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现祥君,河北任县人也,越致学之年而从军入伍,军旅生涯十余载,天南地北得以游历,后至地方高校任职,然不管世事变迁始终坚守着灵魂深处的挚爱——孜孜不倦的中国画创作。
老子曰“大人者,赤子之心”。现祥先生拥有深厚的国学功底,知天命之年的他历经生活的磨砺,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从容淡定,质朴天真。“画如其人”,中国画历来是重视人品性格与画品之间关系的,反映到现祥的中国画创作中,其东方特有的笔墨神韵,清气流淌,艺术语言纯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得以完美抒发和延展。
现祥先生的画境界“淡”。大自然的色彩是绚烂的,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种平淡不是索然无味,而是淡泊于心,悠然于境,清而悠远,自然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现祥先生的画用笔“老”,岁月磨痕,锲而不舍,“何期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人生沧桑,集结于笔端,历经寒暑而不辍,自然出笔老辣。
现祥先生的画立意“新”,其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及,古人画有之其画亦有之,古人画无之其画亦有之,构思奇巧,妙得天机,画面用墨用色均新意十足,童叟驻足均有所喜者,然其画共同之处在于,中国画笔墨材料的独特美感和文化精神以及人生感悟均能独特完美再现,实为不易。
作为一个学者型画家,现祥先生始终在创作中保持着清醒的“度”,几十年来他一直临写书帖不倦,他深知,书画虽为同源,但中国画的问渠之处,归根结底是书法的笔意探源。有时,他一日临帖数遍,并且每一遍都和上一遍认真比较,用心揣摩,试图从更深层次穷根溯源。但这些并不是说现祥先生固步自封,拘泥固守传统,他试图在笔墨中融入画家个人更多现代性的理解。比如,他在画中的题款打破传统的工整、严肃,而是力求洒脱、放纵,讲求用笔气要用足,气到落笔处要放尽,这样画面的自由,散淡的文人气息与韵味才能更好地抒发。他的山水、花鸟作品亦足追求恬淡自由,摆脱了说教与紧张,用笔依旧老辣从容,云林所言“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耳”,以此言概现祥先生画中之意,甚为贴之。
与现祥先生小坐,观现祥先生的画,真是一种享受,那本是一方境界,怡心怡性而欣欣然;那又是一方明镜,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责编:刘贤)