦文字其实都可删去,只须各留头尾两句“九派会君山,同读招魂呼屈子;三终聆帝乐,还思鼓瑟吊湘灵”。这才简单明了。

二进为前殿,红色屋檐下高悬着“有求必应”的巨匾。大殿中间挂着二妃踏水凌波的画像,上面是现代书法家李锋以草书书写的李白诗:“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三进殿宇,一进比一进高,一进比一进清幽。不是周休假日,游人不多。忽然想起杜甫咏湘妃祠的诗句:“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柳毅井与飞来钟

柳毅传书的故事脍炙人口,他千里传书义救龙王三公主的事迹比美西方的人鱼公主童话。家父在岳阳念中学,幼时常在我们床边讲这则故事,小时候觉得这则故事极为动听。后来我自己有了小孩也常讲这则故事给她们听。

柳毅井,原称桔井,传说井旁原有一株“大五六围,枝干奇古”的桔树。桔井即是龙宫入口。柳毅用龙女教她的秘法,在桔树上敲开龙宫之门后,虾兵蟹将前来将他迎入龙宫。龙王救回三公主后,最令人艳羡的,莫过于公主化做卢姓民女与柳毅结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

神话终究只是神话,如今,井边早已没有大桔树,湖底当然也不会有龙宫。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远在民间传颂。而绿瓦飞檐的传书亭却永远伴着柳毅井,供人缅怀遐思了。

柳毅井的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山丘,丘顶上一座四角亭中悬着一口大钟,叫飞来钟。相传南宋初年,杨么率领十万农民在洞庭湖一带起义。相传一天夜晚,朝廷派兵前来偷袭驻扎在君山上的杨么寨。义军于酣睡中眼看将遭不测,天上却突然飞来一口巨钟,钟声大响敲醒义军,因而逃过一劫,这口钟因此被称为飞来钟。

杨么当年带领农民在洞庭湖四周建水寨,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的制度。平日农耕生产,战时则登舟作战,自卫自足。他并喊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颇受当地农民爱戴。可惜他不善谋略,终被岳飞所灭。

飞来钟下面有一口龙涎井,井水十分清澈。传说君山本为乌龙所化,那井水乃是龙舌上滴下的涎水,所以即使洞庭水枯竭,井水仍然不涸。据说那水纯净甘甜,当年湘妃初到君山时即靠饮井水解渴。

君山岛古称洞庭山或湘山,亦叫有缘山。她在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中排名第十一。因为传说吕洞宾曾云游岳阳数次,在君山岛上饮酒吟诗,醉卧赏月,所以它在道教福地中的排名甚高。除了神话故事,还有秦始皇封山、汉武帝射蛟的历史传奇。小小的君山之上,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听不完的传奇。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